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穿越周期的韧性成长


文 / 七公

疾风知劲草,逆境见真章。

刚刚过去的一年,宏观经济复杂多变,市场博弈愈发激烈,特别受国内信贷需求偏弱,LPR重新定价、存量按揭调价等因素的影响,为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更多挑战。

面对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注意到,宁波银行仍旧向上生长。2023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15.85亿元,同比增长6.40%;实现归母净利润255.35亿元,同比增长10.66%;公司总资产突破2.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461.04%。各项指标均位居业内前列。


探幽索隐,围绕“价值创造”第一性原理的金融创新,盈利来源的多元化,对风险的敬畏初心,共同集结为宁波银行穿越周期的韧性,为其稳中有进的“阿尔法”注入绵绵不绝的动力,也为整个行业描摹出转型范本。

01 创新“加速度”,重塑银行价值链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第一性原理,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说:“这是一个根基性的命题或假设。它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考证各行各业,“价值创造”可视为融贯四海的第一性原理,通俗解释就是如何“利他”,如何共赢。

新的时代背景下,宁波银行以客户需求为原点,以科技创新为“利剑”,大力淬炼价值创造中枢和差异化竞争禀赋。

据节点财经了解,凭借着数十年沉淀的金融科创基因和海量的数据资源、丰富的场景经验,宁波银行打造了“鲲鹏司库”“财资大管家”“票据好管家”“外汇金管家”“投行智管家”“政务新管家”等数智工具,以及“波波知了”综合服务平台,“宁行云”云端载体等,驱动企业客户简单化、快捷化、专业化、增值化办公,助推个人客户畅享美好生活。

以“鲲鹏司库”为例,依托“咨询全方位、业务全覆盖、风控全流程、系统全开放、使用全陪伴”的“5全”落地保障和“账户易见、交易易管、资源易调、资金易融、客商易链的“5易”比较优势,由表及里地赋能企业司库体系建设与优化,提高资金运营效率、降低资金成本、防控资金风险。

报告期内,“鲲鹏司库”央企司库直连客户超过了50家,企业APP客户数突破30万家,财资大管家客户数突破1万家,年交易量突破10万亿。

浙江省海港集团总资产高达1240多亿元,旗下拥有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子公司,资金归集、调度、分配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为此,鲲鹏司库通过“一点接入”技术,不仅帮其完成了两百多家分子公司、近千个账户的可视,还为其量身定制管理驾驶舱,使这艘商业巨舰涤故革新,继续乘风破浪。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科技创新的力度和速度,亦反哺至宁波银行的业绩。

2023年,尽管市情市况的不确定性加大,但宁波银行基本面始终稳健如一:各项存款15,662.98亿元,比年初增长20.76%;各项贷款12,527.18亿元,比年初增长19.76%;净息差1.88%,保持在行业均值线以上。


尤其要提及的是,宁波银行第四季度的净利息收入逆势上扬,达到106.98亿元,环比增长6.65%,这和绝大多数上市行的表现有所不同。

分析原因,则要归究到净息差。据券商测算,Q4宁波银行的净息差反弹至1.84%,环比提升2bps,这既是对其“价值创造”行动的诠释和印证,亦种因得果,强化净利息收入支撑。

02 业务多元化,强化向上生长韧性

年初爆火的电视剧《繁花》中,爷叔有句忠告发人深省:“做生意不是要比谁赚得多,是要比谁活得长,不要想着一步登天,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说到底,无论是人,还是企业,都要锻造长线生存的韧性,柔软坚实、顽强持久。

在现如今净息差不断收窄、过度依靠外延扩张的重资本模式行不通、监管标准日趋严格的情形下,除了知行合一地践行“价值创造”宗旨,业务多元化,引擎多样化的转轨换道,时不待我。

作为业内的标杆,宁波银行提前洞察趋势,做出先人一步的布局,并应时应势地探索、深化。

相关资料显示,迄今为止,宁波银行已形成“9+4”多维发展新格局:以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信用卡、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票据业务9个利润中心组成本体核心,并以永赢基金、永赢金租、宁银理财、宁银消金4个利润中心协同推进。

众所周知,企业“多条腿”走路肯定比“一条腿”要稳固,“多点开花”肯定比“单点开花”赢面大,前者往往意味着更加均衡、更加抗压和灵活性更好的肌体,既延展货币化半径,捅开盈利“天花板”,又有助于消弭波动,熨平周期。

事实上,宁波银行早在2014年就提出大零售战略,并加速向“轻型银行”迈进。经过多年努力和积累,零售板块的体量与利润占比已相当可观。

聚焦几个关键数据,截至2023年末,其公司银行客户总数 15.15 万户,较上年末增加 1.62 万户;私人银行客户21,487 户,较上年末增加 4,411 户,增长 25.83%;私人银行客户金融总资产(AUM)2,618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629 亿元,增长 31.63%;零售公司客户43.2 万户,较上年末增加 1.49 万户;零售公司存款余额 2,413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414 亿元,增长 20.71%。

反馈到具体的运营条线,报告期内,宁波银行非利息收入达到206.78亿元,在总营收中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为33.58%,长坡厚雪实力再度进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5.08%,总资产收益率为1.01%,股东回报能力一如既往地优秀。


这些收获,也是宁波银行始终致力于构筑多元化业务模型成就的,并实打实地回馈投资者。

2023年,宁波银行再次提高分红水平,每10股派息数6元(含税),现金分红总额达到39.62亿元。上市以来,该行已累计分红258.98亿元。

03 风控前瞻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底座

谈及银行,必不可少的两个关注点便是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较大程度上,它们决定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础石是否牢靠,行稳致远的补给是否充分。

亦如业界的共识,对于银行而言,风控能力将成为区分银行经营优劣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并将直接裁定银行估值的高低。

而风险管理向来是宁波银行的强项。自有公开信息披露起(2004年起),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从未突破过1%,秒杀一众同业选手。

在宁波银行看来,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守住风险就是守住效益。为此,其秉持底线思维,并以前瞻、全局的视角,构建起全面、全员、全流程的人机防控体系。

一方面,在统一的授信政策、独立的授信审批基础上,叠加完善的风险预警、贷后回访、行业研究、产业链研究等工作机制,把人防落到源头、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运用前沿金融科技,让机防从割裂、被动走向耦合、“类人”:加快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迭代,推进风险数据平台建设,驱驰风险领域底层数据与上层平台的互融互通;升级大数据分析平台,结合关联图谱、生成式AI等新技术,扩展风控覆盖面,拔高平台易用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增强风险识别、判断和分析等能力。

双管齐下的举措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截至2023年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0.76%,稀缺优质标的内涵进一步彰显。


而在硬币的背面,宁波银行又未雨绸缪,为可能发生的危机,以及可能需要抵补的损失准备了足够厚实的资金“安全垫”:461.04%的拨备覆盖率,放眼赛道内外,堪称数一数二高的风险“防护林”。

如果把银行比作一辆车,极低的不良生成率,极高的拨备覆盖率,可以说,宁波银行下方的底座非常硬实,内驱强劲,这为其后续更好地成长和壮大,率先走出“内卷”,打下坚韧的根基。

写在最后

2023年6月,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打造韧性势在必行:在不确定时代取得成功》一文中写到:2020年的动荡给企业敲响了一记警钟。要想在未来十年蓬勃发展,企业必须具备韧性——抵御不可预测的威胁或变化,而后变得更强大的能力。

对宁波银行来说,围绕“价值创造”第一性原理的金融创新,盈利来源的多元化,对风险的敬畏初心和笃行不怠,这样的“六边形战士”,无疑已具备上述能力,也是其在未来十年,向更远、更高、更久处锚定的底气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