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消金狂甩60亿不良背后:不良率节节攀升,净利润遭蚕食

摘要:2022年末,消费金融被纳入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范围,自那以后各大消费金融公司加速“甩卖”不良资产包,以减轻历史包袱。

2022年末,消费金融被纳入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范围,自那以后各大消费金融公司加速“甩卖”不良资产包,以减轻历史包袱。就在6月5日,头部消金公司——中银消费金融一连发布了9期个人不良贷款项目转让公告。

从相关公告来看,此次转让的不良资产包未偿还本息总额合计超18.89亿元,涉及上海、浙江、天津、湖南等多个区域的不良资产。公告还要求参与竞价者在受让不良资产后,不得再次对外转让,且禁止暴力催收不良贷款,只能采取正当合法的手段进行处置。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银消金已经发布了32期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未偿还本息总额将近60亿元。就在5月31日,中银消金还发布了第35期-第42期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的招商公告,之后估计还会持续转让更多个人不良贷款。频繁出售不良资产包的背后,实则是中银消金近几年逐渐攀升的不良资产指标,以及被逐渐蚕食的净利润。

贷款利率较高,客群资质不佳

不良资产的快速增长,与中银消金的客群质量有一定关系。近几年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多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下,消金公司的贷款利率有所下降。《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3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12家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在18%以下,其中3家降至12%以内。

中银消金也不例外,该公司的较高利率贷款占比呈下降趋势。截至2023年末,中银消金的平均贷款利率略高于20%,贷款利率在20%以上的贷款占比下降到了53.3%,贷款利率在15%-20%区间的贷款则占比40.29%。

但具体来看,中银消金的个人消费贷款利率仍是相对较高。以2023年12月中银消金发行的“中赢2023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为例,该期ABS的基础资产便是中银消金的个人消费贷款,入池贷款的合同总金额有25.24亿元,涉及借款人17030名,加权平均利率为20.38%,最低利率和最高利率分别为14.5%和23.9%(监管要求的个人贷款利率红线为24%)。其中,贷款利率在21%-24%的借款合同金额最多,高达13.49亿元,占合同总金额的53.44%。

而与较高贷款利率相对应的,自然是较高的用户风险,毕竟只有次级用户才愿意承担更高的贷款利率——该期ABS的借款人信用分数评级也是中高风险用户占比较高。与此同时,中诚信国际还推算出,中银消金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逾期率大多处于8%-12%区间。

在用户资质本就不佳的情况下,近几年部分客群收入下降,借贷成本滚动上升,中银消金的不良资产规模也逐渐上涨了。随着不良资产规模一同上升的,还有逐渐增大的拨备核销压力和盈利压力。

不良率高达3.47%,净利润连年下降

截至2023年末,中银消金不良贷款余额为24.95亿元,不良贷款率也从2022年末的2.8%上升至3.47%,增加了67个基点。在不良规模和不良率双增的同时,中银消金的拨备覆盖率却从上年末的280.16%下滑到了231%。

除了不良贷款,截至2023年末,中银消金还有17.69亿元的关注类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比也有2.46%,规模和占比都呈现上升态势,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银消金的资产质量下行压力。

不良率的逐年攀升,让中银消金不得不牺牲利润加大核销力度和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力度。2021年-2023年,中银消金的贷款核销金额分别为26.07亿元、54.94亿元、58.62亿元;信用减值损失依次为31.92亿元、48.76亿元、59.29亿元。2022年和2023年的核销金额和减值损失计提额都有了明显的上升。

大规模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中银消金的“增收不增利”。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背景下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金也是全国首批开业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成立初期业绩便迅速增长,处于国内头部水平,净利润一度达到过13.75亿元的巅峰。

但在2021年-2023年,尽管中银消金的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都在稳步增长,由信用减值损失带来的营业支出增加,却让中银消金的净利润逐年下降,依次为8.53亿元、6.32亿元、5.37亿元。当净利润被下行的资产质量蚕食,中银消金便更得重视信贷风险把控和存量不良处置了。

用户投诉较多,借款合同纠纷频繁

资产质量水平与消费金融公司的贷后管理有一定关系。中银消金主要采取的是分阶段催收,信贷客户逾期5天内,催收机器人自动提醒;5天后便通过委外催收机构催收;逾期90天以上,便启动法催,根据风险特征、贷款金额等展开诉讼。

根据企查查公开信息,近3年,中银消金的借贷纠纷很频繁,该公司发起的诉讼案每年都在1万件以上。2023年,以中银消金为原告的诉讼案件有14314件,同比增加30.32%,其中大多诉讼案件的案由都是“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也侧面说明中银消金的法催力度在不断加大。

但中银消金的起诉也不是都成功的。2021年10月,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裁定书显示,中银消金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及合同履行中,约定并实际收取了贷款动用费,且涉嫌“套路贷”虚假诉讼、暴力讨债、隐匿还款、虚增债务等,驳回了中银消金的起诉。

除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中银消金的客户投诉也较多。在黑猫投诉平台,中银消金旗下信用贷产品“新易贷”累积了2786条用户投诉,投诉理由较多的是三方暴力催收、高利贷、私发短信给客户的联系人、产品下架不告知产生多余的利息滞纳金等。其中,有一位客户在6月2日投诉称“中银消金新易贷的年化利率高达34.77%,且多次暴力催收”。

此外,中银消金的另一款抵押贷产品——乐享贷在黑猫投诉平台也有2322条用户投诉,主要投诉理由与新易贷差不多,大多都是暴力催收和高利息。尽管用户投诉只是贷款客户的“一面之词”,但从大量的投诉和趋同的投诉理由来看,中银消金的高利率和催收方式也困扰着不少客户。

摆在中银消金面前的考题除了不良资产处置,似乎还有如何通过调节机制建设、催收团队能力建设等提升风险化解能力。中银消金新上任的董事长高维斌,在2010年时是中国银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拥有风险管理经验,他掌舵下的中银消金,未来在资产质量和风控方面会展现出什么样的变化呢?

内容来源: 财经野武士

作者:述林


注:本文转载自财经野武士,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