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精品专栏

美丽田园12.5亿再出手,凭什么敢喊出40亿营收目标?

摘要:10月15日,“美容院第一股”美丽田园抛出12.5亿元收购案,将行业第三思妍丽收入囊中,这宗年内美容行业最大规模并购,标志着国内高端美容市场格局迎来重构。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10月15日,“美容院第一股”美丽田园抛出12.5亿元收购案,将行业第三思妍丽收入囊中,这宗年内美容行业最大规模并购,标志着国内高端美容市场格局迎来重构。通过“现金+股权+贷款”的组合拳,美丽田园在两年内接连吞并行业第二奈瑞儿、第三思妍丽,用并购加速书写“行业整合者”的扩张故事。

此次交易的支付结构暗藏巧思。美丽田园以3.25亿元现金、5.1亿元并购贷打底,剩余部分通过向卖方MBK Partners旗下SYL Holding发行1579.8万股新股补足,每股作价28.71港元,较前一日收盘价折让19.67%。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价格对应思妍丽89.6%的估值折价——经金证评估参考四家上市公司数据,思妍丽估值为13.95亿元,而收购价仅12.5亿元。

“股票支付是击退对手的关键。”美丽田园CFO周敏在电话会上直言,面对多轮竞价,股权绑定策略成为核心筹码。交易完成后,MBK Partners将持有美丽田园6.28%股份,其持股分三阶段锁定至2026年底,这种利益绑定设计被视作整合保障。尽管控股股东李阳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从48.77%稀释至45.7%,但绝对控股权未受动摇。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审慎,美丽田园当日高开后回落,收盘跌5.43%至33.8港元。但管理层显然更看重长期价值,周敏强调,短期股权稀释换来的是战略卡位,这种取舍对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按照计划,交易将于11月提交股东大会审批,12月完成最终交割。

此次收购的核心价值在于资源互补。创立于1996年的思妍丽,2024年实现8.5亿元营收、8100万元净利润,截至2025年6月,其在48个城市运营163家生活美容门店及19家医美门诊,90%收入来自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与美丽田园的核心市场高度重合。更关键的是,思妍丽手握6万高净值会员,能为美丽田园的“双美+双保健”模式直接注入流量。

并购带来的规模效应立竿见影。整合思妍丽后,美丽田园门店总数将增至734家,在前20城456家高端商场的覆盖率跃升至42%,达191家。生活美容板块形成美丽田园、奈瑞儿、贝黎诗、思妍丽四大品牌矩阵,均深耕高势能商圈这一稀缺资源。“四大品牌实现战略卡位,能以高密度布局给客户更多选择。”CEO连松泳道出布局逻辑。

这并非美丽田园首次通过并购发力。2023年上市后,其便从内生增长转向“内生+并购”双轮驱动,去年以4.5亿元收购奈瑞儿90%股份,已尝到整合甜头。2025年上半年,奈瑞儿贡献2.76亿元营收,带动美丽田园整体营收同比增长28.2%至14.6亿元,经调净利润增幅达37.8%,毛利率提升至49.3%。

思妍丽的业绩表现同样亮眼,近三年收入从5.65亿元增至8.49亿元,实现从亏损3600万元到盈利8100万元的逆转,2025年上半年再赚4400万元。两大品牌的业绩叠加,为美丽田园的40亿营收目标奠定基础——管理层预计2026年集团收入将突破40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超5亿元。

目前,美丽田园已在五个重点城市实现亿元级收入,连松泳将此视为起点:“前20城核心商圈仍有拓展空间,更多城市有望迈入亿元阵营。”不过行业分散的现状仍待突破,据智研咨询数据,即使整合前三品牌,其合计市占率仍不足1%,这意味着整合后的协同效应释放将成为关键。

从孵化秀可儿医美、研源医疗,到收购贝黎诗、奈瑞儿,再到如今拿下思妍丽,美丽田园的扩张路径清晰可见。66岁的创始人李阳带领下,这家企业用二十载时间从单店成长为行业巨头,如今通过并购加速构建护城河。

随着12月交割期临近,美丽田园的“四品牌运营”将正式启幕。如何平衡品牌独立性与集团协同性,如何将新增的6万会员转化为长期用户,如何兑现40亿营收承诺,成为这家“美容新巨头”必须解答的考题。而这场行业整合的示范效应,或许将引发更多连锁品牌加入并购浪潮,推动中国美容市场从分散走向集中。


注:本文转载自中访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