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智慧经营成效显著:2024年营收增速领先的同时,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下降。
文/每日财报 刘萍
中国银行业正经历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金融科技变革双重挑战,传统息差盈利模式与客户行为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在此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突破周期迷雾的关键路径,更是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浙商银行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以前瞻战略布局与创新实践持续领跑同业。自 2022 年发布 "数智浙银" 品牌及 "185N" 数字化改革体系以来,该行构建起 "数智大脑 + 八大数智系统" 的核心架构,并将数字化改革确立为四大战略支点之一。进入 2024 年,该行进一步深化战略定力,全面启动“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以数字化重塑客户服务体系、构建敏捷反应的组织架构,逐步打破内部条线壁垒,推动“智慧经营”战略深化落地。
反映到年度成绩单上,浙商银行经营质效继续稳步提升。截止2024年末,浙商银行全年营业收入 676.50 亿元(同比 + 6.19%),归母净利润 151.86 亿元(同比 + 0.92%),总资产规模站稳3.33 万亿新台阶(较上年末 + 5.78%)。营收增速保持同业领先的同时,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下降至 1.38%,智慧经营带来稳健发展动力。
在4月3日浙商银行举办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陆建强重申了对数智转型的思考:“智慧经营”是浙商银行提升特色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商业银行的‘经营法宝’,并提出转型目标:从服务一家企业到服务整个产业生态转变、从抵押担保为主的当铺金融向以算力为主的场景金融转变、从传统关系营销向数字获客转变、对公为主垒大户向普惠导向的小额分散转变。
数字化筑基,主业稳中提质
经过三年战略深耕,浙商银行已形成 "上层建筑反哺发展基础" 的良性循环。
截至 2024 年末,营收结构持续优化。利息收入端,存款付息率压降的同时规模平稳增长,2024年,吸收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87%达到1.9万亿元,付息率4年连降至2.10%,成为营收及发展持续性的重要助力。另据年报显示,净息差2024年较上年下降30个基点至1.71%,收窄幅度优于同业。
非利息净收入端,全年实现 224.93 亿元,同比增长 39.05%,增速位居行业前列;营收占比提升至 33.25%,较上年提高 7.86 个百分点,成为应对低利率市场环境的一大优势。
浙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成果,不仅体现在营收结构的改善上,也体现在其客群的拓展与优化方面。
浙江的民营经济发达,信贷需求高、丰富多样。作为唯一一家总部位于浙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牢牢把握“深耕浙江”的首要战略,提升重点区域竞争力,向普惠金融纵深突破。普惠金融一直是浙商银行的特长,持续深耕20年小微金融市场。过去一年,该行依托“数易贷”“数科贷”等数字化产品矩阵,打通银政数据壁垒,为700万个体工商户提供“随借随还”的信用融资服务,首期专项信贷资金10亿元,单户授信最高500万元,精准破解小微主体个体工商户短、频、急的融资痛点。
同时,浙商银行紧跟国家战略步伐,全力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针对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痛点,聚焦重点场景推出系列产品,形成了以人才银行为底座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产品上,该行创新推出科创积分贷、人才评分卡、科创银投贷评分卡,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风控模型,提升审批效率。丰富高校、科研院所、上市公司等人才银行场景服务,提升人才支持力度。种种措施推动下,浙商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数量和提供的融资规模明显增长。2024年服务科技型企业30712户,提供融资余额3674亿元;服务高层次人才3925户,其中服务国内外院士41位、国家级人才近700位、省部级人才超1300 位。
这种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能力,正是数字化赋能的直接体现,既扩大了服务覆盖面,又通过数据风控确保了业务可持续性。
零售金融业务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衡量标准。围绕客户多样化资产配置需求,浙商银行通过数智化系统加强过程管理,有效增加了零售业务发展的韧性。2024年,浙商银行私行客户数14533户,较年初增长19.2%;私行客户金融资产余额2050亿元,较年初增长11.9%。
数字化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吸引了更多客户选择浙商银行,也为银行深入挖掘客户价值,开展综合金融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浙商银行新被提名为行长的陈海强透露了一组数字:去年个人客户数同比增长25%,创历史新高,新增客户中超六成是通过生态场景或合作获得,其中银发客群、新生代客群、代发客群等八大重点客群占比达到了61.5%。
场景化突围,重构金融服务生态
在金融科技浪潮中,银行的竞争力已从“资本规模”转向“生态连接能力”。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对金融本位角色的重新定义,要求银行成长为产业生态赋能者、社会价值放大器。
浙商银行的智慧经营理念即以客户价值为中心,构筑起链式生态金融的综合服务模式,具体从“场景驱动、数业融合、产品组合、生态构建”四大方面协同发力。它的底层逻辑就是以服务产业生态为目标,以资源盘活和要素配置为路径,以数据资产为基础,以场景和算力为依托,通过高效、便捷、精准服务提高实体企业和产业生态服务能力。
浙商银行以“场景金融”为突破口,围绕“供应链、政府合作、小微园区”等普适性场景金融,大力拓展差异化场景金融业务,将服务嵌入产业链、政务端与民生领域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供应链金融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领域,一直是银行业竞争的焦点。浙商银行依托数字化改革的成果,创新打造数字供应链综合服务模式,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光伏产业链为例,10年前,浙商银行公司客户正泰集团下属的户用光伏产业平台正泰安能数字能源(浙江)公司成立,专注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屋顶光伏系统解决方案。当时光伏还属于新兴产业,从上游光伏组件的生产,到下游终端客户的金融服务,都需持续的金融支持。
面对客户的独特需求,浙商银行打造出一个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的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方案,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为正泰安能提供了诸多创新的金融服务项目。
直击痛点的金融服务到位,效益自然而然产生。最新数据显示,正泰安能的服务用户数超过130万户,帮助了产业链上千千万万的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提高项目收益,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受益于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除了大型企业,也有众多普通个体。农户老叶通过该行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申请光伏贷,过程由大数据风控模型实时完成审批,办妥相关手续到放款仅耗时 8 天,极大降低了农户参与光伏屋顶发电项目的门槛。
当浙商银行持续提升供应链金融数智化能力,越来越多企业愿意携手共行。目前,该行已在电力、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通信、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行业形成差异化优势。截至2024末,服务超3500个数字供应链项目,累计发放融资超7000亿元,延伸服务上下游企业超7万家,其中普惠小微企业占比超75%。
树立小微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标杆是浙商银行供应链金融数字化的另一大亮点。该行推广小微园区客户按揭贷、租金贷、置换贷、设备贷、开薪贷、法拍贷等定制化全生命周期系列产品,提高园区客户各类金融服务产品的可获得性。2024年累计开发园区项目2542个,小微园区及工业房地产抵押贷款余额895.21亿 元,较年初新增222.04亿元。
政务是连接企业和群众的关键节点,其数字化转型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透明的服务,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浙商银行积极参与政务的数字化协同,深化与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各类政府数据平台的合作对接,推进金华、丽水、舟山地区应用电子签章线上办理抵押注销业务和电子证照数据应用试点工作,开展联合建模,建设上线不动产抵押查封预警等30余个模型,助力政府提升决策效率。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在加强B端服务体验的同时,浙商银行也在坚持升级C端的体验。
通过多渠道的服务平台、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应用,浙商银行围绕“智能服务”“数智经营”“智慧运营”三大核心功能,打造综合化、数字化、价值化的7*24小时远程银行全流程服务平台。
2024年,该行推进柜面、网银、网点智能化转型,焕新发布手机银行6.0版本,提升服务便捷性。例如,升级适老“长辈版”,搭建“代发工资”、“分行特色”专区,提供特色金融服务。截至去年末,个人手机银行客户数722.68万户,较年初增长18.83%。该行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各类业务近1.3亿笔,交易金额超过1万亿元。
普惠导向,驱动可持续增长新范式
金融科技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于民、于社会、于国家,浙商银行通过数字化不断拓展业务边界,以市场、客户需求为导向,丰富产品服务体系,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浙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以“数智大脑”为核心的系统性工程,给客户输送看得见、摸得着的数智金融服务。
例如,该行在“数易贷”“数科贷”“数字化合作项目”为核心的“1+1+N”综合性数字化业务产品服务的基础上,搭建“善数贷”产品体系,打造“浙银数字普惠”品牌。
在我国,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比超过95%,其融资需求具有小额、高频、风险较大等特点,对银行的信贷流程、授信管理、科技能力提出了挑战。“浙银数字普惠”品牌正是聚焦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增强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
反映在财报上,2024年末,浙商银行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54.25亿元,较年初增长11%,超额完成监管目标。普惠型信用贷款占比12.55%,较年初提升2.56个百分点,当年新拓展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6229户。针对困难企业,推动分支行分类施策,并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保持脱贫攻坚金融支持力度不减。2024年末,涉农贷款余额2405.64亿元,较年初增长8.96%。
这种统筹兼顾产业生态中各类市场主体(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理念,正是浙商银行智慧经营战略的核心要义 —— 通过从传统的 "垒大户" 式业务模式,向普惠金融导向的小额分散模式转型,有效实现低风险、均收益的经营目标。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迭代的过程,科技赋能金融不是简单的工具升级,而是服务模式的重构和价值理念的升华。通过数字化,浙商银行正朝着规模、质量、效益协调的高质量态势发展,也为行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