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康佳的“红利兑现期”还有多远?

摘要:如何理解康佳的现在与未来?

文 | 山核桃 无锈钵

刚刚过去的2022年,对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冷热交替”的一年。

受疫情和全球经济环境衰退影响,经营压力正降临在宏观市场的头顶。

正如财经作家吴晓波所总结的那样:

“在这个‘道中遇雨’的年代,企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换一种姿势奔跑。”

这一点上,完成从家电企业到如今横跨三个板块的科技型平台企业转型的康佳,无疑就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对象。

近日,康佳发布了最新的年度业绩预告,作为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品牌,康佳于深化转型途中所交出的这份答卷,应当如何解读?年度业绩的背后,我们又该如何借助财务数据,观摩“科技康佳”的前行方向?

回答上述问题,仍然离不开对企业所处环境和发展战略的综合考量。

“不可抗力”背后的“康佳韧性”

2022,摆在康佳面前的现实是,家电板块正在接连“踩下刹车”。

信达证券以21年至今家电企业单季度收入及业绩增速为参考,发现赛道龙头企业2022年的年收入及业绩增速都出现了显著放缓以及下滑。同时,龙头企业的股价及滚动市盈率也接近或处于过去3年的底部位置。

这种大环境的“不可抗力”也反映在康佳的业绩预告中,不难发现,康佳的营收表现,是由多方原因共同构成的。

首先,是行业基本面触底。拆解康佳的业务结构,以“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其深处的行业赛道均在2022年面临严峻的考验。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过去一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均坐上了“过山车”,据分析公司Gartner的一组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总收入为6017亿美元,较2021年仅增长1.1%。在下游需求疲软,供大于求的现状下,不少半导体厂商深陷价格战,导致利润微薄。

其次,则是变革的不可抗力。康佳在研发、产业园等重资产上的投入或使其盈利短期承压。

华通证券发布于2022年12月的一份研报中就曾指出,康佳在研发人员数量、专利申请数量、线下渠道门店增长等方面,均展示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在营收净利等核心财务数据外,行业寒冬时,对比可比公司,康佳在费用端的表现也体现了公司较为优异的成本把控能力。截至2022Q3,康佳的销售期间费用率为8.43%,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而针对投资者关注的业绩波动,康佳也给出了积极回应,除了上文提到的行业基本面影响外,有两点原因也值得关注。

其一是,新业务产业化进程的影响。 康佳回应称,其半导体业务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但因仍处于小批量产业化阶段,未能在2022年实现相应的收入和利润,影响了本公司整体盈利表现。

其二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康佳表示:“为有效盘活资产,进一步聚焦主业,康佳主动剥离及出清了对主业发展赋能不强、对产业链拓展贡献较低的资产,同时基于谨慎性原则,本公司对部分可能发生信用、资产减值的应收账款及库存等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导致盈利水平下降”。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结合公司回应与券商报告分析,越过短期的财务表现,康佳应该被更多元的看待—— 财务表现不是康佳经营不善的“果”,而是康佳这一年积极寻求转型的“因”。

如何理解现在的康佳?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曾说:“经济发展有周期,有些行业和企业也有周期。”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观察企业在周期中的沉浮,更要看企业“能否依托经营和有效创新来把握周期”。

商业本身是一场幸存者间的游戏,企业应对周期的不同决策往往决定了企业的未来,参考商业史中那些成功实现应对周期变化的企业,无疑都做对了两点:一是切换赛道,在转型中明确了自身的企业定位。二是,则是顺势而为,把握时代的“强贝塔”。

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亚马逊。通过切换赛道,把握周期,发力云计算,亚马逊完成了从一家电商企业到科技型企业的转变。

回到康佳这家企业身上,财经无忌认为,康佳对周期的理解与洞察,集中体现在“企业定位”和“转型阶段”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旧时代的家电制造型企业到如今横跨三个板块的科技型平台企业,从公司类别来看,康佳已跳出了传统的消费电子硬件销售品牌,成长为了汇聚“消费类电子+半导体+新能源科技”为主要业务的平台型公司。

具体来看,围绕这三大主导产业,康佳的布局也非常扎实。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从技术到产品,康佳在外延、芯片、巨转、小间距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全产业链技术和全制程能力,并率先突破了被称为“下一代乃至终极的显示方案”MLED量产化难题。

而此基础上,康佳的科技园区业务,又进一步为康佳的可持续增长注入了澎湃动能。

科技型企业通常技术风险高,且需要较长的研发与投资周期,这也注定了其不是一个讲究“瞬间爆发”,而是一个崇尚长期主义的行业。

康佳科技园区业务,实际实现了企业技术投入与商业化间的平衡。一方面,借助地区的产业优势资源,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为技术研发提供好的生长土壤;另一方面,在需求端,也可精准匹配市场需求,实现技术到产品的大规模落地,节省成本端的无效投入。

康佳落地于西安的高科技产业园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借力康佳的产品与研发技术,以及产业园区内的十余家智能显示、智能家电企业的产业生态,在龙头企业的引导下,既能带动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又能赋能区域经济的发展。

据财经无忌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围绕彩电智造、半导体、智能终端等赛道,康佳目前已建成或落地包括新飞产业园、滁州家电园、宜宾高科技产业园、遂宁电子科技产业园、盐城存储芯片封测产业园、成都新智造基地、东莞智能产业园等一批数智化产业园区。

而另一方面,康佳处于技术变现的“前夜”。

资本市场有一条不变的规则:风险与收益对等。基于这一规则去解读康佳短期的财务表现,我们或许可以收获更为多样的视角。

康佳在多个朝阳领域的布局,将为其在未来构筑牢固的护城河,由此带来的风险,自然反映在短期的财务表现上。

但反过来说,也正是因为康佳承担了这轮风险,才使得这一品牌拥有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想象空间。

正如华通证券在研报中所提及的那样:

“未来通过各产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康佳集团的营收有望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距离康佳的“红利兑现期”还有多远?

作为坚定的价值投资者,“股神”巴菲特有一句名言:

“如果我们有坚定的长期投资期望,那么短期的价格波动对我们来说毫无意义,除非它们更够让我们有机会以更便宜的价格来增持股份”。

区别于传统行业的估值模型,从家电行业转型为科技型企业的康佳由于尚处于转型成长期,其估值难度会更高。

一方面,此类企业的业务与产品由于具备独创性,因此很难从现有市场上找出可以对标的估值对象;另一方面,行业的趋势发展也让企业在不同的经营阶段选择不同的估值手段。

针对此类成长型企业,市场的共识是:

短期财务数据只是估值坐标系的参考标准之一。

如果仅仅只是看财务数据,不看长期成长性,就不会有类似特斯拉和比亚迪转型成功的企业故事了。

众所周知,特斯拉早期以无利润缔造股价翻10倍的神话,比亚迪也因从电池生产制造到投身造车浪潮,从早期的不被看好到如今市值一度突破万亿。

相比短期的财务数据,研究科技公司,更重要的是找到其“确定性价值”。

也就是两个问题——技术红利能否兑现?以及距离其技术红利的兑现还有多久?

回到康佳这家企业,其技术能否兑现的问题已得到了解答,而关于第二个问题——距离康佳技术红利的兑现期还有多远?

答案其实也日益明朗。

一方面,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根据多位经济学家的研判,我国经济将更多由内需驱动,促消费、稳投资将成为主要发力点。

这意味着,随着市场的逐步回暖,康佳的消费类电子业务将逐步稳定,同时得益于坚持自主创新,在家电市场的存量竞争中,康佳的创新性产品或迎来新的增长,据华通证券预测,2023年康佳消费电子业务板块毛利率稳中有升。

而近期,康佳与京东家电、苏宁易购签订2023年年度合作框架也向市场释放出了利好信息。据了解,上述协议累计合作金额超20亿元,为来年的家电销售打下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从微观企业内部来看,康佳的多项业务有望在2023年落地,并带动所处板块实现营收增长。

如在去年9月底,随着重庆半导体光电产业园正式投产,康佳半导体业务迈入新成长阶段。

康佳半导体光电产业所构建的“科技+产业+园区+基金”的新商业模式,短期来看突破了MLED量产化难题,有利于康佳赢得市场先机;而长期来看,实则让康佳在国际新型显示产业竞争中形成新竞争优势。

而在新能源科技业务上,康佳也频频落子,以收购或与龙头企业合作的模式“两条腿”走,进军这一朝阳产业。去年年底,康佳与禾迈股份及晟高能源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组建合资公司,未来将助力公司光伏业务板块营收快速增长。

可以预见的是,跨入2023年,康佳的业绩表现修复日益可见。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收获的季节已经在不远处等待,在眼下这个万物萧瑟的冬天失望,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