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财报】港股一季度合计回购约438亿港元 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友邦保险回购额居前

读财报.png

新华财经和面包财经研究员梳理的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一季度港股共有155家上市公司发起回购,数量较去年同期上升19.23%;累计回购16.71亿股,回购金额合计达437.5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96.14亿港元下降11.8%。

其中,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及友邦保险累计回购金额较多,一季度回购金额均超50亿港元。

行业方面,2025年一季度发起回购的港股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软件服务、工业工程、药品及生物科技等行业。

港股上市公司一季度回购总额437.57亿港元 

根据信披数据,2025年一季度港股共有155家上市公司发起回购,数量较去年同期上升19.23%;累计回购16.71亿股,回购金额合计达437.5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96.14亿港元下降11.8%。

从个股来看,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及友邦保险一季度回购金额居于前列。此外,中远海控、快手-W等公司一季度回购金额超过10亿港元。

1.png

图1:2025年一季度港股市场回购金额靠前的上市公司

其中,腾讯控股以171.21亿港元的回购金额排在首位。

统计显示,2025年一季度腾讯控股回购股份17次,累计回购4298.4万股。期间,公司回购最低价为364.8港元/股,最高价为517.5港元/股。根据最新财报,2024年腾讯控股实现营收6602.57亿元,同比增长8%;权益持有人应占盈利1940.73亿元,同比增长68%。    

汇丰控股一季度回购金额位居第二,回购金额达到99.57亿港元。

中远海控一季度回购金额同样较高,累计回购1.45亿股,回购金额达到17.24亿港元。公司一季度共进行29次回购。

药品及生物科技公司实施回购数量较多 

2025年一季度发起回购的港股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软件服务、工业工程、药品及生物科技等行业。

具体来看,根据恒生行业分类,一季度港股软件服务行业实施回购金额居首,达到172.44亿港元。

2.png

图2:2025年一季度港股市场实施回购金额居前的行业

由于汇丰控股的大额回购,银行行业一季度回购金额位居第二,达99.57亿港元。

药品及生物科技行业实施回购的公司数量较多,包括石药集团、药明生物、先声药业在内等20家公司实施回购。

【读财报】是由新华财经与面包财经共同打造的一档以上市公司财报解读为主要内容的栏目。新华财经是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内容全面覆盖全球股市、汇市和债市等金融市场,提供权威、专业、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声明:本作品版权归面包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作品。


AI财评
【专业点评】港股回购潮的冰与火:分化中暗藏玄机 2025年一季度港股回购呈现"量增额减"的悖论:155家公司参与回购(同比+19%),但总额下滑12%至437亿港元,反映市场分化加剧。头部效应显著——腾讯、汇丰、友邦三巨头贡献超73%回购额,其中腾讯单家占比达39%,凸显龙头企业现金流优势与估值管理诉求。而中小型公司参与度提升但单笔规模有限,暗示市场对经济复苏仍存分歧。 行业维度暗藏信号:软件服务(含腾讯)回购额断层领先,与AI赛道高投入下的市值管理需求相呼应;生物医药20家企业集体回购,或预示创新药企进入价值重估阶段。值得警惕的是银行板块99亿港元回购几乎全由汇丰贡献,反映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 当前港股回购潮本质是"优质资产荒"下的资本再配置,龙头企业通过回购强化市场信心,而行业分化映射出经济转型中的结构性机会。投资者需警惕跟风陷阱,重点关注现金流稳健、回购持续性强的真价值企业。(2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