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安基金:旗下多只产品一季度垫底市场,合规风控是否存在漏洞?

编者按:2025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整体表现较好,平均收益率达到3.86%,跑赢沪深300、上证指数等主要指数的表现。

然而,也有一些基金公司旗下的部分产品净值出现较大回撤且大幅跑输业绩基准,本系列文章将对其中的部分案例进行研究,本篇聚焦国联安基金。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3月31日(下同),国联安基金旗下4只产品2025年一季度净值下跌超过5%,在全市场4500余只主动权益基金(初始基金口径,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基金)中表现落后。

4只基金均由基金经理潘明管理。公开资料显示,潘明于2014年1月加入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兼投资经理)等职,曾任计算机科学公司咨询师,摩托罗拉公司高级行政工程师等职务。

国联安优选行业:一季度净值下跌超15%

国联安优选行业是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投资目标为:主要投资于流动性周期、企业盈利周期和通货膨胀周期中的景气行业,优选景气行业中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努力实现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长期稳定回报。

基金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80%+上证国债指数*20%。

2025年一季度,国联安优选行业净值下跌15.22%,跑输业绩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

1744010275345_1598_8014.png

基金2024年财报显示,国联安优选行业持股集中度较高。数据显示,国联安优选行业2024年末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达到60.39%,高于同类基金45.64%的平均水平。

研究基金持仓发现,基金经理潘明在2024年四季度进行了较大幅度调仓,基金增持了国产AI芯片、服务器电源和液冷、AI眼镜和AI数据中心领域的龙头,减持了光模块、覆铜板等板块。2024年末,基金重仓股包括寒武纪、生益电子等。

然而,2025年一季度市场热点集中在机器人、汽车智能化及港股科技领域,超半数基金重仓股一季度股价下跌,其中生益电子一季度股价下跌超过20%。

旗下多只基金一季度表现靠后

统计显示,除国联安优选行业外,潘明旗下国联安科技动力、国联安科技创新等基金一季度跌幅同样居前。

截至2025年3月31日,国联安科技动力今年一季度净值下跌14.98%,跑输业绩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该基金2025年3月净值下跌达到9.05%。国联安科技创新一季度同样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

研究发现,国联安科技动力、国联安科技创新2024年末的重仓股与国联安优选行业重合度较高,重仓股生益电子在2025年一季度股价下跌超过20%。

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3日。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51%,德国安联集团持股49%。

1744010038198_3369_536.png

旗下多只产品短期内净值大幅下跌、持仓雷同,国联安基金合规风控是否存在漏洞?是否与公司“追求可持续回报,诚信、专业、创新、卓越”的公司理念相符?

(文章序列号:1909141975341338624/GJ)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知识产权声明:面包财经作品知识产权为上海妙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AI财评
国联安基金旗下多只产品一季度大幅跑输基准,暴露出基金经理潘明在科技赛道集中持仓的风险管理缺陷。数据显示,其管理的4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超6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且持仓高度趋同。这种押注式投资在2025年一季度市场风格切换至机器人、汽车智能化板块时遭遇重创,重仓股生益电子等标的下跌超20%,直接拖累组合表现。 更深层次问题在于,作为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国联安的风控体系未能有效约束基金经理的行业过度集中风险。潘明兼具TMT产业背景与12年基金管理经验,却未能将行业洞察转化为有效的组合管理能力,反映出其在行业轮动预判和分散配置上的短板。对于持有者而言,此类高集中度产品实质上等同于行业主题基金,却未在基金合同中明确风险特征,存在产品定位与投资者适当性错配的隐患。 该案例警示,基金管理人需在"专业"与"风控"间取得平衡,避免将个人行业信仰凌驾于持有人利益之上。对于投资者,选择行业集中型产品时需充分评估其波动特性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