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网》文/笔尖观察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板块轮动下,公募基金整体业绩也出现分化。《笔尖网》注意到,华商基金公司近期深陷三大烦恼,不但管理业绩落后,还有基金不断提示清盘风险,尤为注意的是,华商基金还出现明星基金经理清仓式离任的情况。
混基近三年业绩落后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华商基金旗下数量最多的基金产品是混合型基金,共有93只混合型基金,而公募机构的平均每家公司的混合型基金只有50.16只,在171家可比公司中排名第29;华商基金旗下的混合型基金规模403.20亿元,仅次于同门债券型基金,在可比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3。
但华商基金旗下管理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只有28名,在同类基金中排名第46名,平均每人管理3.32只。该公司管理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数量,与管理的规模排名相比,明显偏少。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值得注意的是,华商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的近三年业绩已经出现落后同侪的趋势。
数据显示,华商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的近三年平均回报率为-5.83%,同期同类基金的平均回报率为-2.84%,同期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3.56%。显然,该公司旗下的混合型基金近三年的管理业绩不但远远跑输同类基金,还大幅度跑输主要股指。
实际上,华商基金旗下基金今年一季度的重仓股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前十大重仓股近三月有5只上涨5只下跌。其中,第三大重仓股中际旭创近三月下跌27.37%,第五、第六、第七大重仓股分别为中国铝业、新易盛、天孚通信,近三月分别下跌16.49%、27.48%、32.27%;第九大重仓股水晶光电同期下跌14.34%。
(数据来源:同花顺)
26只混基面临清盘
4月29日,华商基金发布公告,华商融享稳健配置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根据《基金合同》的规定:“《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合同终止,不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法律法规或中国证监会另有规定时,从其规定。连续30个工作日、40个工作日及45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情形的,有关信息披露义务人应当在2日内编制临时报告书,并登载在规定报刊和规定网站上。”
据统计,目前超过1000只基金规模“迷你”,存在清盘风险。根据公告,今年以来已有超过80只基金发布了可能触发清盘的提示性公告。
据同花顺数据,截至3月末,华商基金旗下有26只混合型基金的净值规模不足5000万元,随时触发清盘红线。
业内人士称,华商基金旗下部分混合型基金存在“跟风”设计问题,例如盲目布局热门赛道或主题,但缺乏长期竞争力,市场热度消退后规模快速下滑。另外,华商基金可能在新发产品时未充分考虑市场容量,导致存量基金因缺乏增量资金而迷你化。
明星经理清仓式卸任
部分百亿基金经理宣布离职或“酝酿出走”,成为基金公司心中的痛。
3月12日,华商基金公告称,周海栋因个人原因于当日一口气离任华商新趋势优选、华商优势行业、华商甄选回报、华商盛世成长、华商恒益稳健和华商鑫选回报一年持有等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根据公告,周海栋离职后,除了以往共同管理基金的孙蔚和崔志鹏,还有童立、余懿、张明昕、王毅文、张晓、张文龙等基金经理接任。同日,华商基金发布公告称,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自购上述周海栋离任的6只基金中的4只基金。
公开资料表明,周海栋拥有近17年证券从业经验,于2010年加入华商基金,2012年3月起开始参与管理基金产品。2022年至2024年的市场震荡期,周海栋业绩稳健。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周海栋在管基金规模合计达293.47亿元,可以说以一人之力撑起大半个华商基金的权益投资规模。其管理过的14只基金,有12只在其任期内为投资者赚钱,其管理的华商新趋势优选灵活配置混合是其管理时间最长的,2025年3月12日卸任,管理时间长达9年又305天,任期内回报率达363.05%,基金年化回报达17%,回报排名1/425,位居同类榜首。
有市场人士透露,2024年6月华商基金原董事长陈牧退休后,新董事长上任后,提拔了固收投研条线基金经理陈杰为副总,而作为权益投资总监及投研核心人物周海栋却被冷落,晋升空间受限。
周海栋离职,可能打破公司现有投研体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