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杭州银行凭什么在银行业分化中稳站第一梯队?

摘要: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分化态势持续加剧,上市城商行凭借区域经济红利与细分市场优势,以5.3%的平均营收增速、7.0%的净利润增速领跑行业。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分化态势持续加剧,上市城商行凭借区域经济红利与细分市场优势,以5.3%的平均营收增速、7.0%的净利润增速领跑行业。然而,城商行内部的业绩差距同样显著,杭州银行却在这场“淘汰赛”中脱颖而出——不仅净利润增速登顶上市城商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核心指标也稳居A股上市银行第一梯队。这家以杭州为大本营的城商行,究竟如何在“低利率、低利差、低增长”的行业环境中,走出一条规模与效益平衡、风险与收益协调的特色发展之路?

区域深耕是杭州银行稳健增长的“压舱石”。不同于部分城商行盲目追求跨区域扩张,杭州银行始终将资源聚焦于高活力经济带:以浙江为核心阵地,辐射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发达区域,形成“深耕本土、辐射重点”的布局策略。2025年上半年,其浙江地区营收达162.1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超80%,其中杭州地区贡献半壁江山。这种“扎得深、铺得稳”的区域策略,不仅为其带来了稳定的客户基础与业务增量,更让其精准捕捉到中小企业、科创企业等细分领域的需求,5年来净利润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2025年上半年16.66%的净利润增速更是印证了区域深耕的成效。

在盈利稳定性与资产质量管控上,杭州银行走出了差异化路径。面对行业普遍的净息差下行压力,该行通过“资产端优化+负债端管控”双向发力:资产端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科创金融的支持,同时处置低息资产;负债端重点吸收结算活期存款,严控高付息负债规模,最终实现1.35%的净息差,降幅较上年同期收窄,呈现企稳态势。更关键的是,杭州银行始终坚守“不以风险换发展”的底线,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76%,拨备覆盖率高达520.89%,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4.64%,三项指标均处于上市城商行领先水平。充足的“风险缓冲垫”,既保障了其在行业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也为长期发展筑牢了根基。

平衡“量、本、利、险”的经营逻辑,让杭州银行在规模扩张中始终保持清醒。在银行业普遍追求客户数量与贷款规模的背景下,该行将“高质量客户获取”放在首位,通过“访客拓客一号工程”聚焦渠道客户、战略客户与供应链客户,同时深耕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五大高潜力产业。2025年6月末,公司金融基础客户数同比增加1.3万户,零售客户数突破1085万户,客户质量的提升直接推动业务结构优化——公司类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2.41%,其中制造业、科技类贷款增速分别达23%、21%,既贴合实体经济需求,又规避了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

与此同时,杭州银行通过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挖掘收益空间。今年以来,该行重点推广“财资通”“政务通”等七项核心产品,围绕企业结算、代发、外汇等需求提供一体化服务,既降低了存款成本,又带动中间业务增长。2025年上半年,其非利息净收入占比达34.86%,位居上市城商行前三,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12.33%,成为盈利增长的重要支撑。

“轻资本”转型则为杭州银行注入了可持续发展动能。不同于传统银行依赖信贷规模的增长模式,该行将数字化作为转型抓手,通过“数智杭银”建设打破地域限制、提升运营效率。在客户服务端,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模式覆盖多元场景,客服中心机器人覆盖率达99.44%;在风险管控端,“鹰眼系统”通过AI建模实现精准风控;在业务拓展端,数字化技术助力财富管理、托管等轻资本业务快速增长——截至6月末,零售AUM余额同比增长8.66%,理财业务规模突破5100亿元,托管及结算类佣金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这种“以技术驱动轻资本业务”的模式,既降低了资本消耗,又保持了9.74%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内生增长提供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杭州银行始终注重与投资者共享发展成果。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额达42.5亿元,同比增长38%,且未因股本扩大摊薄每股分红;2025年中期仍计划适时分红,形成“业务发展—利润增长—股东回报”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

2025年是杭州银行“二二五五”战略的收官之年,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其通过区域深耕筑牢基础、以风险管控守住底线、靠综合服务提升收益、用数字化推动轻资本转型,已构建起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在银行业分化持续的背景下,杭州银行的实践证明:城商行无需追求“大而全”,只要锚定“稳而优”,平衡好规模与效益、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就能在行业周期中实现长期价值创造,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注:本文转载自中访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