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逆周期突围!恒丰银行凭什么成为股份行“增长黑马”?

摘要:当多数股份行仍在应对营收增长乏力的挑战时,恒丰银行的业绩数据呈现出鲜明的“加速度”特征。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在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经营压力普遍加大的2025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的中期业绩比拼中,一家曾以“小而美”标签立足的机构,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恒丰银行不仅实现营收净利双增,更以净息差逆势提升4个基点、多项收入指标增速领跑股份行的表现,打破行业增长困局,成为逆周期突围的典型样本。

当多数股份行仍在应对营收增长乏力的挑战时,恒丰银行的业绩数据呈现出鲜明的“加速度”特征。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40.87亿元,同比增幅11.52%;归母净利润30.04亿元,同比增长7.29%,这一成绩使其跻身仅有的3家“营收净利双增”股份行之列。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核心盈利指标表现突出: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9.15%,中间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7.6%,两项增速均位列股份行第一;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同比提升0.16个百分点至4.17%,在股份行平均ROE下降0.53个百分点的背景下,凸显出强劲的盈利韧性。

规模与质量的协同增长,是恒丰银行稳健发展的另一注脚。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1.56万亿元,贷款和垫款总额8892亿元,增幅3.26%,显著高于资产总额增速;吸收存款总额8976亿元,增幅3.88%,同样跑赢负债总额增长。在资产质量管控上,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微降0.01个百分点至1.48%,拨备覆盖率提升3.29个百分点至157.69%,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资本管理方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72%、资本充足率12.66%的稳定数据,为其支持实体经济和业务扩张筑牢了资本根基。

在行业净息差普遍承压的背景下,恒丰银行1.56%的净息差水平显得尤为亮眼——不仅较年初提升4个基点,超越股份行平均水平,更较2024年排名上升4位,跻身股份行前五,与兴业银行基本持平,接近招商、平安、中信等第一梯队机构。这一突破的关键,在于其对“息差两端”的精细化管控。

从负债端看,恒丰银行抓住存款利率下行的市场机遇,通过优化存款结构、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成功压降负债成本。上半年,该行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同比下降40个基点至2.03%,其中公司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降至1.77%,同比降幅达42个基点;零售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2.71%,同比下降23个基点。低成本存款的持续拓展,为息差稳定筑起“护城河”。

而生息资产端,尽管受LPR下行及支持普惠小微等政策导向影响,该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38个基点至3.48%,但由于负债成本降幅大于资产收益降幅,最终实现净息差逆势提升。这种“以负债成本管控对冲资产收益下行”的策略,展现出恒丰银行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洞察与高效应对能力。

亮眼业绩的背后,是恒丰银行近年来战略转型与经营理念升级的深度落地。今年以来,该行锚定“1443”目标定位,推进“1476”转型发展策略,通过“五大攻坚战”破解发展难题,在服务实体经济、补齐风控短板、优化业务结构等方面取得突破。在不久前的年中工作会议上,该行进一步明确“工作作风转变行动”,提出“以风险为本、随逻辑展业”的经营理念,强调“风险可控前提下的规模扩张和效益提升”,将“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创造”纳入核心发展逻辑。

这种战略定力在业务布局中持续显现。在服务本土经济方面,恒丰银行加大对区域重点产业、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将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倾斜;在中间业务拓展上,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7.6%的增长,逐步降低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构建更均衡的收入结构。同时,“轻资本发展”策略的践行,让该行在资本使用效率上不断提升,为业务可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对于未来发展,恒丰银行明确了“建设一流股份制银行”的目标,计划通过打造特色化、差异化优势,强化“经营稳健、风控有效、服务高效、治理完善”的核心竞争力。在金融服务民生福祉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这家曾经的“小而美”银行,正以逆周期突围的表现,逐步向“强而优”的一流股份行行列迈进。


注:本文转载自中访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