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会通股份(代码:688219)在2020年11月18日登陆科创板,其所披露的实控人为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之女何倩娥,公司主营业务为改性塑料,在行业中属龙头地位。
会通股份(代码:688219)在2020年11月18日登陆科创板,其所披露的实控人为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之女何倩娥,公司主营业务为改性塑料,在行业中属龙头地位。
两年前,会通股份在IPO时,本欲募资17亿元,最终实际完成募资额仅有3.28亿元。募资规模大幅缩水的原因可能是受当时监管对超募行为的干预,见下图招股书所示:
当时,因募资规模缩水80.72%,导致IPO募资用途之一的“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直接被砍掉。
两年后的2022年12月1日,会通股份再度募资,方式是发行可转债。但是,这一次的募投项目和两年前一样,见下图可转债说明书:即继续募资用于年产30万吨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与补充流动资金。
从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出,会通股份此次可转债募资是对两年前首发募资项目投入规模被削减的一次“反抗”。但请注意,此次募投项目依然没有研发中心项目。
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何倩娥麾下的会通股份执着于以同样的理由大举募资,究竟是因实际业务需要还是另有隐情?
从这家公司2022年半年报第186页披露的信息来看,其原承诺投资总额11亿元、年产30万吨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截至当时实际累计投入金额尚只有0.65亿元,仅占到2020年募资承诺进度的5.91%,即便按照首发时募资金额2.29亿计算,进度也只有28.38%。
也就是说,会通股份两年前通过IPO募到的资金实际上并没有用完。
然而,在IPO募资尚未用完的情况下,其再次通过可转债募资8.3亿元,其中补充流动资金2.3亿元。这一补流的动作,可以窥测此次募资的真正原因:
这家公司的现金流可能已陷入到极其紧张的境况。
截止到2022年3季报,会通股份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70%,现金只有7.56亿元,短期借款13.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1.5亿元,一年内到期有息债务合计15.2亿元,现金缺口达到7.64亿元。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的货币资金已无法覆盖短期债务。
于是,局面已显而易见,这才是会通股份此次募资的真实原因。
作为一家行业内的龙头公司,会通股份的营收构成表现出了对关联交易的依赖性与人为刻意的“计划性”特征。
在这份可转债说明书第99页中显示,会通股份的第1大客户为“美的系”,占到公司营收比例30%左右。而且,无论改性塑料的价格如何变化,2019、2020、2021、2022年半年报的数据显示:对关联方“美的系”的销售占比始终围绕30%上下,偏离基本维持在1%左右。
要知道,公司第2—5客户合计销售占比也仅仅维持在10%左右。
我们有足够理由怀疑:
会通股份对关联方美的系的销售额具有人为的计划性。
作为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的女儿,何倩娥控制着一家营收来源如此固化的公司,那是不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呢?事实并非如此。
会通股份的盈利状况极为不佳。比如,会通股份上市第二年就出现业绩大变脸,当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降70.34%。
2022年三季报显示,在前三季度,其营收为37.7亿元,同比增长10.64%,而扣非净利润却只有0.19亿元,同比下降5.66%;净利润也只有0.5亿元,毛利率只有10%。
会通股份对外解释说,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毛利率这一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为它的计算公式代表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若毛利率较低,就意味着公司在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处于不利地位。
改性塑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非是高科技的产物。从历年报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会通股份多年来的研发费用率一直维持在4%左右的水平,而上交所公布的前三季度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率平均水平达到了16%。
一家上市公司难言独立性,且技术含量低,能够在科创板登陆上市,已经足够让人吃惊。
然而,这家公司的问题还不止如此。
在可转债招股书的第103页中,该公司披露了2021年度前5大供应商采购情况,
而2021年报的第37页,会通股份也曾披露过2021年度前5大供应商采购情况,
通过上下比较,我们不难发现:
有一家供应商离奇消失了。
可转债说明书与年报竟然出现披露不一致的地方,简单来说:在年报中出现的“供应商四”在可转债说明书中突然凭空消失了。
那么,留给监管层的问题来了,这是遗忘还是刻意不披露呢?采购金额为1.2955亿的供应商涉及金额如此之大,不是工作疏忽可以解释的。一个合理的质疑是:其中是不是包含着隐蔽的关联方而不愿意披露呢?
如绝大多数中国富豪家族的二代们一样,何倩娥低调到尘埃,除了她的名字以外,外界从未有关于她个人的任何图像或其他个人信息。这让我们不得不想到更多:会通股份幕后究竟是谁?这家公司与美的帝国究竟是否涉及到业务关系之外的更多关联关系?
内容来源: 雪贝财经
作者: 昔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