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两轮车迎来“造钟人”,雅迪领航绿色科技新路径

摘要:一场产品突围、一次价值跃变与一次品牌进击

文 | 山核桃

“在下一个10年或20年,气候变化对经济造成的破坏相当于每10年爆发一次与新冠肺炎规模相当的流行病。”

比尔盖茨,这位曾经的全球首富,在花费了十年时间调研气候变化的成因后,向世界这样发出了这样的预言,直言“气候变化是人类最大的危机”。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2020年,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减碳进程按下“快进键”,其重要意义不亚于三次工业革命。

在这场关于能源的“硬仗”中,商业力量该如何释放绿色价值?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中国企业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这之中,具备天然绿色属性的电动两轮车正迎来“黄金时代”。作为中短距离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城市之中的绿色出行成为了新生活风尚。

引领这场绿色革命的,无疑是走在前列的“碳路者”们。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到场景体验,以雅迪为代表的电动两轮车龙头企业正通过建立绿色科技生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带动行业更大限度地释放绿色价值。

而雅迪的实践,要从一场产品突围、一次价值跃变与一次品牌进击中说起。

一场产品突围,中国智造的高端破局

作为典型的“中国式创新”,纵观电动两轮车的发展历程,“低端制造”曾是电动两轮车身上最刻板的标签。

这种误解源于历史。凭借着人口红利与规模优势,两轮电动车曾迎来“短暂春天”,但却因行业的低端内卷与价格战,始终在“产业微笑曲线”的低谷中徘徊不前。

一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2014年,中国电动车自行车品牌超过2000个,在外观、价格等方面却都相差无几。就在行业深陷低端价格战内卷时,雅迪率先提出了“更高端”战略,也由此带领电动两轮车行业迈向微笑曲线“上游”。

从当年的高端战略的“孤勇者”到如今的身兼“全球第一”、“全球首次”以及“行业唯一”多个标签的“电动车之王”,在电动两轮车的商业历史上,雅迪被视为一个转型的经典案例,是一本写满了答案的参考书。

雅迪究竟做对了什么? 产品创新是其绕不开的“硬实力”。

某种程度上,雅迪与汽车行业的“丰田式创新”类似,兼顾创新、效率与经济性。

从造摩托车到一家世界知名的汽车生产厂家,丰田之所以能成功进入汽车业务,正是遵循以上的原则,得以不断实现产品线的拓展。

雅迪的高端产品突围也是如此。深入剖析雅迪的产品逻辑不难发现,兼具“横向多元”与“纵向深入”的特点,从而很好地兼顾了创新、效率与经济性。

一方面,雅迪通过完善产品结构,在“多品牌、多品类”策略的指引下,其全品类矩阵的优势正不断凸显。

主打续航的“明星大单品”冠能系列在三年三代的纵向发展中,为雅迪奠定了销量基本盘。另一边的高性能电动机车品牌VFLY及电单车、童车、电三轮等作为雅迪品类的重要补充,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出行选择。

另一方面,随着今年7月雅迪安徽金寨智造基地正式投产,放眼全球,雅迪已在江苏、浙江、广东、天津、重庆、安徽、越南布局了七大生产基地,遍布全球的工厂也为雅迪提供了重要的供应链支撑。

而在数智化浪潮下,告别传统制造的高损耗模式,雅迪还在积极打造碳中和工厂数字化生命体,通过部署MES、WMS、TMS等数智化产品,将智能物联网系统、智能装备应用于工厂,朝着“绿色工厂”的方向迈进,构建更高效、更环保的新型生产模式。

不仅是国内掀起的高端化浪潮,雅迪也正将这门“中国式创新”带往海外。

在连续多年国内市占率位居行业第一后,雅迪早已将视野落于海外增量市场,实现了真正扎根海外市场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布局。

这背后,不同于简单地“把货卖向海外”,雅迪通过全球产业布局,从源头出发,已建立起了一套从研发、生产、营销、品牌到服务的本土化网络,实现了真正用产品与品牌触达更多的用户,出口100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超6000万用户带来美好出行体验。

全球顶级财经媒体彭博社就用“全球第二大摩托车制造商”来评价雅迪:“在短短二十余年间,雅迪的发展成就超越了绝大多数百年历史的摩托车品牌。”

一场产品突围,引领中国智造的高端破局,雅迪带领着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蓝海。正如雅迪创始人董经贵在多个公开场合中所强调的那样:

“我们身处的电动车行业很伟大。”

一次价值跃变,“造钟人”的科技底色

美国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曾在《基业长青》中提出一个观点,企业想要经历许多次产品生命周期依旧保持欣欣向荣,就必须做“造钟人”,而不是“报时人”。

所谓的“造钟人”是指基业长青的企业往往致力于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一个会持续滴答走动的时钟,以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无论是苹果对智能手机的颠覆性创新,还是“造车新势力”对传统燃油车的挑战,“造钟”的前提往往是变革与攻克行业的底层逻辑。

从这一点来说,雅迪同样也是电动两轮车行业的“造钟人”。

在电动两轮车行业,电池技术掣肘着两轮车的续航能力。此前我国电动两轮车长期以普通铅酸电池为主,但因体积大、环保性能弱与循环寿命较短等痛点,始终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为此,雅迪给出的解法是“石墨烯电池+锂电池”的并线发展的路径,从硬件到软件,建立了“研发一代、储存一代、应用一代”的“三级地平线”格局。

2016年,在了解到石墨烯技术后,雅迪组建了一个上百人的研发团队开始攻克石墨烯电池领域的技术难关,在一次次的试错与实验中,逐步突破了石墨烯作为导电浆料的低成本制备、与铅酸材料结合的浆料真空雾化等技术难题,最终成功推出了雅迪TTFAR石墨烯电池。

眼下,雅迪TTFAR石墨烯电池已迭代第四代,其中TTFAR石墨烯3代Plus电池,其寿命是普通雅迪铅酸电池的3倍,容量是普通电池的1.3倍。

这一“黑科技”不仅开创了石墨烯铅酸电池的新时代,同时收获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海姆的盛赞。

在锂电池领域,雅迪则通过引入碳纤维材料,不仅有效降低了电池重量,带来电池整体强度提升,同时也突破了电池容量瓶颈。

“石墨烯电池+锂电池”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让雅迪跳出了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之争,回归到商业创新的本质——让实验室里的材料创新经由企业的商业化实践,进而成为真正符合用户价值的产品。

而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用户对电动两轮车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续航与性能。艾瑞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白皮书》就指出,用户对“智能化”的关注度明显上升, 智能化成为用户继电池续航、动力性能后的一大重要购车考虑因素。

在两轮车智能化浪潮下,雅迪围绕软件端的技术升级,则是从体验端出发,让科技真正融入了用户的日常出行。YADEA OS智慧中枢,全新升级的AI智慧语音助手,让用户解锁更多智能互动方式的同时,增加了出行及社交的乐趣。

从自研的TTFAR3.0增程系统到核心零部件双倍质保,雅迪正在为两轮车的设计、生产以及体验等各个环节注入科技与品质动能。

对电动两轮车行业关键技术的破题,从以产品说话到用技术夯实基底,让雅迪完成了一场从制造企业到科技企业的价值跃变。

一次品牌进击,“碳路者”演绎新“绿动”

产品与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只是一个起点。回到企业本身,在消费者主权时代,企业一切的实践都离不开品牌本身。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就提出:“消费是一切生产的终点和唯一目标,生产者是为了提升消费者权益而存在的。”

而品牌的核心正在于“人”。

曾几何时,大多数电动两轮车玩家因“厂商思维”严重,只知埋头生产,错过与用户建立连接,造成“有产品,无品牌”的尴尬处境。

而雅迪正是以用户为中心,借助精准互动与跨界营销,成功融入年轻一代群体,在实现品牌的年轻化与国民化的同时,让减碳融入用户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雅迪标志性的“717骑行节”IP就是典型的案例。

从第一届717骑行节,横跨海外与国内百城的主题骑行,到今年在重庆武隆跨界与网易云音乐合作的露营音乐节,每一年的骑行节,雅迪都在积极探索品牌年轻化的创新路径,每一年的骑行节也因此成为了雅迪向世界展示品牌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而在今年双11期间,11月9日18:30雅迪还将携手总台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在雅迪总部上演小撒“总裁”选车记。

关于“小撒总裁”这一名字的由来其实另有故事。早在2021年3月,在雅迪冠能2.0系列发布会上,撒贝宁就走进雅迪工厂,以“学徒”身份“入职”雅迪,体验了工厂的全流程,并完成当天的各项挑战,成功拿到董总的任命,成为“雅迪一日总裁”。

据了解,在此次直播中,由撒贝宁领衔的体验团队不仅将全面体验雅迪全家族明星产品,还或将在现场对雅迪冠能3车型进行极寒、动力、续航等极限测试。

从一场产品突围、一次价值跃变再到一次品牌进击,不难发现,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浪潮不断涌动的当下,雅迪通过绿色科技生态已在“双碳”的浪潮中笃定地逐浪前行。

正如雅迪创始人董经贵所总结的:“雅迪将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让亿万人享受美好出行!”

眺望雅迪与中国电动两轮车的未来,一个属于“中国智造”的绿色、科技与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时代也已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