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不动产和医疗健康,举牌升温,2024年险资走向前台


新年伊始就有不少险企开始在多重领域方向上进行加码投资,动作频频。


文/每日财报 栗佳


毫无疑问,在2023年低利率市场环境,以及权益市场震荡波动的宏观经济大环境下,着实让保险业资产端饱受不同程度的阵痛。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寿险行业总投资收益率为2.27%,同比下降了0.61个百分点。


然而,越是在艰难当下,越是对各大保司在投资端放“长线”的考验。


从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11月末,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总计27.30万亿元,为总资产的92.17%,资金运用余额较年初增长8.96%。其中,投资银行存款2.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6.46%;投资债券12.1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87%;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3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08%;其他类投资9.0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42%。


不难发现,2023年前11个月,各大险企在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其他类资产投资方向上的资金投入,均较年初有所增长。这也直接体现了在2023年尤为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浇灭险企通过各种投资组合形式来改变投资端不振现状的强大决心。


辞旧迎新,时间已来到崭新的2024年,新年伊始就有不少险企开始在多重领域方向上进行加码投资,动作频频。《每日财报》试图通过解构各大保司最新投资方向,以及复盘2023年保险业投资端大事件,希望能给行业带来一些新思考。


加码对不动产投资,各大险企有何逻辑?

今年以来,新华保险作为第一家加码投资不动产的上市险企,于1月1日晚发布的公告就在资本市场迎来了广泛热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新年打响投资不动产“第一枪”的头部保司,新华保险将为2024年整个保险行业投资端开了一个好头。


根据发布的公告,2023年12月31日,新华保险已与中金资本签署有限合伙协议以共同设立基金,规模为100亿元,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拟认购99.99亿元,中金资本(作为普通合伙人)拟认购100万元。根据协议,主要投资策略为,以股权及适用法律允许的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主要投向持有型不动产项目资产的被投资企业,为合伙人实现投资回报。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就有多家险企先后加速重仓对不动产的投资。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保险公司新签约投资不动产以及前期签约项目后续出资额合计超过了345亿元。保值增值性好、现金流收入高的商业办公楼宇、产业园区、交通基础设施及物流仓储等经营性不动产,都是险企比较青睐的投资标的。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平安人寿,去年一次性公布投资4个产业园区不动产项目,包括上海东方万国项目、上海弘源科创项目、北京弘源国际项目、北京弘源新时代项目,合计预计投资金额不超过73.33亿元,这是2023年以来行业最大的不动产投资案例。


投资不动产带来的效益也比较明显,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组合投资的债权计划及债权型理财产品中,不动产行业占比为12.8%,资金规模达553.48亿元,不动产行业名义投资收益率为4.91%。


此外,不少中小险企也不断加码对此领域的投资。比如,去年9月底,中邮保险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北京昆庭100%股权及债权;12月初,海保人寿以物权方式投资武汉国采中心T4栋2-11层不动产项目,交易总价款为2.03亿元。


诚然,险企频频加码不动产项目投资,核心原因还是在于不动产贡献相对稳定的租金、分红等收入,且资产可以很好地抵御市场下行和通货膨胀实现保值增值的天然优势,能够与保险资金体量大,投资周期长的属性相契合。

医疗健康成新方向,保险+医疗+健康加速融合


一方面,在人口老龄化+持续政策扶持+养老市场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健康医疗产业需求敞口持续向上,未来盈利确定性较强;另一方面,对医疗+健康+养老社区生态投资可以为处于转型阶段的保险公司提供了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搭建医养生态与保险产品对接,可实现联动协同效应;通过“保险产品+养老服务”的模式促进保单销售并增强人身险用户粘性,为保险公司开拓中高端客户提供了新的路径。尤其是在保险养老社区的建设上,也可以帮助保险公司以此为核心,来连接理财、医疗、护理等相关领域,进一步拓展服务产业链。


两方因素叠加作用下,助推了各大保险公司继加码不动产投资后,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方向。2024年一开年,险资乃至保司背后的投资方更是通过多种方式来对医疗健康领域进行重点投资。


1月2日,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向爱心人寿增资0.58亿元,持股比例增至18.18%。公开资料显示,新里程健康是国科新里程国际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业务涵盖医疗服务、养老服务、医药制造等领域,且拥有新里程医疗、恒康医疗、弘慈医疗、华佑医疗等专业平台。


这也与目前保险资金聚焦在健康产业、医疗医药、康养社区等热门投资项目领域相符合。


不仅如此,在2023年年末,中泰证券与泰康保险牵手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大健康产业投资、基础设施与健康产业基金设立等方面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合作

据《每日财报》不完全统计,2023年与保险资金在健康医疗产业投资相关的项目约超10个。其中还不乏有对专科医院、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投资。比如,2023年3月份,国寿领投了高端眼科器械平台型公司视微影像超3亿元的C轮融资;11月份,阳光人寿、中国太保跟投的邦尔骨科超8亿元Pre-IPO轮融资。

可见,未来保险与医养健产业深度融合将是长期趋势,但这也对于各大保司进一步加强与医疗、科技、金融等行业的企业深度合作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双方共同探索出医养健产业投资的创新模式和路径。


二级市场举牌逐渐升温,为改善投资收益蓄能


继2023年年末,长城人寿举牌无锡银行,持股比例从2022年12月20日的1.51%,一步步增持至今4.54%的高位,成为无锡银行第四大股东之后。进入到2024年,随着年内首例险资举牌事项浮出水面,也让险资在权益市场成为热门风向。


紧接着在1月4日,紫金财险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协议转让买入A股上市企业华光环能4719.47万股,占该上市公司A股股本5.0012%,达到举牌线。


事实上,无论是年前的长城人寿举牌无锡银行,还是如今紫金财险在权益市场的出手,两者仅仅是整个行业重仓投资市场的一个缩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险资举牌呈现回暖上升趋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信息显示,2023年,包括长城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寿等5家险资举牌,合计举牌次数约为9次,远超2022年和2021年举牌总和。


Choice数据也显示,2023年保险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的次数高达6849次,涉及的上市公司约2000余家。


从投资标的上看,险资举牌也出现新特点,此前重仓的地产、传统行业均不受青睐,取而代之的则是银行、基建、新能源等资本市场热门赛道最受险资欢迎。比如,2023年3月,中国太保及旗下子公司参与举牌光大环境H股股票,持股比例达到5%;6月份,长城人寿举牌浙江交科和中原高速,持股比例分别升至7.0289%和8%。


当然,去年以来各大险企对二级市场举牌情有独钟,除了对自身投资端稳定发展诉求外,还有极为重要的一点是对国家政策层面上的积极响应和反馈。


2023年下半年以来,引导保险资金等长期配置型资金入市举措陆续推出,尤其是在8月、9月和10月份,监管层面连续三次罕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布通告等形式,鼓励并引导保险公司将资金更多地用于长期投资。


华创证券研究所金融组首席分析师徐康也认为,险资作为重要的长线资金,在适当的时点积极进行权益配置,有助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结语


其实,从去年整个保险市场的投资端中,《每日财报》发现大部分保险资金的投资逻辑,即基本盘需要追求稳定的权益配置和持续的收益,这是险资大量投入优质不动产、二级市场等方向上的核心逻辑。


其次,则是追求业务的协同性和适当的超额收益,如不少险企在大健康产业的投资,以及对医药、医疗器械这类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公司进行投资,即“稳准狠”兼备,抬高自身发展的天花板。


而展望2024年,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将延续预期修复、长端利率企稳和权益市场回暖等有利因素作用下,同时监管宣布将加长险资考核周期,让险资能真正成为在资本市场的“长钱”、“基石”,我们也相信各大险企未来能够在投资端有机会获得更持续、更稳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