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南京银行财报,我们找到了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摘要: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破局之路

文 | 萧田

优质的银行股机会胜过风险。

“股神”巴菲特对银行股的钟爱,几乎贯穿他的整个投资生涯,无论是经济向好还是陷入困境,他都坚定持有银行股。

在他看来,投资者可以通过持有优质银行的股票应对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过去十年,投资银行股也为他本人带来了高达百亿美元的丰厚回报。

当前,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层出不穷的外部挑战,股市表现疲弱,银行股也整体回调,作为城商行的“领头羊”,南京银行却在同业中“脱颖而出”,越来越显现出优质银行股的底色。

10月28日,南京银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财报显示, 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51.88亿元,增幅为16.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9.71亿元,同比增21.28%。期末,该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则较年初上升。

今年以来,南京银行股价一路持续上涨,股价最高涨至12.44元/股,市值高达1095亿,位居A股上市银行前列。

南京银行是如何做到的?

解剖这份亮眼的财报数据,我们发现, 南京银行用稳健坚挺的业绩,着力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了自身经营实力的显著增长和发展质量的稳健提升,向市场证明了价值型银行穿越周期的韧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成功踏上“飞机起跑曲线”,进入了转型新周期。

“油满仓”,文件的业绩是行深致远的关键

在价值投资者眼中,银行绝对算是价值投资的一个旗手。它的投资逻辑不在于天花板有多高,而在于地板价值有多牢靠。

无论是站在现在看过去,还是站在未来看现在,投资银行股,最直接的营收业绩始终都是避不开的重要指标。

这正如飞机起飞前,加多少油直接决定了飞翔的续航里程。

于南京银行而言,其稳健的业绩无疑为即将到来的“远航”积蓄了力量,是行深致远的关键所在。

根据南京银行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超3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近49亿元,增幅超16%;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15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超26亿元,同比增幅21%。

在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复杂环境的大背景下,南京银行仍旧保持了稳健向上的态势,展现出了经营韧性足、质态稳,抗市场扰动能力强的诸多优势,这一点颇为不易。

而更为关键的是,近阶段,部分投资者对持有银行股整体信心有所减弱,其中一个原因是惧怕资产风险抬头。在这方面,南京银行资产质量优良,主要指标保持稳定,在区域中小银行中同样十分突出。

表现在具体数据上,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0.9%,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98%,较年初上升0.93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充足且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在资产负债方面,今年三季度末,该行资产总额1.94万亿元,较年初增1952.47亿元,增幅11.16%;存款总额1.22万亿元,较年初增1512.65亿元,增幅14.11%;贷款总额9272.36亿元,较年初增1369.14亿元,增幅17.32%。

如此种种表明,作为一家上市时间长达15年的优质上市银行,南京银行综合表现符合市场预期,稳健向上,后劲十足,在17家城商行中表现不俗。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南京银行在财报当天收涨1.48%,并站上千亿市值,在所有上市银行中位居前列。可预见的是,这一持续、稳健高质量的业绩也将为南京银行打开更多的想象空间。

坚持本位,服务“实体经济”共赴目的旅程

众所周知,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基,金融业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

疫情以来,大环境的挑战不仅给银行业造成了影响,同时也给中国“毛细血管”般的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如何才能让实体经济恢复韧性,助力稳经济大盘,为经济转型升级催生增长新动能,是近年来所有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如何高效且针对性引入金融活水,也是金融机构持续在探索与创新的重点和难点。

三季度以来,南京银行出台助力稳经济大盘的30条举措,依托“鑫实体”营销竞赛,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三季度,单季投放3000多户近400亿元贷款。

具体来看,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上,身处长三角这一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区域, 南京银行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绿色经济、普惠金融、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实体经济和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助力实体经济之路。

以贷款快速增长的先进制造业为例,镇江大全集团是当地知名的“头部企业”,产业分布在电气、新能源、轨道交通领域,多款产品性能居于国际、国内前列。

对大全集团这样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来说,单纯的资金需求并不是发展的“主要矛盾”。南京银行敏锐察觉到大全集团在轨道交通领域有大量的保函需求。抓住这一“痛点”,顺势以保函业务切入,为大全集团提供了多元化金融服务。

支持实体经济,“抓大”也没有放小。 成立于2009年的兆鋆新材料是一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碳纤维、热固性复合材料等领域拥有多项的技术突破,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气电器以及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空间。

针对这样一家处在上升期的科技型企业,南京银行深入调研后发现,兆鋆新材料票据收付较多,帮助其制定了票据资产池方案。通过使用在手票据质押,协助企业尽可能盘活票据资产。

再比如,在助力乡村振兴上,位于高邮市三垛镇的高邮市朝阳虾业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5000多亩罗氏沼虾养殖基地,深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各地,带动了本村及周边的农民就业致富。

但每年捕虾季节,合作社都要为大量的收虾资金犯愁。今年,南京银行获悉企业困难后,为企业提供了200万元“苏农贷”贷款,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问题。

事实上,近年来,南京银行不断创新涉农业务品种,先后推广“鑫味稻”“苏农贷”等普惠型涉农贷款产品,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乡村振兴沃土,在市场中收获了良好口碑。

除此以外,在科技型中小企方面,南京银行持续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专项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再倍增计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赋能提升专项行动”等重点活动。截至9月末,该行专精特新合作客户近2800户,江苏省内覆盖率超过45%;

在小微企业方面,深入推进“普惠金融特别行动计划”,仅三季度单季,该行就为10000余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260亿元;

在绿色金融方面,综合运用“苏碳融”、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金融产品,成为“环保贷”“环保担”合作银行。该行绿色贷款三季度单季投放超过190亿元。

截至9月末,南京银行在全行制造业、绿色金融、普惠、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91亿、1290亿、865亿和15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31%、32%和34%。

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血脉相连、共生共荣。 经济好了,银行业才能更好。从这个角度上,南京银行以创新思路深挖企业需求,助力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为自身提供了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

“飞行新周期”价值凸显,外界持续看好并押注

在《物种起源》一书,达尔文提到:“不是那些最庞大的物种能存活,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变化的。”

当下,银行业务高度同质化,与全国性银行竞争,中小型的城商行在资金、人才、科技层面都不具备优势。

这意味着,对城商行而言,在区域空间求发展,空间本就有限,要成长为地方龙头,除了要在与本地其他法人银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必须成功阻击全国性银行的渗透。

作为城商行的“生力军”,南京银行近年来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俨然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破局之路。

以转型大零售战略为例,南京银行正全面推进大零售战略 2.0 改革转型。据半年报介绍,南京银行大零售战略2.0是以“全金融资产管理”为发展主线,突出“全周期”“全渠道”“全产品”理念,持续提升零售金融资产规模和业务价值贡献度。

时至今日,坚持做强、做精、做出特色,业绩增速持续高于同业的南京银行,越来越呈现出绩优股的价值底色。

出于对南京银行的看好,作为“了解底牌的人”,南京银行大股东今年以来频繁通过多种方式主动“加仓”,年内合计增持金额超82亿元,增持力度在上市银行中遥遥领先,充分彰显出股东对公司发展信心和价值成长的高度认可。

具体来看,三季度以来,江苏交控及其全资子公司云杉资本三度增持该行股份3.5亿股,合计持有股份占比达13.05%。同属前十大股东的紫金投资,近期增持5324万股后持股占比上升至12.37%。同时,该行董监高也联手增持超88万股,增持金额近900万元,进一步深化管理层与公司的价值绑定。

不仅如此,2022年以来,该行可转债“南银转债”的转股率也大幅领先同行。前十大股东中,已有5家通过债转股方式实现增持。其中,法国巴黎银行、江苏省烟草公司持有的“南银转债”已全部完成转股。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南京银行还成功发行了2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该笔债券不仅是今年以来一次性发行规模最大的城商行永续债,3.32%的票面利率还创下了迄今为止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永续债发行利率的新低,引发了市场显著关注,也再一次显示了南京银行在市场中的较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光大证券对此评价道,南京银行金融市场投资能力较强,全面综合的业务发展能力,使得公司具有较强的逆周期抗风险能力。包括光大证券、浙商证券、民生证券等多家机构也都给出了“增持”和“买入”评级。

目前,银行业已从增量市场步入存量市场,市场分化、竞争加剧,城商行面临的竞争格局也日趋激烈。

深耕区域市场,提升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积极发展中间业务,更好满足区域市场多元化、高品质、便利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同时,完善内部治理,努力补齐人才和科技服务方面的短板。

这是所有城商行都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

于投资者而言,“黑马”南京银行厚积薄发,量变引起质变,不断突破临界点,已然具备了飞向更高天空的实力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