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短期变动不影响长期发展
文 | 山核桃
资产规模超3万亿的浙商银行,近期因一则突发人事变动引发行业关注。
8月18日,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张荣森因个人原因辞去执行董事、行长职务,董事长陆建强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在中国银行的经营体系里,行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行长辞任”消息的蔓延,外界对浙商银行的未来开始出现杂音。据「财经无忌」了解,目前市场对浙商银行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行长辞任,是否会影响浙商银行当下的经营现状?二是新管理层接任,能否实现平稳过渡?三是短期变动是否影响长期发展?
1、行长辞任,是否影响浙商银行的经营现状?
在外界看来,张荣森的辞职似乎事发突然,但实际上高层变动的不确定性,并不会影响浙商银行目前的经营现状。
首先,向外看,进入2024年以来,整个A股上市银行的高管变动并非新鲜事。
此前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已有超20家银行相继发布高管变动公告,其中还包括4家国有大行。梳理变动的原因,主要包括到龄退休、任职期限、工作调动以及其他个人原因等多方面。
有业内人士表示,高管变动在银行系统内十分常见。同时当前商业银行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及各级监管部门的规范监督下,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法人结构和较为稳定的经营管理体系,即便出现个别高管变动,对银行的整体运营影响也十分有限。正如浙商银行对外回应的,个别高管变动不会影响公司稳定发展态势。
其次,向内看,当前浙商银行的各项经营指标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具备确定性。
近年来,“稳健增长”已经成为浙商银行的“业绩标签”。该行2023年报显示,在总资产迈过3万亿元的同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2023年,浙商银行实现营收6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5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0%。
而除了盈利指标外,考察银行股基本面的另一关键指标无疑是抗风险能力。
在风险管控方面,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呈现“一降一升”,分别为1.44%和182.60%,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上升0.4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2.19%,较上年末提升0.59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继续增强。
而从近期该行披露的2024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来看,业务增长质效提升、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得到了延续。
浙商银行公告显示,上半年该行资产总额达到3.2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7%。上半年,该行营收、净利实现双增,营业收入达352.79亿元,同比增长6.18%;实现归母净利79.99亿元,同比增长3.31%。不良贷款率1.43%,较去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资产质量依旧保持稳定。
2、管理层能否完成平稳过渡,最大化降低经营部确定性?
随着行长辞任,外界关注的焦点也在于,行长之位暂时空悬的情况下,在掌舵人陆建强带领下,管理层是否能完成平稳过渡,最大化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
而现阶段,无论从履职安排,还是从个人履历来看,陆建强暂代行长职责无疑是最合理且最合适的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陆建强现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由董事长代行行长职责,也是银行业的普遍做法。从其过往的个人履历来看,陆建强不仅有着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同时对浙江的区域发展情况十分熟悉。
其个人履历显示,陆建强曾任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党组成员,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财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现兼任浙江省并购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主任。
浙商银行相关人士透露,陆建强本人对浙商银行的经营状况十分了解。过去三年,正是在陆建强的带领下,浙商银行逐渐走出阴霾,实现健康稳健的高质量发展。
而从陆建强对外的公开发言和媒体报道中,其对浙商银行的未来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下金融理论和实践方式的创新,也有自己独特的洞察与理解。
例如,他提出“善本金融”,推动金融回归本源,将金融服务的功能性放在第一位,推动浙商银行建立了包括金融顾问制度、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模式、“浙银善标”、善本信托、员工向善以及问责向善六大方面的工作创新。
除此之外,近期他提出“链式生态金融”的理念,推动金融业实现四大转变、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即:服务对象从企业融资向产业生态转变、服务能力从依靠抵押担保的传统金融向依靠数据算法的场景金融转变、服务方式从以牌照为中心的专项服务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转变、服务内涵从“打猎式经营”向“种田式陪伴”转变。
可以说,随着管理层的迅速就位,高层变动对浙商银行的战略决策与业务推进的影响并不大。
3、人事短期变动,是否影响长期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高层变动很难消除市场短期的担忧,但风物长宜放眼量,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言:“只满足于今天的企业,在变幻不定的明天就会感到难以生存下去。”
客观来说,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在当前银行业普遍业绩承压的环境下,政策引导行业基本面“由量转质”的今天,浙商银行能实现逆势增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年的曲折探索。
复盘浙商银行取得的稳健表现,本质上是依靠对理念、战略、用人上的三重领先,无论是在理念端秉持“金融向善、金融为民”的价值导向,在战略上面对经济周期波动所提出的“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经营策略,抑或是在用人理念上积极调整人才结构,实现老中青梯队的有序衔接......
这些刀刃向内的内生变革既夯实了浙商银行的护城河,也是其能穿越周期的底气所在。因此,高层短期变动,并不会影响浙商银行长期的稳健发展。
当然,整个中国银行业依旧面临复杂多变的挑战,在预期偏弱、需求不足与利差下行等宏观因素影响下,多家券商报告也提到,银行业依旧需要依靠创新自身商业模式,以推动未来业务和规模的扩张。因此如何穿越周期,找到内涵式增长的路径,这是人事变动外,外界更需要关注的核心命题。 尝试穿越周期并验证其稳定性的浙商银行,能否继续在未来取得新成绩,时间自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