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尽管累计发卡量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了11963万张,同比增长3.56%,但这一增长难掩信用卡业务整体疲软的局面。
近年来,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尽管累计发卡量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了11963万张,同比增长3.56%,但这一增长难掩信用卡业务整体疲软的局面。
中信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截至2024年9月末,贷款余额降至4985.24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了227.36亿元,降幅4.36%。从季度环比数据来看,二季度末贷款余额较一季度末减少60亿元,三季度末再度减少56亿元。
信用卡交易量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2024年上半年,交易量降至1.24万亿元,同比下降8.44%。这已是中信信用卡交易量连续三个半年度萎缩。与之对应,信用卡业务收入也持续下滑,2024年上半年仅为286.77亿元,同比下降3.37%。
自2020年以来,中信信用卡收入增长显著放缓,已连续三年难以突破600亿元收入大关。结合贷款余额、交易活跃度及收入三项指标的表现,中信信用卡业务陷入“规模萎缩—交易下滑—收入减少”的恶性循环。
不良率持续攀升
信用卡业务的不良表现进一步加剧了中信银行的经营压力。截至2024年9月末,中信银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为659.81亿元,不良率为1.17%。信用卡业务方面,不良贷款余额占比超20%。自2021年以来,中信信用卡不良率持续上升,从2021年的1.83%增长至2023年的2.53%,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至2.57%。
与行业对比来看,中信银行信用卡的不良表现明显处于劣势。兴业银行2024年上半年信用卡不良率为3.88%,呈下降趋势;招商银行则维持低位不良率,三年间稳定在1.65%-1.78%。中信信用卡的不良率不仅居高不下,且持续恶化。
投诉激增与风控短板
信用卡投诉问题也是中信银行的隐忧。截至2025年1月,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关中信信用卡的投诉已超2.2万条,“暴力催收”和“高额利息”成为高频投诉内容。2024年上半年,信用卡相关投诉占中信银行总投诉量的71.17%,反映出信用卡客户服务及内部管理存在较大问题。
此外,2024年中信银行因信用卡风险管理问题多次受到监管处罚。今年6月,因信用卡监测策略缺漏,刷卡资金流入非消费领域,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被罚款50万元。更早的3月,因信用卡资金用途管控不力,中信银行杭州信用卡分中心被罚30万元。
在此背景下,中信银行采取了“控新”与“清旧”的策略。2024年中信银行停发13款信用卡,其中包括12款联名卡,试图从源头上降低新增风险。然而,在“清旧”过程中,暴力催收的投诉问题也对其声誉造成进一步冲击。
中信银行曾将信用卡业务作为其“零售第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信用卡业务的持续低迷拖累了零售业务整体表现。2024年上半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2%,占总收入比重降至40%以下。
当前,中信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规模收缩、交易萎缩、不良攀升及客户投诉高企的多重困境。与同业相比,中信信用卡的不良指标显得尤为严峻。在监管趋严、消费信贷需求减弱及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信银行亟需加强风控能力,优化产品设计及客户服务,提升业务质量。
信用卡业务的持续低迷,不仅折射出中信银行零售转型的挑战,也为行业提供了警示:在强调规模扩张的同时,如何平衡业务质量与风险管理,将是所有银行亟需解答的问题。(内容来源|商业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