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行新帅落定,“70后”张辉接棒,未来想象空间有多大?

在新任董事长葛海蛟的带领下,近一年来中行业绩有增长但也有一定隐忧。

文/每日财报 张恒


大约在三个月前,8月25日,作为国有六大行之一的中国银行,其党委副书记、行长刘金突然辞职,此后,该行“二把手”之位便处于空缺状态。直至在11月18日,中行发布公告称,张辉将出任中行党委副书记,不过其任职资格还未最终确定,需要通过董事会表决并且走完后期相关程序。


就在市场重点关注该重磅人事任命的后续走向之时,12月2日晚间,中行发布的一则有关人事的董事会决议公告,正式宣告了张辉任职行长资格事项的最终落定,这也标志着张辉将成为中行20年来第六任行长,也是首位“70后”行长。经过三个月的等待,中行行长核心职位的最终确定,无论是对张辉,还是中行自身而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根据此次公告披露,该行于12月2日在北京以现场表决方式召开了2024年第十一次董事会会议,本次会议由董事长葛海蛟主持,会议应出席董事13 名,亲自出席董事13名,监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层成员均列席了会议。


在会上,董事会全票通过了聘任张辉为新一任中国银行行长的决议,其任职资格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同时,该行董事会还全票通过了提名张辉为中行执行董事候选人、副董事长并担任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的决议,以上任职资格均需提交董事会审批并经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后才生效。

迎来首位“70后”行长,张辉履历较为光鲜

毫无疑问,国有大行的每一次高管人事变动都备受市场关注,往往会给银行业的下一步经营发展思路和转型变革方向提供一些信号。正所谓“大海航行靠舵手”,张辉这位“70”后年富力强的行长履新,也预示着中国银行可能即将迎来新的发展思路和航向。


公开资料显示,张辉出生于1972年4月,今年已满52岁,在国有大行的高管层中算是较为年轻的主力,其很早于1993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拥有大学学历,经济学学士,是一名中共党员。


当年毕业后,张辉就进入了交通银行工作,从刚开始在西安分行大庆路分理处担任出纳一步步做起,经过了会计、人教处科员、办公室综合秘书、副主任等多个基层岗位的历练,后来升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副行长,办公室主任,预算财务部高级经理等职。


2007年10月,35岁的张辉告别这座就学和工作多年的城市,擢升进入交行总行工作,在资产保全部历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总经理等职。后来他又外放出任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贵州省分行副行长和行长,积累了较为广泛的分行管理经验。


在经过2015年交行组织架构改革后,2017年2月,张辉又从贵州被调回总行,出任交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既有省分行行长的履历,又担任过总行部门总经理,张辉的一步步跃升可谓是顺风顺水。


2019年12月,交行迎来重大人事“换防”,行长任德奇被擢升为董事长。建行出身的任德奇曾担任过建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非常重视信贷质量和风控管理。他加盟交行后,亦专注于提升交行的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专业能力。


也正是得到这样的契机,张辉所在的风险管理部承担起了整个银行上下严控资产质量风险的重任,于是在2020年3月份,张辉的头衔更进一步,被委任为交行首席风险官(CRO)兼风险管理部、内控案防办总经理,当年7月3日,其任职交行首席风险官顺利获得监管核准。


上任首席风险官后,张辉在交行2020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亮相,线上脱稿并引用了不少准确数据来回答媒体记者和投资人问题,给市场留下了专业、尽责的深刻印象。在会议上,他曾表示:“打造财富管理特色是交行重要战略目标,从交行自身看,发展财富管理银行具有一定禀赋和优势,一是全牌照优势;二是综合化经营优势;三是较好的客户基础。下一步,交行将继续聚焦重点财富管理领域,加快创新步伐,做出交行的特色品牌、市场口碑。”


在2020年12月,张辉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第一次重要转折点,挥别自己展业超27年的交行,被调任至国开行担任党委委员,并在两个月后任副行长,进入中管干部序列。


直到今年10月21日举办的“2024中非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张辉最后一次以国开行副行长的身份参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紧接着,在11月18日,随着中行毫无预兆的官宣张辉将出任中行党委副书记,这才让市场了解到张辉已经开启了第三段新的职业生涯。


可以这么说,一路走来,张辉的展业经验充满传奇色彩,要知道在国有大行高管行列中,一步步从基层历练做起来的“老将”是比较鲜见的,而张辉正是凭借着过人的才能和出色的管理经验,才能够从百年交行跨至如今的百年中行,进阶式走进职业生涯的高光。


管理团队为“一正四副”格局,高管年薪差异大

目前,除了本次履新的张辉行长,中国银行还配有四位副行长,他们分别是刘进、张小东、林景臻和蔡钊,高管团队形成了“一正四副”格局。


而从高管人事更迭视角来看,中国银行可以称得上是国内银行中管理层最为年轻的国有大行,包括刚刚履新的行长张辉之外,该行其他四位副行长,加之风险总监、董秘和首席信息官,其中“70后”已多达六位。


比如,今年4月正式履新的刘进副行长,其出生于1976年,今年才48岁,拥有非常高的学历,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00年获得厦门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曾任国家开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教育培训局局长兼开发性金融学院院长、政策研究室主任、北京分行行长等职务。2021年9月至2024年1月期间,刘进还曾一直担任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一职。


再比如,风险总监赵蓉女士,今年53岁,学历同样很出色,是一位不折不扣与中行共同成长起来的巾帼女将,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前曾先后担任中行办公室副主任、个人金融部营销总监、个人金融总部副总经理(财富管理)。2015年11月,赵蓉开始担任中行上海市分行行长;直到2022年12月起升任至中行业务管理总监。


整体来看,年轻主力扛起大旗,意味着不仅给百年中行注入了新鲜“血液”,让高管队伍成色更富年轻化,而且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视野开阔的高管们,也同样经过多年的沉淀,对各自擅长的业务领域游刃有余,皆对中行的经营管理和战略规划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能够促使该行在经营逻辑、经营模式上更具活力,便于对各项业务管理和提升业绩等方面拿出更多的解决方案。


高管薪酬方面,根据中行2023年年报所披露的数据,去年已支付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总额为1397.55万元,相较于2022年的1354.47万元增长了3.18%。目前,中行高层薪酬最高的有四人,他们分别是风险总监刘坚东、业务管理总监赵蓉、董事会秘书卓成文,以及首席信息官孟茜,每人年薪均为130.58万元。

而作为中行的掌舵手,去年3月份正式加入的葛海蛟董事长,年薪则相对较低,为67.63万元。公开资料显示,葛海蛟同样是一位“70后”,今年53岁,1993年毕业于辽宁大学,2008年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同时具有高级经济师职称。


此前葛海蛟曾在中国农业银行工作多年,先后担任中国农业银行大连市分行副行长、新加坡分行总经理、总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部门总经理级)、黑龙江省分行行长等职务。直到2016年10月份,葛海蛟转战中国光大集团担任副总经理,并于2019年1月开始担任光大银行执行董事、行长。


随后不久,2019年9月,葛海蛟从金融企业系统调至政府部门,赴任河北省副省长,到2023年3月份这期间,葛海蛟还曾历任过河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省委国防科技工业工作委员会书记、省委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等要职。直至2023年3月31日下午,中国银行召开干部会议,由中央组织部宣布了中央决定:葛海蛟任中国银行党委书记。


经营业绩喜忧参半,新领导层默契配合迎期待

在新任董事长葛海蛟的带领下,近一年来中行业绩有增长但也有一定隐忧。


创收及盈利层面,今年前三季度,中行实现营业收入4783.48亿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64%;归属股东净利润1757.63亿元,同比增长0.52%,整体来说,虽然其业绩能保持住稳定增长,但两项核心指标的增速并不高,接下来还得加把劲。


拆分营收结构来看,在受到核心净息差前三季度同比下降23个基点至1.41%的影响下,该行利息净收入只有3359.97亿元,同比减少了169.75亿元,降幅4.81%。同期实现非利息收入1423.51亿元,同比增加246.97亿元,增长20.99%,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29.76%。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06.93亿元,同比减少24.8亿元,下降3.93%。


而在净利息收入不甚理想的情况下,好在中行前三季度的其他非息收入得以高速增长,这才成功抵消了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下滑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数据显示,中行前三季度实现其他非息收入达到了816.58亿元,同比增加271.77亿元,增幅高达49.88%。


事实上,从2022年四季度末开始,中行净息差持续承压下行,由下图可以看出,该行净息差环比走势变差,且低于安全警戒线,表现并不佳,未来如何变化还需持续跟踪和观察。

资产方面,截至今年9月末,中行资产总额已达到34.07万亿元,同比增长7.25%,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1.44万亿元,同比增长8.55%。负债总额31.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29%,其中存款总额23.71万亿元,增幅4.5%。


在总体规模稳步扩表的同时,中行也在狠抓不良,努力提高贷款质量。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中行不良贷款率为1.26%,虽然比中报的1.24%上升了0.02个百分点,但相较于上年末则是压降了0.01个百分点。


而与不良贷款率得到压降相反的是,该行前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却在持续上升,达到了2700.37亿元,不仅比中报的2612.67亿元增加了87.7亿,而且较年初也是增加了168.32亿元,增幅达6.65%。


拨备覆盖方面,中行前三季度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198.86%,相比去年同期和年初分别提升了3.68个百分点、7.2个百分点,但比中报的201.69%则是下降了2.8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该行风险抵补能力虽然同比有所提升,但环比略有下降,需要持续关注。


总的来看,中国银行2024年三季报营收保持了正增长,其中主要的贡献来自于其他非息收入的高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中行今年充分利用今年债市的牛市氛围,将高收益的债券和衍生品获利了结所致。


但忧愁的一面在于,中行的净息差下降较快,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无法通过以量补价方式实现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且同比下降幅度还要高于中报。再者,该行资产质量在第三季度也出现了一定波动,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上升,需要中行继续对整体资产质量风险再进一步严格把控。


当下,随着在银行系统历练已超30年且在交行风险管理部门积累多年丰富风控管理实战经验的张辉的到来,真正意义上给市场传达出了积极的信号,而张辉未来该如何与中行其他高管们展开密切合作,通过调整布局进一步提升业绩和改善资产质量等情况,想象空间很大,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