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钱营销的蒙牛能否走出“增收不增利”?

5月15日,蒙牛官宣当红导演和明星贾玲担任品牌代言人。这也是3月26日,蒙牛原总裁卢敏放卸任,高飞接班后,蒙牛的第一个大动作。

公开信息显示,蒙牛旗下代言人众多,包括肖战、吴磊、靳东、孙俪、陈道明、张国立等,其主推品牌真果粒、纯甄、酸酸乳、特仑苏甚至拥有4位及以上代言人。

据悉,蒙牛此次签约贾玲可能是为了填补梅西的空缺。据报道,蒙牛与梅西在2018年开始合作,代言费用为4000万元/年。2024年年2月4日,迈阿密国际在香港大球场与中国香港队进行友谊赛,但是梅西没有回应球迷的期望拒绝登场,并于赛后拒绝领奖发言,引发球迷不满。蒙牛也因梅西的舆论的风波,品牌形象受到影响,因此终止了6年的合作。

有观点指出,虽然蒙牛签约贾玲时已经过了大热的窗口期,但只要贾玲不断生产优质文艺作品制造话题,这依然是非常不错的长期合作。但是对消费品公司而言,业绩增长不能只靠营销。

2023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蒙牛实现营业收入986.2亿元,同比增长6.5%;经营利润为61.7亿元,同比增长13.8%;归母净利润48.09亿元,同比下降9.31%。2021年至2023年,蒙牛营收增速分别为15.92%、5.05%、6.51%,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2.57%、5.52%、-9.31%,蒙牛的业绩增速呈现疲态。

在业绩发布会上,蒙牛原总裁卢敏放表示,净利润的下滑主要是受到多余鲜奶喷粉储藏产生的大包粉减值,分红预扣税和市场竞争加剧销售费用增加等原因有关。

蒙牛砸钱营销反而吞噬了自身的利润。蒙牛在财报中表示,该集团年内采取积极的渠道销售执行和推广策略,销售及经销费用增加12.7%至人民币251.922亿元(2022年:人民币223.473亿元),占本集团收入比例上升至25.5%(2022年:24.1%)。其中产品和品牌宣传及营销费用增加36.9%至人民币75.227亿元(2022年:人民币54.951亿元),占本集团收入比例7.6%(2022年:5.9%),主要由于线下销售推广执行活动增加所致。

对于净利润的下滑,蒙牛还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是年内应占联营公司业绩减少以及2022年度录得一项出售一间子公司约人民币2.415亿元的一次性收益所致。综合损益表显示,蒙牛的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从2022年的4.09亿元大幅下降至9192万元。

分析人士指出,蒙牛的并购战略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蒙牛持有56.36%的股权的现代牧业2021年营业收入70.78亿元、净利润10.19亿元,到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至134.84亿元,净利润却大幅度下滑至1.75亿元。

蒙牛持有36.51%股权的妙可蓝多,2023年实现营收40.49亿元,同比下降下降16.16%,净利润0.6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3.90%,扣非净利润717.1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9.63%。

也有评论认为,除了上述问题,蒙牛在奶粉业务上的短板长期未能补齐,这也导致了今年3月公司总裁更换。2016年空降到蒙牛的卢敏放就是做奶粉出身,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达对蒙牛奶粉业务的重视。但实际上,自2010年起,蒙牛就开始并购奶粉品牌君乐宝、雅士利,其中君乐宝更是蒙牛的优质资产。

但正是在2019年,卢敏放任内,蒙牛放走了君乐宝。而后蒙牛以71亿元的价格,50%的溢价收购澳洲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厂商贝拉米,但未能取得成效。而雅士利在2023年退市,被蒙牛私有化。

蒙牛业绩增长疲软的背后,是市场战略布局未能取得成功,因此需要调整管理层和公司发展方针。

另根据蒙牛的ESG报告,2023年蒙牛共接受投诉33,660起,其中産质量量相关投诉21,952起,服务相关投诉9,938起,除质量、服务相关的其他类型投诉1,770起,投诉办结率100%,较2022年的35,930起有所减少。

但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2024年5月20日,蒙牛累计投诉量有2154条,仍有近600条投诉未完成。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多集中于食品安全或营销活动。

出品|华博商业评论

邮箱|hbsypl2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