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宏观经济复苏动能趋弱与医疗产业深度变革的双重挑战下,全球医疗设备行业遭遇周期性承压,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据Wind统计,在申万医疗设备行业,目前已有20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或者快报,其中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的公司尚不足一半,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的也仅有4家。
聚焦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的海尔生物,就是营收正增长中的一员。报告期内,公司展现出“优等生”的强劲韧性,不仅通过技术驱动实现主营业务稳健增长,更以“内生+外延”的双引擎驱动战略,在产业变革浪潮中交出了一份逆势突围的年度答卷,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示范样本。
新产业增速超20%
助力海尔生物营收重回正增长
海尔生物2024年报显示,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2.84亿元,同比增长0.13%,相比2023年度恢复正向增长,其中继第三季度收入增速同比转正后,第四季度增速进一步提升至10.40%。同期,海尔生物实现归母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微降,但相比2023年度下降幅度明显收窄,其中公司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增长17.63%。这两组第四季度数据显示,公司业务持续复苏迹象明显。
分业务看,海尔生物深耕低温存储业务二十载,后基于物联网技术转型为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数字场景方案服务商。目前,公司低温存储业务已实现-196°C至8°C全温域覆盖,非低温存储业务已推出生物安全柜、离心机、程序降温仪等产品,产品线齐全,平台化趋势显现。其中,非存储类业务是公司的新产业布局,而这也是公司持续成为“优等生”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报告期内,海尔生物非存储新产业全年增速超20%,达21.25%,占主营收入的比重再次提升7.93个百分点,达45.47%。
当然,海尔生物低温存储业务的头部地位依然稳固。据报告,公司低温存储业务在2024年下半年以来下降幅度已逐季收窄,至第四季度已实现同比正增长,全年来看,若剔除太阳能疫苗方案订单执行周期延长因素后,低温存储收入与2023年已基本持平。
以非存储类产业为突破口,新产业的高成长性为海尔生物业绩注入新动能,成为驱动长期增长的核心支柱,不仅推动2024年业绩逆势回暖,更为其在生命科学赛道中确立了长期竞争优势。
政策与需求共振
AI助力下新产业长期增长可期
海尔生物新产业的高增长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公司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和前瞻性布局。
近几年,全球医疗设备行业正处在快速转型的阶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提升,医疗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海尔生物的数智化场景方案精准承接这一趋势导向。
如在用药自动化方面,海尔生物围绕门诊药房等三大场景推出肿瘤配液机器人等一系列引领行业的方案,丰富了院端用药自动化解决方案矩阵。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相关方案已累计在100多家医疗机构落地,药房自动化业务2024年增长接近翻番。此外,公司的实验室耗材、数字化公卫、采浆耗材等新产业业务也均在报告期内均延续了高增长态势。
如今,全球对生物安全、高效医疗设备和实验室仪器的需求激增,医疗新基建已箭在弦上。对此,国家已相继出台了《“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千县工程”等,有观点预测,推进医疗新基建将释放超过230亿元的市场空间。而在政策与需求共振下,海尔生物新产业持续增长可期。
而海尔生物也确实具备这样的底蕴。据公告,公司自上市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其中2024年研发投入3.06亿元,占营收比重13.41%,公司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技术商业化成果累累。如,自首推智慧用血等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以来,公司在报告期内再次推出引领行业的第四代生物样本库“生命方舟”、无极系列超低温保存箱等数智化解决方案。在DeepSeek大模型横空出世之际,海尔生物再次率先接入,并完成了智慧公卫和智慧药房场景方案的升级。
截至报告期末,在高研发投入下,海尔生物已形成自动化、数字化、生物技术等6大技术平台,累计获得专利1595项,软件著作权392项,且其专利数量在已披露2024年报的医疗设备公司中排名位居前列。
“内生+外延”双引擎驱动
构建科技产业护城河
从贡献度来看,国内海外双轮驱动、筑牢技术壁垒、加速数智化变革等都是海尔生物营收增长驱动力。而“内生+外延”双引擎驱动也是公司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因为,从领域属性来看,海尔生物所处领域具有“大市场、小细分、多产品、多应用”的特点,因此,通过外延并购进入新赛道可以加速产业布局落地。
自上市以来,海尔生物先后通过“同心圆”模式并购切入血浆采集方案业务、公卫信息化业务、药房自动化业务等。其中液氮业务自加入以来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双位数,血浆采集方案业务营收增速达行业的1.3倍,公卫信息化业务全年收入增速超过40%、实验室耗材业务全年收入实现倍速增长。各项业务不但为公司营收添砖增瓦,亦实现了各产业的协同与技术、市场、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拓展公司业务边界。
2024年,海尔生物通过并购上海元析仪器,正式切入分析仪器赛道,多品类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夯实。据悉,上海元析仪器不仅在国内建立了广泛的销售与服务网络,覆盖30个地区,还远销至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另一方面,海尔生物立足国际化视野,深耕全球市场,“一国一策”本土化布局持续强化。报告期内,公司海外市场实现收入7.15亿元,剔除太阳能疫苗方案实现双位数增速,超低温、低温、恒温等产品全线增长;随着太阳能疫苗方案交付节奏加快,公司已经基本消化了其订单执行周期延长对海外收入造成的扰动,2025年海外市场有望大幅提速。截至2024年底,公司产品已形成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家网络体系。
国盛证券在最新研报给予海尔生物“买入”评级,并在研报中点评称,当前海尔生物已经形成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双翼齐飞的格局,而平台化+全球化,也将进一步打开企业成长边界。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