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偏科”的保险系公募。
文/每日财报 汇水
近日,太平基金换帅的消息引起市场关注。12月6日太平基金发布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的公告称,公司新任命刘冬为董事长,任职日期为2024年12月4日;原董事长焦艳军则因工作调整离任。
太平基金是国内首家保险业通过并购方式实现绝对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但近年来,太平基金总规模增长几乎停滞。
与银行系、券商系公募相比,保险系公募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相对较低。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太平基金总资产规模560亿元,在20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77位。在竞争激烈的基金市场中,保险系基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以证明自身的实力和价值。
太平基金换帅求“突破”
资料显示,太平基金前身为中原英石基金,成立于 2013 年,由中原证券和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但自成立公司业绩一直不理想,管理规模长期在1000万元左右。
2016年7月,太平资产从中原证券手中接过了34%股权,成为中原英石基金的实际控制人,将公司更名为太平基金。到了2020年1月,太平资产对太平基金的持股比例增至91.5%,中原证券脱离了与太平基金的关系。
2021年9月2日,太平基金宣布了一系列高级管理人员的变更,原总经理尤象都因个人原因离职;原董事长范宇转任总经理并代任董事长。太平基金也因此从太平集团的二级子公司升级为一级子公司。随后,太平基金在2021年9月10日公告,焦艳军出任其董事长。值得关注一点是焦艳军远未到退休年龄,此时换将难免不令人产生联想。
从管理规模上看,2016年太平资管成为太平基金的控股股东后,到2020年一季度末,其管理规模从千万元级别缓慢增长至151.65亿元。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太平基金规模开始大幅度增长,到2021年底首次站上500亿元。不过2022年以来,太平基金整体管理规模增长再次陷入增长困境。截至今年9月末,公司资产规模为560.46亿元,在20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77位。太平基金规模增长的阶段恰好是焦艳军出任董事长的阶段。
图:太平基金自2016以来管理规模变化
从太平基金的产品结构来看,固收占大头。具体而言,债券型基金规模占比超过77%,货币型基金占比近14%,剩余的是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内的权益类基金。在权益基金这块,近两年都没有新发股票型基金产品。
尽管规模没有大的发展,但其业绩还是不错的。太平基金旗下40只产品今年以来有37只斩获正收益,仅太平睿安A、太平消费升级一年持有A、太平灵活配置年内回报为负。具体到债券基金品类,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3.96%,近三年平均收益率为6.37%,高于同类均值。
因此管理规模不佳或许是太平基金此次人事调整的关键所在。
相比之下,刘冬任职经历和焦艳军比,相对丰富很多。刘冬拥有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其职业生涯始于1997年,曾在海南港澳资讯、光大证券、天同证券、中原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担任投资银行职务。2009年加入华夏人寿,后升任副总裁并兼任首席风险官。2011年至2017年,他还曾担任包钢股份的独立董事。2024年5月至10月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但问题是,刘冬的基金管理经验并不足,能否跨界带领太平基金获得发展,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与刘冬搭档的是太平基金现任总经理曹琦,2023年11月正式接任该职务,此前曾任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行长助理等职,2021年2月起出任太平资产董事、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
保险系公募业绩分化
截至2024年9月30日,我国共有11家保险系公募基金管理人。保险机构涉足公募基金业务有三条路径可选:第一种,自主成立基金公司,这种方式居多,比如泰康基金等。第二种,收购现有的基金公司拓展业务。比如太保资产在2018年5月受让国泰君安所持有的国联安基金51%的股权,实现控股国联安基金;太平资产2016年7月受让中原证券持有的中原英石基金34%的股权,后更名为太平基金。第三种,通过内部设立专门的基金事业部。如人保资产等机构走的就是这种路子。
来源:根据同花顺iFinD整理
当前,从基金规模看,保险系公募基金占整体公募基金的规模很小,且内部对比头部效应明显。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保险系公募基金资产总值合计2.17万亿,仅占全部公募基金资产总值的7.02%,且近八成的保险系公募基金的资产规模不及行业均值。
在这些保险系公募中非货币性基金规模超过千亿的成员为平安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国寿安保基金、国联安基金以及泰康基金,这四家的规模占全部保险系公募基金非货币型基金规模的72.19%,头部效应明显。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天生偏科”的保险系公募
身在保险系,这些公募基金在投资选择上多少有一点“保险”的味道。延续了保险资管稳健投资、擅长绝对收益和大类资产配置的特点,更倾向于成长型的投资风格,投资更为分散化,且持仓时间较长。
从大类资产配置上看,保险系公募基金更倾向于投资债券、现金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我们以平安基金、国寿安保基金及太平基金三家公募为例。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年末,平安基金股票型基金40只,规模18.02亿元;混合型产品56只,规模211.12亿元;债券型基金94只,规模1919.03亿元;货币型基金4只,规模3983.41亿元,FOF14只,产品规模45.26亿元。其中,货币型产品规模占比为61.82%,债权类产品规模占比29.78%。二者合计占比91.6%。
国寿安保基金股票型基金18只,规模100.35亿元;混合型产品33只,规模64.13亿元;债券型基金42只,规模1627.09亿元;货币型基金7只,规模1264.10亿元,FOF3只,产品规模7.78亿元。其中,货币型产品规模占比为41.26%,债权类产品规模占比53%。二者合计占比85.87%。
太平基金股票型基金6只,规模18.02亿元;混合型产品12只,规模31.16亿元;债券型基金18只,规模434.35亿元;货币型基金2只,规模74.19亿元,FOF1只,产品规模2.74亿元。其中,货币型产品规模占比为13.24%,债权类产品规模占比77.5%,二者合计占比90.74%。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11家基金公司中,国寿安保基金、华泰保兴基金、平安基金、太平基金4家公司的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规模占比超过90%。仅有泓德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规模占比低于30%。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此种在固定收益类资产上配置比例相对较高的情况。好处在于初期可以快速扩大规模。但缺点是权益类产品长期规模较小,规模增长放缓,跟同等规模的其他公募公司比起来,管理费的收入相对较少。当遇到在市场利率波动或固收市场不景气时,可能会对公司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如今,公募基金市场竞争激烈,保险系公募不仅面要面对银行系、券商系公募的竞争,还要应对互联网系公募基金以及其他各类资产管理机构的激烈挑战。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投资者的青睐,成为保险系公募基金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未来保险系公募能否跳出“舒适圈”,积极进军主动权益市场,实现在投资上的“两条腿”走路。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