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睿新集团 从单核到多模的生态再造

楔子:

公元前479年,鲁定公十三年。已是“天命之年”的孔子,离开鲁国开启了14年周游列国之旅。

正是在这段旅程中,看尽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目睹战乱造就无数失去至亲的老年人生活无望,孔子提出通过道德教化与仁政实现“老者安之”的理念。

这是孔子对理想社会大同追求的描绘,亦为后世中华民族传承尊老敬老,开源了社会养老的思想根基。

穿越2500年,依旧散发着墨香的“老者安之”,如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

越是在充满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越需要确定性的增长机会。

2025年3月27日,港交所上市的东软睿新集团(09616.HK)发布了2024年度财务报告,全年营收达20.42亿元人民币(后述未标明货币单位处,均为“人民币”),年内利润4.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和8.8%。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非高等学历业务收入占比总收入为20.4%,达到4.2亿元。公司也预估2025年这一比值将会向25%迈进。未来五年左右,非高等学历业务收入及总营收占比仍会持续抬升。

要知道,在整个教育行业重塑发展方式、教育企业重构核心竞争力的调整阶段,能以“稳增长”之姿态对冲行业震荡的公司可是少数派。

当初顶着“中国IT高等教育服务第一股”光环上市的东软睿新集团,在上市后的四个财务年度里兑现其阶段性发展目标,抓住中国软件和IT服务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机会,于数字化人才教育服务领域持续领先。

凭借25年的IT高教服务经验和东软的产业基因优势,东软睿新集团的基本盘——大连、成都、佛山三所IT高校,教学质量与在读人数连年水涨船高。

但如果我们仍以“教育股”来定义东软睿新集团,那就未免低估了其发展的大格局。因为,教育主业保持稳健增长之外,其正在勾勒“第二曲线”。

壹|第二曲线

医养资产的价值

过去的2024年,被东软睿新集团定义为“战略转型的关键之年”。

战略转型,简言之就是东软睿新集团将拓展老年教育与医疗康养等业务,依托其“教育+科技+服务”的创新研发能力,开创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全新模式。

现在,这一蓝图已经具象化在其年度财务报告的账面资产上。从报告期内公司的业务收入结构看,教育业务不再是唯一。

去年5月末,东软睿新集团宣布完成对东软健康医疗管理公司及其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口腔医院、颐养院的资产收购,并注入上市公司的“医养业务”。

尽管“医养业务”目前营收贡献率并不高,但却是上市公司打开未来增长想象力的看点所在。

从公开信息来看,成立于2021年的大连睿康心血管病医院是东软健康医疗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的非营利性三级专科医院。2024年门诊与急诊接待量4.4万人次,住院与手术量超6000人次。

2023年6月开诊的睿康口腔医院是大连市第二家三级标准建设的大型口腔专科医院,也是东软大学健康医疗科技专业师生的科研中心和实训基地。2024年门诊量超1.2万人次。

2024年初开业的睿康之家颐养院则是一家深度医养结合的高端养老照护中心,提供从基础到中度、重度失能老人的定制化护理与康复服务。截至去年末,睿康之家颐养院入住率超75%。

医疗服务是一个长周期投资的行业,定位明确、运营效率高的专科医院通常情况下至少需要五六年时间来实现盈亏平衡。

图源:互联网

就目前睿康心血管病和口腔两家专业医院的主要运营数据来看运营状况良好,应很快会进入盈亏平衡期,假以时日必然会在盈利数据上开始展现资产价值。

从国内养老行业机构数据看,这两年受供给侧新建养老机构大量入市影响,平均入住率不足50%,一些高端康养机构入住率更是惨淡。

观察睿康之家颐养院,虽然定位高端,但中重度失能老人照护却是刚需,因此其开业一年时间,入住率就能达75%,这在行业里已经是相当优秀的水平了。

注入新资产的医养业务是东软睿新集团实施转型的战略举措,随着未来医养联动所产生的飞轮效应,第二曲线将会在数据上呈现加速上扬的姿态。

数据之外,我们则更应看懂这是上市公司打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重塑增长方式的关键一手。

贰|多模融合

生态融合的命题

从教育到医养的跨界,东软睿新集团战略转型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

2025年1月,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完成更名换标。原来的“东软教育”自此停留在上市公司的发展史册中,作为教育资源输出业务的运营主体。

而“东软睿新集团”的新名号启用,则意味着公司从“单一的教育服务提供者”转型为“教医养康旅”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先行者。

图源:互联网

按照此前东软睿新集团发布的战略转型规划,其正在构建包括教育科技、医养服务、健康科技、大学科技园与校园服务以及康旅服务五大业务。

重点在于这五大业务横跨多个产业、涵盖多种业态,但它们又并非是一个个分散的资产布局或者说业务孤岛,而是能够形成资源共享、彼此协同、优势共创的大生态。

毋庸置疑,在东软睿新集团“教医养康旅”五位一体化发展的大生态中,教育依旧是其“核心”资产,为其提供基础增长动能。

随着去年8月“东软凤凰学院”的启动,老年教育会协同继续教育为其终身教育业务带来新增长点。

定位于“帮助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重构人生”的东软凤凰学院让“教医养康旅”有了一个明确的“靶向”人群定位。

凤凰学院项目建立也是依托于东软睿新集团的三所大学、医院和云舍酒店等资源,如此便又形成了“学+游+养”的特色康旅游学服务。

仔细观察东软睿新集团的生态资产布局,就会发现其医院、养老院、康养实训基地以及科研基地均是围绕其三所大学周边而建。

这可以说是东软睿新集团教育业务的校外“基础设施”,与教育主业形成“双向赋能”。

医养机构的各种场景,为教育业务提供了务实的教研方向,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创造了实习培训和就业的良好条件。也因此,天然就会有人才与技术上的加持。

与此同时,“科技赋能”亦是教医养康旅多模融合的关键一环。

作为东软睿新集团旗下大连学院、广东学院的扩建工程,“教育健康医疗科技园”自2024年10月以来相继奠基和拿地。

图源:互联网

其作用就是以数据、AI技术支持大学学科发展,探索教医养康旅多业态的融合模式,并向全社会规模化输出“东软睿新模式”及各种科研成果应用。

“输出”其实也早已有了现实路径。

在沈阳、大连、佛山、南宁、福州……东软城市级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的不断落成,已然开始了养老服务产业链条的深度融合与城市养老服务市场的激活。

实际上,运营城市一级的数字化健康养老服务平台,是东软睿新集团实现融合生态最为重要的布局。

用数字化技术构建一个能够加载和输出东软睿新集团教医养康旅各种“方法论”和周边生态的平台,以满足养老领域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各种需求,这是一个几乎看不到“天花板”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数字化健康养老服务平台落地,更多的被服务对象汇聚,背后的海量数据又会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转化下,为城市铸就更为理想的服务平台。

书写“教医养康旅”这个复杂大生态的命题,显然东软睿新集团早就不止于做纸面文章了。

叁|未来十年

宏大叙事的意义

教育与养老,在任何不断发展向上的文明社会中都是必须破解的社会命题。

《论语·公冶长》中,孔子在回答子路关于个人志向时所说的“老者安之”,不仅是以“仁”为核心的社会哲思,作为教育家的孔子亦认为需要通过终身学习与修身养性,以实现老年人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安定。

千年以前,先哲就提出了将教育与养老融合是理想社会的大同追求。然而,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社会动荡的环境中,“老者安之”更多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安慰剂。

千年之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受教育人口与老龄人口的绝对规模均是人类社会从未出现过的。只是如今,“老者安之”的哲思已经拥有了商业文明的实践沃土。

“这既是集团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应对教育行业所面临挑战的主动求变,也是为破解社会人口结构性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履行使命担当的战略选择。”

如董事长刘积仁所述,东软睿新集团从“单核”到“多模”,是一个商业企业面对关乎社会文明进步的两个宏大叙事时所做的战略选择。

东软创始人、东软睿新集团董事长 刘积仁 图源:勇砺商业评论

抓住全社会数字化建设浪潮,曾经的“东软教育”将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服务作为商业实践与社会责任;而顺应老龄社会银发经济浪潮,“东软睿新集团”又将“医养康旅”融合到了教育服务的外拓路径上。

观察国内养老产业的发展,以单一服务或产品撬动市场者众,鲜少有生态型发育的服务商,更罕有以教育为抓手,服务能覆盖老龄人口精神与物质需求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从这一视角来观察,要成为“教育+科技+平台”新型医养服务提供者,东软睿新集团所构建的跨越产业边界的融合生态,现在也还是一片无人区。

“事难做则必成,路难行则必达”。

教育与养老,两个长坡厚雪的赛道上,以十年为界,东软睿新集团正试图用创新融合的方式,正在打开一片新疆域,并建立起未来生态化竞争的绝对壁垒。

但我们认为,东软睿新集团要建立的融合生态并非是个封闭的体系,最终会是一个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既有政府牵引指导,又有产业企业共创,还有老百姓的需求互动。

如此,“老者安之”将具象化为未来十年,一个高度智慧化的,老年人口宜居的新世界。


AI财评
**财经视角点评:东软睿新集团战略转型的长期价值与风险** 东软睿新集团从单一教育服务向“教医养康旅”多业态融合的转型,展现了其抓住老龄化社会与银发经济趋势的战略眼光。2024年医养业务虽收入占比仍低,但专科医院与高端养老机构的运营数据(如颐养院75%入住率)已显潜力,未来协同教育科技资源,有望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核心优势在于“教育+产业”的生态协同:医疗场景反哺教研,学生实训降低人力成本,数字化平台(如城市养老系统)则轻资产扩张模式。但需警惕跨行业管理的复杂度,以及医养业务长周期回报对现金流的压力。短期看,教育主业(20.4%非学历收入增长)仍是现金流支柱;长期若多业态融合成功,估值逻辑或从“教育股”转向“康养科技服务商”,打开更广阔增长空间。 风险点:政策对民办教育及医疗的监管、跨区域扩张的执行力、养老产业盈利模式的不确定性。总体而言,这是一次高风险高回报的战略押注,成败取决于资源整合与运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