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从“大脑营养”到“体质适配”,飞鹤战略“回头”不简单

摘要:当电视里“聪明宝宝喝飞鹤”的广告声逐渐减弱,官网页面悄然换上“新一代飞鹤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标语,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当电视里“聪明宝宝喝飞鹤”的广告声逐渐减弱,官网页面悄然换上“新一代飞鹤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标语,母婴行业敏锐地察觉到:飞鹤,这个曾以“更适合”口号改写国产奶粉格局的头部品牌,正在上演一场动静不小的战略“回归”。但这场回归绝非简单的“怀旧”,从“连续6年销量第一”到“鲜活第一口,6倍好吸收”的表述更替,从“大脑营养”到“体质适配”的重心转移,处处透露着飞鹤应对行业竞争的新野心——不是复刻过去的成功,而是在经典基础上打造更具杀伤力的市场壁垒。

回溯飞鹤的崛起之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无疑是最关键的“王牌”。2015年,当外资奶粉还占据市场主流,消费者普遍迷信“进口即优质”时,飞鹤凭借多年积累的中国母乳研究数据,果断抛出这一定位。这一主张精准切中家长们的核心焦虑:外国奶粉配方是否契合中国宝宝的生理特点?会不会出现消化不适、营养吸收不佳等问题?通过将外资品牌置于“水土不服”的潜在认知中,飞鹤迅速建立起差异化优势,构筑起独特的品牌护城河。

2018年,飞鹤进一步为这张“王牌”加码。不仅举办“200%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焕新发布会,还签约章子怡担任品牌代言人。彼时的章子怡,凭借专业的职业形象与对家庭的责任感,与飞鹤“专为中国宝宝研制”的理念高度契合,成功为品牌注入高端化、专业化基因。原本只是产品主张的广告语,就此升级为深入人心的品牌符号——在很多家长心中,“更适合中国宝宝”与“飞鹤”几乎画上了等号。

市场的反馈直接而热烈。2018年,飞鹤营收从上年的58.87亿元飙升至百亿级别,此后一路高歌猛进,突破200亿大关,成为国产奶粉逆袭外资品牌的标杆。彼时的“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不仅是飞鹤的宣传语,更是行业内难以复制的战略高地——其他品牌若想跟风使用类似表述,不仅缺乏母乳研究数据的支撑,还可能被贴上“模仿者”的标签,难以获得消费者信任。

就在外界以为飞鹤会沿着“更适合”的路径稳步前行时,2024年的战略转向让行业哗然。这一年,飞鹤突然宣布将品牌定位切换为“专研大脑营养,聪明宝宝喝飞鹤”,甚至在财务报告中彻底删除了沿用近十年的“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表述。这一决策的背后,是飞鹤对消费趋势的判断:随着育儿观念的升级,家长对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关注度持续上升,“大脑营养”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为了支撑这一新定位,飞鹤在科研上投入重金。不仅成立中国院士工作站,还聘请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担任首席科学顾问,加速大脑营养研究成果向产品转化。短期内,这场转型似乎取得了成效——主打大脑营养的星飞帆卓睿,2024年营收达到67亿元,超越经典星飞帆成为飞鹤旗下销量最高的单品,证明“聪明宝宝”的概念确实能打动部分目标群体。

但热闹背后,隐忧逐渐显现。“聪明”是一个抽象且难以量化的指标,家长无法直观感受到奶粉对孩子大脑发育的实际作用——孩子学会说话、认识图形,究竟是奶粉的功效,还是日常教育的结果?相比之下,“适合体质”则与消化吸收、过敏风险等具象需求直接挂钩,家长能通过孩子是否腹泻、是否起湿疹等直观感受判断产品适配度,更容易建立长期信任。

与此同时,行业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看到飞鹤此前的成功,越来越多国产奶粉品牌加大中国母乳研究投入,纷纷推出“贴合中国宝宝”的产品,市场上“第一”的称号变得泛滥——有的宣称“销量第一”,有的强调“科研投入第一”,曾经属于飞鹤的“更适合”优势领域,正被同质化竞争不断稀释。而飞鹤的“大脑营养”战略,还面临着营养品、早教行业的跨界分流,消费者对“奶粉主打大脑发育”的认知接受度始终有限。

双重压力下,飞鹤的战略调整显得顺理成章。2025年下半年,细心的消费者发现,“聪明宝宝喝飞鹤”的广告逐渐从主流平台消失,飞鹤官网的品牌定位悄然更新为“新一代飞鹤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同时将此前强调的“连续6年中国销量第一,连续四年全球销量第一”,替换为“鲜活第一口,6倍好吸收”。这一变化传递出清晰的信号:飞鹤正在重新聚焦核心优势,并用更具象的卖点强化竞争力。

“新一代”三个字的加入,是此次调整的点睛之笔。它暗示着飞鹤在产品层面进行了升级——可能是在母乳研究上取得了新突破,找到了更贴合中国宝宝体质的营养配比;也可能是在生产工艺上实现了迭代,比如通过更先进的保鲜技术保留更多活性营养。这让“更适合”不再是停留在过去的口号,而是有了新的技术背书,避免陷入“吃老本”的质疑。

而“鲜活第一口,6倍好吸收”的表述,则精准回应了当前家长的核心关切。在奶粉配方日益趋同的当下,“好吸收”成为家长选择产品的重要标准——谁都不希望孩子喝了奶粉却无法吸收营养,甚至出现肠胃不适。飞鹤用“6倍”这一具体数据,将产品优势量化,让消费者能直观感知到产品价值,相比模糊的“聪明”概念,更具说服力。

从市场逻辑来看,飞鹤放弃两年重金打造的“大脑营养”定位,看似“破釜沉舟”,实则是对品牌核心资产的清醒认知。“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经过近十年的市场培育,已经成为飞鹤最具辨识度的品牌符号,也是其与消费者建立信任的基石;而“大脑营养”虽然短期见效,却未能形成难以替代的竞争壁垒,反而分散了品牌的核心优势。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聚焦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无疑是更稳妥也更有效的选择。

眼下,距离飞鹤“今年最重要的一场发布会”仅剩数日,这场发布会是否会正式官宣战略调整、推出“新一代”系列新品,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如果发布会能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科研成果——比如最新的中国母乳研究数据,或者“6倍好吸收”的科学验证报告,那么此次战略回归将不仅是一次品牌口号的变更,更可能成为飞鹤拉开与竞争对手差距的新起点。

回顾飞鹤的战略变迁,从“更适合”到“聪明宝宝”,再到“新一代更适合”,其每一次调整都是对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的重新审视。在母婴市场进入精细化竞争的今天,品牌定位的“变”与“不变”,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魄力,更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对于飞鹤而言,此次回归核心优势领域,或许正是其在新竞争格局中,重新巩固行业地位的关键一步。而这场战略调整最终能否见效,还需时间和市场给出答案,但至少从目前来看,它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用经典的品牌内核,搭配升级的产品实力,在同质化竞争中开辟新的突围路径。


注:本文转载自中访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