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白酒行业调整持续深化,正处于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竞争”的关键节点。
2025年,白酒行业调整持续深化,正处于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竞争”的关键节点。
在此背景下,泸州老窖展现出头部名酒的硬实力,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31.2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07.62亿元,核心指标继续保持在头部白酒之列。

今年白酒行业整体承压,企业间的分化进一步加剧,泸州老窖则展现出头部酒企强大的抵御周期能力,调整期经营步伐稳健,不仅业绩波动小、品牌势能稳健,酒价、股价更是稳中向好——截至11月3日,泸州老窖年内股价涨幅在板块位居前列,国窖1573更是今年批价最为稳定的高端白酒大单品。
事实上,面对当前正在深刻改变白酒行业的调整期,头部酒企充分意识到,当下的战略与执行如何推进,关系着企业的长期价值。
作为历经周期的头部名酒,泸州老窖既稳当下、亦谋长远,一方面“双品牌、三品系、大单品” 战略的深化,配合渠道深耕策略持续推开,在行业波动中稳住了基本盘,经营实力已经远超上一轮周期;另一方面年轻化、数字化持续深耕,为下一周期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相较于上一轮行业调整期,泸州老窖抵御周期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这种“短期稳得住、长期看得见”的发展逻辑,正是泸州老窖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码。
核心单品高度稳定
价盘与股价筑牢基本盘
持续保持在头部阵营,背后是泸州老窖对“品牌价值优先”战略的长期坚守。
三季报显示,泸州老窖的“双品牌、三品系、大单品”战略,依旧在继续发挥效用。
首先是国窖1573品牌整体保持稳健,尤其今年价盘高度稳定,继续成为泸州老窖的业绩压舱石。

今年以来,高度国窖1573的散瓶批发价始终维持在850元左右,年内波动极小,在千元级高端白酒中最为稳定。低度版国窖1573,在核心的华北市场价盘、销售同样保持稳定。
对价盘的高度把控,是泸州老窖对高端白酒价值规律的精准把握。
高端白酒的核心消费群体,无论是商务宴请还是收藏投资,更看重品牌价值的稳定性与稀缺性,降价虽能短期换来销售,却会消耗消费者对品牌“高端定位”的认知,造成品牌价值损耗。
泸州老窖坚持“价在量先”,不仅守住了国窖1573的品牌尊严,更为高端白酒“划清底线”,这种行业责任感与战略远见,进一步巩固了其头部地位。三季报显示,泸州老窖前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保持在87%以上,继续在行业保持领先。
泸州老窖品牌则保持了稳中有进,无论老字号泸州老窖特曲还是泸州老窖特曲60版·红60,都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逆势增长;年中焕新升级的泸州老窖二曲,更以名酒级品质、大众酒的价格杀入光瓶酒赛道,成为有望改变光瓶酒格局的战略级单品。
上述产品进一步巩固了泸州老窖的收入结构,也印证了“双品牌”战略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捕捉。
泸州老窖近年持续开展渠道深耕,不断挖掘不同渠道的新客群,充分助力核心单品的稳健表现。
“百城计划”聚焦重点城市精细化运营,通过建立城市专属营销团队,深入社区、商圈开展体验活动,让品牌触达更精准;“华东战略2.0” 则加大对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的渗透。此外针对高收入人群,泸州老窖还推出了“私人定制”“收藏品鉴会” 等服务,进一步提升对高端客群的覆盖。
在电商、直播等新兴渠道,泸州老窖也积极布局。如今年与电商平台合作创新的“直播+即时零售”的模式,通过“边看边买、即买即送”收获了不少增量;也与天猫、京东等平台推出了电商专供产品,同时也通过泸州老窖官方商城等自有平台开展营销,抓住复购率更高的“窖主”粉丝。
渠道策略升级,带来了业绩增量——上半年泸州老窖新兴渠道收入同比大涨27.55%,进入三季度增速也依然好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广撒网”到“精耕作”,从“依赖传统”到“拥抱新渠道”,这种渠道升级不仅带来了短期业绩增量,更让泸州老窖在未来渠道竞争中占据了主动,避免了因渠道单一化陷入增长瓶颈。
基本盘的稳定和新客群的开拓,直接转化为资本市场对泸州老窖的信心。
截至11月3日,泸州老窖年内股价涨幅约13%,今年涨幅在头部白酒中处于第一,在A股所有白酒上市公司中也位居前列。
仅看刚过去的10月,在多数白酒企业市值出现两位数下滑的背景下,泸州老窖市值仅有个位数的波动,幅度远小于同行水平,成为行业调整期的“价值稳定器”。
这一表现也说明,随着白酒行业进入“去泡沫、重价值”阶段,只有泸州老窖这样真正具备强品牌、稳价盘、高盈利的名酒,才能成为资本眼中的“确定性资产”。
年轻化、数智化谋长远
在消费者端,泸州老窖一直是行业最敢于拥抱年轻化的名酒之一。
正如早在二十多年前便创造性推出国窖1573品牌、瞄准下一代白酒主力消费者,泸州老窖在巩固当下基本盘的同时,更以前瞻性布局谋划未来。
低度化作为白酒行业最确定的未来趋势之一,不仅打破了“白酒辛辣刺激”的刻板印象,更能覆盖下一代白酒消费群体与女性消费市场,泸州老窖早已在这一领域形成 “先发优势”。
38 度国窖1573 成为行业唯一百亿级低度单品,占据低度高端白酒市场超60%的份额,在华北等核心市场持续保持稳定。
结合低度化、时尚化两大趋势,进入第八年的国窖1573“冰・JOYS”活动今年6月至9月在全国多座城市开展,继续将白酒冰饮与艺术、派对、骑行、萌宠、音乐节等年轻场景融合,为Z世代年轻消费者提供白酒全新的打开方式,从而培育下一阶段泸州老窖的核心消费群体。此外泸州老窖近年还推出艺术新春酒、“三体”科幻联名酒、中式果酿酒等跨界产品,以创新形态传递传统酒文化,吸引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

在经营端,泸州老窖继续投入数智化,筑牢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
泸州老窖覆盖3000余亩园区的数字孪生系统,通过实时采集酿造车间的温度、湿度、微生物数据,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可视化与精准调控,使设备利用率提高45%,运维成本降低25%;AI模型则将工匠的酿造经验转化为标准化生产指导,让传统酿造工艺的传承更可靠、更有依据。
“五码合一”系统则从原料采购到终端消费全链条溯源,既保障了产品品质,又有效打击了假货,维护了消费者权益,同时也提升了泸州老窖对终端真实消费的把控。
尤其值得提到的是,即便在行业调整期,多数企业选择收缩战线、保守过冬时,泸州老窖依然在继续投入项目建设,壮大生产经营实力。
三季报显示,泸州老窖三季度末在建工程期末余额较期初增加了5.45 亿元,大幅增长67.55%,重点投向了智能酿造技改项目与仓储物流基地建设。
逆周期投入的魄力,恰恰体现了泸州老窖对自身未来的信心:当行业处于低谷时,成本端压力相对较小,此时加大投入既有效益,又能在行业复苏时快速释放产能、储能并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这既是战略智慧,也是头部名酒的格局所在——普通企业关注“短期生存”,而泸州老窖着眼“长期领先”,这种战略格局让其在周期中不断壮大实力。
重视股东回报映射长期主义
穿越周期能力显现
观察企业的经营能力,不只是看每个季度的表现,更要拉长周期看其成长能力。
对比上一轮全行业集体调整的2014年,今年前三季度泸州老窖的收入、净利润都已经是当年同期的5倍左右,销售净利率提高了超过20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更是当年同期的6倍以上。
这组数据的变化,不只是规模的提升,更是泸州老窖的生产经营、产品结构、渠道质量、品牌势能全面提升的综合结果,是一家企业真正践行“长期主义”的体现。
而对投资者而言,泸州老窖的“长期主义”,也在不断转化为切实可见的回报。
2025年3月至9月,泸州老窖控股股东泸州老窖集团累计增持234.5万股,增持金额近3亿元,以真金白银彰显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此外在分红政策上,泸州老窖修改后的《市值管理制度》明确提出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合理提高分红率,增强投资者获得感。按照已经确定的三年分红规划,2024年至2026年泸州老窖分红比例将逐年提升至75%、分红绝对额不低于85亿元。
控股方增持、明确多分红,这些实打实的举措,是头部企业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的最好表现,也是稳定市场信心的关键。
事实上,对比上一轮周期底部的2014年,泸州老窖的市值已经增长了超10倍,成为行业价值标杆。
聪明的投资者已经逢低提前布局。
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各路资金纷纷增持泸州老窖——除了前述控股方外,代表北上资金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环比增持12.6%,招商中证白酒指数(LOFE)基金、鹏华中证酒ETF基金分别增持11%、65%,私募基金国丰兴华鸿鹄志远三期也首次跻身前十大股东。
白酒行业“马太效应”正加速,调整期终会过去。未来,只有“既稳当下,又谋长远”的企业才能持续领跑。
回顾今年前三季度,泸州老窖不仅更好地抵御了短期波动,还又一次为整个白酒行业提供了范本——面对调整,企业只有聚焦核心价值、布局长远发展,才能化被动为主动,从容穿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