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酒类流通行业深度调整期,关于头部连锁品牌1919资金链紧张、疑似经营崩盘的传闻持续发酵,将深耕行业25年的老牌企业推向舆论焦点。
![]()
出品|中访网
审核|李晓燕
在酒类流通行业深度调整期,关于头部连锁品牌1919资金链紧张、疑似经营崩盘的传闻持续发酵,将深耕行业25年的老牌企业推向舆论焦点。面对市场质疑,1919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杨陵江近期接受专访时正面回应,直言企业当前处于历史健康峰值,年底负债率有望降至20%以下,所谓崩盘传闻毫无依据,同时拆解行业困境本质,点明即时零售与核心能力建设是破局关键。
四季度以来,网络上关于1919拖欠线上业务清分款项、现金流断裂的猜测不断蔓延,叠加行业整体下行压力,让这家国内早期酒类连锁直供品牌陷入争议。对此,杨陵江在专访中逐一回应传闻,用数据佐证企业经营韧性。他透露,1919此前已集中偿还60多亿元负债,负债率从峰值92%大幅回落,预计年底将跌破20%,目前企业净资产达10亿元,财务结构持续优化。
针对现金流相关质疑,杨陵江进一步解释,短期现金流收紧并非经营承压,而是主动降杠杆、防控风险的战略选择。截至目前,企业银行流贷从高峰时的21亿元缩减至4亿多元,供应链金融规模也从20多亿元压降至1.5亿元,杠杆水平持续走低。同时,1919对加盟商、酒商的应付款项不足1亿元,债务压力处于可控范围,杨陵江明确表示,计划12月份结清相关款项,彻底梳理财务细节,进一步夯实经营基础。
资本市场布局方面,1919自2023年年中从新三板退市后,重启上市的消息近期引发行业关注。杨陵江回应称,企业将坚守合法合规底线,在国家法律框架内推进资本化进程,后续将积极对接资本市场,通过合理融资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为企业长远发展注入动力,这一表态也侧面印证了其对经营前景的信心。
当前酒类行业尤其是流通领域正经历艰难调整,2025年白酒行业整体疲软,中高端市场大幅萎缩,库存积压、价格倒挂成为普遍痛点,不过即时零售赛道却呈现逆势增长态势,形成行业“冰火两重天”的格局。以刚落幕的双11为例,1919天猫官方旗舰店闪购订单环比暴涨20倍,进店人数、浏览频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倍,新客数量同比提升90%,各项运营数据刷新历史纪录,成为即时零售赛道爆发的鲜活例证。
对于行业冷暖分化的现象,杨陵江有着独到判断,他直言行业调整并非短期周期波动,而是多重趋势叠加的必然结果,且市场痛点绝非外界热议的“年轻人不喝白酒”,核心矛盾集中在两大维度。一方面,社会文明进程推进带来不可逆变革,商务、公务宴请等传统核心消费场景持续减少,直接影响中高端白酒流通体量,加剧库存与价格压力;另一方面,即时零售崛起重塑行业生态,这一模式并非电商对线下渠道的简单替代,而是电商向线下服务体验的适配妥协,本质是生活方式升级催生的消费需求变革,如今已成为酒类流通行业的主流发展方向。
![]()
作为酒类即时零售赛道的先行者,1919自创立之初便以“19分钟送达”为核心标签布局线下履约网络,如今这一先发优势逐步凸显。杨陵江认为,当下即时零售已从单一运营模式,升级为酒类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在行业寒冬中站稳脚跟,必须具备六大硬能力,缺一不可。具体包括辨识度与公信力兼具的商业品牌、规模化运营带来的成本与渠道优势、线上精准获客能力、高效线下履约服务体系、全链条综合供应链支撑,以及基于运营数据的变现能力,六大能力协同发力,才能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适配行业转型需求。
即便当前行业处于调整期,杨陵江仍对白酒消费长期前景抱有信心,他表示白酒承载着本土文化内核,只要坚持文化自信,不仅国内消费者会持续认可白酒消费,未来白酒也有望走出国门,获得全球市场的接纳与青睐。在行业转型关键节点,1919通过降杠杆优化财务结构、深耕即时零售赛道、夯实核心能力,既回应了市场质疑,也为酒类流通企业突破行业寒冬提供了可行思路,后续其资本化进程与业务拓展动向,也将持续受到行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