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鸿万立上市,汽车零部件行业再添猛将,它凭什么突出重围?

拆解中国汽车零部件“隐形冠军”的密码。

文/每日财报 南黎

4月9日,浙江泰鸿万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公司股票简称“泰鸿万立”,股票代码“603210”。这意味着,又一来自浙江省的汽车零部件独角兽在资本市场开启新征程。

公开信息显示,泰鸿万立主营汽车结构件和功能件产品,作为国内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领先企业,凭借突出的市场地位、领先的技术实力及稳定的客户资源,近年来业绩持续增长,此次上市将进一步巩固其行业竞争优势。

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的发展机遇

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座坚固支柱,汽车工业以产业链条之广、拉动效应之强,持续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注入澎湃动力。在这一宏大的产业格局中,汽车零部件产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汽车工业稳健前行的坚实基石。

为了促进产业的繁荣发展,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以及《“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建议》等,这些政策从产业规划、技术引进、投融资到税收优惠等多个层面,为汽车零部件行业提供了全面而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稳步增长与汽车消费市场的急剧扩张,汽车零部件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从2017年至2022年,该行业的市场规模实现了从3.7万亿元到5.4万亿元的跨越式增长,并有望在2027年突破7.8万亿元大关。这一系列的数字背后,不仅彰显了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蓬勃生机,也预示着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市场需求激增与政策红利叠加的双重驱动下,近年来,一批技术实力雄厚、业务模式先进、经营稳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异军突起,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亮点。

泰鸿万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创立之初便深耕汽车结构件领域,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与业务版图的持续扩张,其业务范畴已悄然延伸至功能件板块。汽车结构件与功能件作为汽车制造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其市场需求量巨大,这也为泰鸿万立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通过上市,泰鸿万立获得了雄厚的资金,可以用了扩大产能及补充流动资金。泰鸿万立表示,本次募投项目将帮助公司提升汽车功能件、车身焊接总成件和汽车冲压焊接分总成件产能,优化生产流程,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

国泰君安证券也认为,泰鸿万立的产能利用率常年保持高位,IPO募投项目的扩产进一步打开业绩增长空间。未来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及募投产能释放,泰鸿万立有望在技术迭代和客户多元化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深度绑定头部车企,吃透红利‌

在汽车产业链上,零部件企业的命运往往与车企深度绑定。泰鸿万立踩准了“自主品牌崛起”的黄金十年——从吉利收购沃尔沃打响技术翻身仗,到长城凭“哈弗H6”称霸SUV市场,再到比亚迪以新能源车反超合资品牌,这家台州企业始终站在车企迭代的第一线。

公司深度绑定长城汽车、吉利集团等大型主机厂,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20余年。目前,泰鸿万立已形成以结构件、功能件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并配套核心客户在浙江台州、浙江湖州、河北保定、山东济南、山西晋中、上海奉贤设有八个生产基地。

看似冒险的“绑定战略”,反而筑起了护城河。泰鸿万立与吉利集团、长城汽车合作均已超过10年,合作期限较长、合作情况良好。

数据揭示着共生关系的含金量:当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从2020年的38.4%跃升至2023年的56.3%,泰鸿万立的营收曲线以23.57%的年复合增长率同步攀升,前两大客户吉利、长城贡献的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60%水位线上。

泰鸿万立精准洞察行业趋势,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泰鸿万立积极投身汽车电动化浪潮。

目前已成为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沃尔沃、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整车厂商或品牌的一级供应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积极开拓了TS公司、极氪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等知名企业客户,同时也是宁德时代、无锡振华、海斯坦普、赛科利等知名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套合作伙伴。

在“传统+新能源”双轮驱动下,公司客户覆盖面较广,不仅增强了客户的粘性,更为未来业绩增长注入新动能。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89亿元,同比增长9.35%,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为1.7亿元,同比增长8.03%。泰鸿万立表示,公司业绩保持同比上升,主要是由于下游主要客户发展以及双方合作情况良好,下游客户订单规模增加。

泰鸿万立预测,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4.07亿元至4.78亿元,同比增长10.59%至29.89%;归母净利润为3880万元至4350万元,同比增长2.89%至15.35%。

轻量化技术引领新能源赛道,破解行业痛点

如果说绑定头部车企是泰鸿万立的“生存密码”,那么技术护城河才是它的“增长底牌”。

2021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173.68万元、4944.96万元、5210.19万元和5237.4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4%、3.35%、3.37%和3.14%,占比相对稳定且金额呈上升趋势。

泰鸿万立高度重视自主研发及技术创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建有“浙江省级企业研究院”, 并拥有专业的模具设计及研发能力,目前共拥有专利授权120 项,其中发明专利25 项。

新能源车的竞争本质是“续航焦虑”的较量,而轻量化技术正是解题关键。泰鸿万立早在2018年就布局铝压铸工艺研发,如今已掌握从材料配方到模具设计的全链条能力。

以轻量化为例,泰鸿万立已经形成了“汽车侧围轻量化技术”“高强度板及制品轻量化技术”等多项轻量化技术,开发了多品类铝制结构件产品。

在研项目方面,公司正在研发“一种轻量化铝压铸应用技术”,研发目标为实现轻量化提升35%左右、零部件过程PPM降低至50以内、产品整体利润提升5%-8%。这类技术直接击中了新能源车企的三大痛点——降本、增程、安全性。

来源:摄图网

据了解,泰鸿万立在模具开发、冲压及焊接等核心工艺上具备显著优势。其模具事业部可实现全流程自主设计制造,依托3D激光切割、快速成形技术等先进工艺,大幅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生产端引入自动化生产线,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效率低能耗焊接技术”等,推动智能化制造升级,有效降低能耗并保障产品一致性。

业内人士分析,泰鸿万立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关键在于其技术壁垒与头部客户的紧密绑定。公司凭借自动化生产线的高效运作和模具开发的强大能力,能够迅速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同时,通过深度参与新能源车型的研发与生产,泰鸿万立与客户建立了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构筑起“技术+服务”的双重竞争优势。

泰鸿万立的成功,是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下的必然结果。它的每一步发展,都紧随时代的脉搏,紧贴市场的需求。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轻量化技术的持续突破,泰鸿万立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泰鸿万立在上市后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树立新的标杆。


AI财评
【财经锐评】泰鸿万立上市:汽车零部件"隐形冠军"的进阶逻辑 从财务数据看,泰鸿万立23.57%的营收年复合增长率与头部客户60%的营收占比,揭示了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绑定"战略的双刃剑效应:短期享受自主品牌崛起红利,但客户集中度风险需警惕。其轻量化技术布局(研发占比稳定3%+)直击新能源车"续航-成本-安全"三角痛点,25项发明专利构筑差异化护城河。 当前8大生产基地的全国化布局与募资扩产,反映其从区域供应商向全国龙头的跃迁野心。但需注意:1)新能源客户拓展能否对冲传统车企周期波动;2)铝压铸等新工艺的资本开支可能压制短期利润率。若能在保持吉利/长城基本盘同时,将新能源营收占比从当前12%提升至30%+,或打开更广阔估值空间。 (2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