滴滴出行无视客户?司机线下交易请求被拒后,以充电为名耽误行程

2月23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38320亿元,同比增长约3.9%。

滴滴出行(DIDIY)作为中国共享出行领域的领导者,自2021年在纽交所首次公开募股(IPO)并随后退市以来,在经历了一段过山车般的旅程之后,如今似乎正在重新恢复增长。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滴滴作为中国最大的打车平台,以其方便快捷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选择,但滴滴的司机可靠程度如何,平台的客服解决问题速度与服务又如何?

滴滴出行司机要求线下交易,滴滴客服处罚甚轻

12月16日,有消费者投稿称:“我于12月25日,在滴滴出行平台上预约12月26日早上6点的快车,其滴滴司机接单之后,于当天晚上给我来电要求线下交易,随后添加本人微信再次要求线下交易,我们不同意之后,今天在路上以充电为名,耽误行程,我们只能中途下车重新叫车。”

 

该消费者于当日投诉司机,12月17日,滴滴出行回复称:“,您12月26日反馈的线下支付车费问题,我们已处理完成。经核实确实存在您反馈的问题。平台已依照规则对司机进行〈扣服务分〉〈完成教育及考试〉处置,情节严重会直接影响司机的接单/收入。”

该消费者认为滴滴出行客服给出的处理结果确实不能让人满意,因为司机并未给其送到目的地(机场),还差点让其耽误了国际航班,而且,其已经提前一天预约,司机却未能给车充满电,这个理由着实让人无语。

该消费者的同行人员也对滴滴出行客服的处理结果异常不满,“客服这明显就是在有意偏袒司机,如果不是中途换车,我就耽误了国际航班的行程了,客服这样的解决方法让我很愤怒!”

值得思考的是,司机要求线下交易是过于贪心或是平台佣金抽成过高导致其赚不到钱所导致?而客服对其的处罚程度却不甚严重,如此偏袒司机,让消费者倍感愤怒,消费者的权益应该由谁来守护。

有业内专家指出,针对网约车线下交易的违规行为,运管部门采取过一系列严厉的处罚措施。根据相关法规,如果被查获的网约车司机没有合规运营,将面临1-3万元的罚款。“司机要求线下交易的投诉,被受理之后,滴滴出行平台的处罚显然不能让人满意,消费者以及同行人员表达愤怒,自然可以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系统曾全国性大崩溃导致无法打车,据澎湃新闻报道,11月27日深夜,上海、北京、广州等多地的滴滴用户反馈称,滴滴出行APP无法使用,地图无法加载。引发了大量用户吐槽,甚至多次上热搜话题。

有网友吐槽称:“是不是遭受了网络攻击?”还有网友吐槽称:“怀疑自己手机有问题也没有怀疑系统有问题。”还有一些疑似网约车司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在途中出现了导航无法使用、地图无法加载等情况。

对此,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发文在11月27日23时发文致歉:“非常抱歉,由于系统故障,今天晚间滴滴APP服务出现异常,经技术同学紧急修复,目前正陆续恢复中。由此给广大用户和司机师傅们造成不便,我们再次向大家致歉。”

11月28日,滴滴出行表示滴滴网约车等服务已恢复,11月29日,滴滴出行官方在微博再一次发布致歉:“各项服务恢复的同时,我们在28日启动了内部复盘调查。初步确定,这起事故的起因是底层系统软件发生故障,并非网传的“遭受攻击”,后续我们将深入开展技术风险隐患排查和升级工作,全面保障服务稳定性,尽最大努力避免类似事故再发生。”

而此次系统崩溃事件不仅可能会导致用户对滴滴出行的忠诚度下降,以及品牌形象受到负面影响,更可能会使其遭受经济损失。

据滴滴出行最新发布的财报,其三季度核心平台总交易额达到915亿元。以此计算,滴滴此次系统崩溃接近12小时,损失订单量也达到千万级别,交易额更是数不胜数,这对于滴滴出行的经济状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网约车市场已饱和

滴滴出行是涵盖出租车、专车、滴滴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货运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2015年09月09日由“滴滴打车”更名而来。2021年6月11日,滴滴出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IPO招股书,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三个月,实现营收为422亿元。同年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DIDI”。

在上市仅三天的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公告称,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7月1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七部门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

2022年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2023年1月16日,经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复“滴滴出行”的新用户注册。

据滴滴出行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滴滴出行的收入为4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53%,核心的中国出行业务增长了57%,达到了445亿元人民币。在经历了2022年19%的收入下滑后,滴滴出行在2023年第二季度重新恢复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约车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多地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从今年4月开始,包括山东济南、浙江温州、海南三亚、湖南长沙等全国多地交通运输部门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其中个别地区甚至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

这对于以网约车“发家”滴滴出行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对此,滴滴出行也在积极布局其他相关业务。

今年6月,滴滴租车正式上线运营,平台已接入携程租车、飞猪租车等商家;随后,滴滴货运“快送”业务正式接入顺丰同城,这是继达达、闪送、UU跑腿后,接入的第四家“快送”行业服务商。

8月28日,滴滴又与新势力造车品牌小鹏汽车共同宣布,双方将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汽车运营、品牌营销、充电设施、国际市场等方面进行合作。

 

虽然滴滴出行已开始积极布局其他相关业务,但网约车市场饱和到底能否对其造成冲击,而布局其他相关业务又能否如其网约车业务一样风生水起,还需要我们后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