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乱象:窝小芽、米小芽产品变质、惊现厕所虫卵,还搞虚假营销!

近年来,辅食已是母婴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但由于缺乏与婴幼儿配方奶粉一样的标准和监管,行业难免泥沙俱下,辅食甚至逐渐成为了问题重灾区。


“婴幼儿辅食已经成为新赛道,但个别入局企业投机性较大,因此,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也就不奇怪了,”乳业资深专家王丁棉等业内人士表示,委托代工模式虽然能节省建设工厂的高额投入、加速企业扩张,但对供应链管理的要求更高;对企业来说,如果代工厂商在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质量控制、生产和检测流程操作不当等,都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而如果食品安全不能保障,食品企业的生存根基将受到动摇。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认为,整个产业链不在自己自控范围之内,整体的质量内控体系以及方方面面肯定会存在风险以及潜在的质量问题。因此也建议国家辅食类产品加大监管力度,并把它并入婴幼儿奶粉同样级别的监管等级。


近日,中国网财经刊发报道,有消费者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表示,其在某电商平台“窝小芽旗舰店”内购买了一款网页标注为“非油炸膨化”的窝小芽鳕鱼球,但实际收到货后,商品包装上却明确显示为“含油膨化食品”,严重误导了消费者。


同时,还有消费者投诉称,其在电商平台购买的窝小芽品牌辅食油,油开封就有一股变质的哈喇子味,滴管上一层黏糊糊的油垢,气味难闻,宝宝吃了两三天,有便秘恶心的情况。


今年315晚会过去没多久,就有消费者爆出在窝小芽婴幼儿辅食产品中发现了“厕所虫卵”,这让人不得不怀疑窝小芽食品的生产环境。



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在窝小芽鳕鱼产品的包装内的确有一只小虫,而且根据对比它很像厕所中常见的小飞虫——蛾蠓的幼虫。



无独有偶!


中国网财经记者发现,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有消费者称自己在“米小芽”电商旗舰店购买了胚芽米,结果发现在保质期内严重变质,找客服处理,客服回应是“实在抱歉”。


还有消费者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指出,买了“米小芽”的胚芽米在保质期内出现了变质,宝宝吃了以后闹肚子,怀疑卫生质量不合格,要求商家提供营业执照,但客服却一直不予处理。“米小芽”的产品在被曝光之后,客服才慢吞吞地作出了回应,并对消费者给予退货处理。



而根据上海普通新区市场监管局的一条行政处罚通告显示,米小芽2019年在拼多多上开设的“米小芽官方旗舰店”内发布“米小芽果蔬蝴蝶面”的宣传页面,并于1月底开始使用“米小芽宝宝辅食蔬菜蝴蝶面120g/罐婴幼儿果蔬多彩营养面儿童面条”作为该商品的商品名称。


通告称:经核实,“当事人”销售的“米小芽果蔬蝴蝶面”仅符合国家标准《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和企业标准《Q/HNLS0001S-2017造型面条》,并未以国家标准《GB1076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进行生产或检测,该商品仅为普通预包装食品,非婴幼儿辅助食品。

 

那么,米小芽为何要公然虚假宣传?

 

监管部门通告称:“当事人为增加该商品被搜索的概率,提高商品销售量,在商品名称中加入‘婴幼儿’这一搜索关键词,使消费者误解该商品为婴幼儿辅助食品”。

 

另外,有自媒体发文质疑,在秋田满满天猫旗舰店里,其大多产品并非是婴幼儿相关食品,但是其在这些产品名称中都附加了“搭配”、“婴儿/婴幼儿”字样,如此,消费者搜索购买“婴幼儿”辅食时很容易也就会找到这些其实并非婴幼儿产品的食品。


对此,朱丹蓬表示,现在一些企业套路非常多,秋田满满的这种行为,已是误导消费者,欺诈消费者!

 

质疑文章刊发之后,中国网财经也进行了跟进报道,报道显示,自称婴幼儿辅食的新消费品牌秋田满满被某社交媒体平台以“涉嫌虚假营销”下架全部商品,目前搜索相关内容该平台已不予展示。

 


对此,朱丹蓬指出,目前国内拥有婴幼儿辅食生产资质的企业仅有134家,很多企业并不具备婴儿辅食的生产资质,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贴牌代工的模式:“有婴幼儿辅食生产资质企业出现问题的概率非常低,产品出现明显质量问题意味着这些代工工厂应该是有问题的。”


众所周知,早在2017年1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发布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详细规定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条件审查的相关内容,规范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


不过,朱丹蓬则向《五谷财经》直言,拿到婴标许可的审查流程和标准和普通食品不一样。用宽松的标准去套婴幼儿的宣传,说白了就是挂羊头卖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