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中国乳企经历了一波密集的IPO热潮,君乐宝乳业集团、温氏乳业为代表的区域型乳企,上游奶源供应商澳亚集团均在其中。
2022年,中国乳企经历了一波密集的IPO热潮,君乐宝乳业集团、温氏乳业为代表的区域型乳企,上游奶源供应商澳亚集团均在其中。
乳业竞争环境激烈,在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大型乳企维持的稳定市场格局下,中小乳企寻求在二级市场融资,以应对未来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
乳企扎堆IPO,他们各自的经营症结不得不公之于众,比如产品结构单一、营收利润增长缓慢等,而受外界质疑最多的,当属新兴乳企认养一头牛。
2022年7月,认养一头牛主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之后的半年继续在营销层面加码造势。
但今年年初(2023年1月12日),证监会针对认养一头牛的IPO申请,发布了全文近一万五千字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其中涉及包括“认养模式”、“奶源问题”、“毛利变动”、“高额营销推广费”等在内的48个敏感问题。
监管层十分罕见地直接质疑认养一头牛的业务模式或涉及传销、非法集资。
这对认养一头牛无疑是当头一棒,也令其IPO前景暗淡。更重要的是,在此打击下,“给消费者讲故事”的经营策略恐怕很难继续,未来认养一头牛想在乳业市场保持一定地位,调整经营思路、找到新的增长点,是其当前更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模糊的“认养”,正在背叛消费者
认养一头牛在新兴乳企中算得上另类,新颖的定位和营销策略,使其在成立短短7年中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
其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0年,认养一头牛营收分别为8.65亿元、16.50亿元,2021年营收达到25.66亿元,净利润为1.4亿元。
有媒体指出,认养一头牛的蹿红,本质上得益于其营销模式。“认养”是个别出心裁的概念,在新消费大背景下,这种新营销打法给传统乳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比如认养一头牛之前的广告语:“买牛奶,不如认养一头牛”,独特又犀利。其经营模式同样新颖:消费者可以通过支付2999元获得牧场奶牛认养权,或花费1万元成为联合牧场主,之外还可以享受其他福利活动。
2017年,认养一头牛先后推出云认养、联名认养、实名认养模式,通过数字手段完成联名认养和实名认养,让用户成为养牛合伙人,间接参与生产牛奶制品。
认养一头牛官方介绍,实名认养模式与会员分销体系深度绑定,会员推广销售累计超过5000元即可升级为“养牛合伙人”,3个级别的“养牛合伙人”能够分别获得5%~10%不等的佣金,以及3%~7%的邀请奖励,这与传销颇为相似;最高等级的会员还能给奶牛取名,并获得奶牛的成长信息等。
这一营销策略一经推出便受到消费者追捧,据招股书内容显示,2021年,认养一头牛会员数已超过1600万,累计购买用户超1900万。庞大的会员规模及用户量,足以说明该模式及其营销策略非常成功。
但这种新模式的快速起势,并不能说明该模式的长期稳定性。认养一头牛影响力快速提升的同时,其经营模式的可持续性也备受质疑,主要集中在其宣传是否言过其实?对于一个初创不久的乳企,供应链能否支撑日益增长的用户群?
仔细拆解招股书就会发现其模式诸多漏洞,比如截至2021年末,认养一头牛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奶牛共37062头,其中,成母牛13569头,青年牛18420头,犊牛5073头。但认养一头牛旗下康宏牧业和波波牧业,2021年以融资租赁方式分别租入价值3000万元和9740万元的奶牛。也就是说,在其宣称拥有的13569头成母牛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外协完成的。
据悉,认养一头牛最大代工方为光明乳业,第二大代工方为君乐宝,而且认养一头牛的外采供应商还不止这两家公司。
另外,自有牧场,公司旗下产品均采用自有奶源,一直是认养一头牛的宣传爆点之一。但招股书显示,公司直到2019年才设立生产基地,2019年认养一头牛的纯牛奶和酸奶自有产能均为0,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养一头牛是名副其实的“贴牌”品牌。
2020年才具备自主生产能力,但外协产能接近90%,2021年认养一头牛位于山东的第一个生产基地完工投产,外协产能下降到36%,但这样的外采比例与其宣传的“均采用自有奶源”还有很大的差距。
证监会也对其外协加工提出了问询,并要求认养一头牛补充披露外协加工的具体情况,包括厂商名称、生产的内容,对外协质量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外协加工必要性及合理性,以及公司对外协厂商是否存在依赖性等。
而这些经不起推敲的点,也在推倒其之前树立的“认养”概念,当用户不再能够认养牛,甚至企业还要去“借牛”时,感受到“背叛”的用户也会逐渐散去,这或许是认养一头牛模式当前遇到的最大隐患。
2
重营销轻研发,恐将变成疯狂打脸
造成这种隐患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重营销轻研发。
作为新消费时代下诞生的乳业新势力,创新营销打法是认养一头牛初期高速发展的关键要素,只不过,新概念、新模式虽然能令其快速起势,却不足以形成核心壁垒。
认养一头牛很信奉自身在营销方面的专长,因此不断在营销方面发力,从其招股书可以看出,2019年至2021年度,认养一头牛的营收分别为8.65亿元、16.5亿元、25.6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1.47亿元、1.40亿元。相比营收的快速增长,净利润增长缓慢。
而认养一头牛在成本投入方面,也呈现出向营销一边倒的现象。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认养一头牛各期销售费用分别为1.94亿元、3.03亿元和4.83亿元,在细分费用中,营销推广费从2019年的0.7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41亿元,其营销推广费用占整个销售费用的80%以上。2021年,认养一头牛的销售费用率为18.82%,远高于同期伊利股份、光明乳业、新乳业、三元股份。
但与营销推广费的加码高投入相比,认养一头牛在研发端可谓“吝啬”,2019年~2021年,认养一头牛的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0元、61.39万元、687.13万元,研发费用占比分别为0%、0.04%、0.27%,研发费用三年合计750万元。同时,截至2021年底,认养一头牛研发技术人员为23人,仅占全员人数的1.17%。
对比其在营销端的宣传口径:“为保障自有奶源,专门引进带有澳洲血统的荷斯坦奶牛,吃进口优质牧草,喝380米深井水,一天伙食费近80元,边听音乐边挤牛奶,还要定期享受SPA和药浴。”但按照2021年底认养一头牛超6万头奶牛存栏数计算,单算伙食费,分摊到每头奶牛身上的费用恐怕都要大打折扣。
面对这笔糊涂账,证监会要求其补充说明自有牧场基本情况、具体位置、占地面积、养殖方式、饲料来源、饲料耗用量和养殖数量的比例关系,以及消耗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具体情况等。
真实情况或许是,当详情公之于众,认养一头牛多年在营销端的投入,最终将变成疯狂打脸。
3
多元竞争格局下,乳企当补课基本功
中国乳业竞争长期以来呈现两超多强的格局,中小乳企想要在这种格局下脱颖而出,独特的商业定位和商业模式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路径,这是认养一头牛能够实现异军突起的基础。
但当互联网思维全面渗透到实体产业后,认养一头牛仍集中力量在线上单点发力,选择大手笔投入在电视、电梯广告、自媒体、电商平台以及互联网社区平台,是认养一头牛的营销战略,其招股书中也明确表示,公司的18.51亿元募资中,有超过8亿元将用于品牌建设、营销推广和相关运营补充,占了将近一半。
放眼整个行业,2022年受国际原奶价格及饲料成本上升的影响,国内乳业上游产业响应受到冲击,各大乳企提高自身竞争力与稳定奶源自给率,大多依靠技术研发和上游供应链建设。
因此2022乳企纷纷提高研发投入,伊利股份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接近5.33亿元,同比增幅32%。君乐宝乳业集团牵头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乳与乳制品加工靶向物质危害控制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也顺利通过了由中国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组织的专家综合绩效评价。新乳业构建了“四洲六国”的全球化产学研平台,并建立了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库。
反观认养一头牛,仍在加码发力“讲故事”、做营销,只不过,随着流量红利渐去,头部电商竞争激烈导致边际获客成本提高,押宝线上营销的策略也意味着巨大的风险,认养一头牛在招股书中也明确表示:如果公司未来不能及时开发低成本的获客渠道,或销售费用投入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公司经营业绩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当前乳业整体增长除营销之外,主要在于产业的研发和创新的软实力竞争。随着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认知逐渐清晰,乳企需要足够的技术储备和成本控制能力,才能面对更为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
中国乳业当前需要一些“新故事”,但维系一个品牌长久发展下去的关键因素还是消费者体验,对产品和品牌的认知,更多源自消费者内心真实的想法,无论新品牌还是老品牌,产品的品质建设和品牌建设不能脱离太多。
认养一头牛的故事讲得太大,如果想守住消费者,需要坦诚面对行业质疑,努力修炼基本功,加强自身产品创新、渠道渗透创新能力,完善企业经营和管理能力,这样企业发展才更稳健。
对认养一头牛来说,未来继续孤注一掷发力营销,还是抓紧补课基本功,医治自身“旧疾”发力,仍是一个战略取舍的问题。
内容来源:母婴前沿
作者:小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