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进口菌株垄断,伊利携手中国航天开启国产替代燎原之势

摘要:伊利打响新一轮的“芯片”战争

文 | 萧田

“1亿条牛仔裤换一架波音飞机”,曾经是中国制造的一个典型写照,如今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的横空出世,中国制造的面貌正被重新改写。

当下,不论是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创新药研发,还是家电制造、软件服务,过去多集中在“微笑曲线”中间的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中国智造”,在微笑曲线的延伸战中实现赶超。

然而,“中国智造”四个字不仅仅是一个带来民族自豪感的口号,在它的背后,是扎扎实实的中国品牌为提高国人生活品质所作的努力。

以我国航天事业为例, 提及航天,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载人、探月、探火等任务。但中国航天的实力,不止于火箭,更不限于载人,“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发展的初衷。

去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成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三舱部署的多个实验柜可在四大领域开展上千项科学实验,惠及地球上普通人的生活。

3月6日,伊利就联合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正式发布“中国专利 太空菌株”,伊利自主研发的专利益生菌株正在深度参与太空搭载实验,为航天科技赋能人类健康未来打下关键基础。

太空时代,伊利开启了新一轮“种子战争”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场景:一些心怀善意的陌生人试着对一个小宝宝做鬼脸,期待他能被逗笑,结果却弄巧成拙,把宝宝弄哭了。如果你是那个陌生人,你一定非常愧疚。

在最近一期《自然-通讯》上的研究表明,或许你无需太自责:他们哭泣或许并不是你阴沉的额头,而是肠道微生物群存在生态失调或多样性减少导致的。

研究发现,益生菌在调节肠黏膜屏障功能、操纵肠道微生物群,进而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及其炎症反应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随着益生菌研究不断深入,健康成为后疫情时代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标签,以益生菌为代表的功能性食品,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追捧。

据《2021-2025年中国益生菌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益生菌市场平均每年增速约15%。中国益生菌市场容量已是千亿规模。

尽管国内益生菌行业呈现出火爆之势,但由于中国微生态学起步较晚,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株晚于西方企业,目前中国益生菌市场基本被进口菌株所垄断,国际巨头占据了中国益生菌原料市场85%的份额。

益生菌菌株的研发被视为食品科学领域的技术"芯片",只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才能真正推动益生菌产业的未来发展。

换而言之,打破菌种研究的“卡脖子”,刻不容缓。

而太空实验成为了“弯道超车”的关键。

众所周知,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但粮食的育种技术大多被发达国家垄断。曾有人估算过,中国5800家左右本土种子企业全部销售收入加起来,仅相当于美国孟山都一家。

不过,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国种业借助于“太空育种”逐渐开始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比如,“飞天种子”的后代——水稻品种“Ⅱ优航1号”,高产、抗病、适应性广,创造百亩再生稻单产世界纪录,是我国应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

方寸之大,蕴藏无限可能。如今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国产菌株身上。

一株高质量菌株的开发,从筛选、评价、基因分析、安全性、遗传稳定性、生产可行性到功能性与产品转化,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经费投入和科研工作, 更需要全产业链、跨学科的通力合作。

作为“全球乳业五强”的伊利集团,携手航天科技打造了全球首个“未来乳业太空实验室”,双方联合在科研探索、技术转化、产品开发等领域全方位紧密协同,携手在航天新材料包装、太空菌株、碳卫星牧场监测、健康营养保障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

可以说,伊利与中国航天‘乳业+航天’互补互强的科研合作,不仅让逐梦苍穹能够造福于国人,同时也打响了太空时代的新一轮种子战争。

“中国专利 太空菌株”背后的“硬核”实力

链接太空,升级地球。这是不少企业一直以来的梦想。

太空中的失重及微重力环境都被视为一项宝贵的实验资源。神舟空间生物主动健康研究院负责人庞欣博士表示,“太空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等不同于地球的特殊环境,为医学、食品研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和机遇。

就拿太空育种来说,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空间诱变材料的变异率高、育种周期短,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创制出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

对于菌种培育而言,同样意义非凡,

此次伊利联合中国航天正式发布“中国专利 太空菌株”,是经“国家太空实验室”挑中,才得以进入太空实验。

伊利专利太空实验菌株

伊利益生菌研究中心负责人洪维鍊博士表示,“这些优中选优的专利菌株在经历长时间太空微重力、极端温差、高辐射的环境后,在现有专利菌株基础上,有可能产生不同方向的新菌株”。

这为伊利后续深入研发更适合国人体质的优质菌株奠定良好基础,对于推动国民肠道健康及国内益生菌产业创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而能够将自主研发的“中国专利益生菌”送往太空“深造”,也透露着伊利这家企业“不创新,无未来”的发展理念,潜藏在“亚洲第一、全球五强”成绩下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核心势能。

伊利曾提到,“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这一理念推动伊利不断攻克专利菌株研发难题,在国际赛道成功实现突围。

为了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伊利经历了严格的实验筛选,耗时10年筛选并打造了系列益生菌株。

目前,伊利已建设菌株资源库,并形成益生菌菌种资源库建设、益生菌功能开发和临床评价、菌种应用与发酵技术、菌种工艺和质量体系四个平台,涵盖益生菌产业链上下游的完善体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中国专利 太空菌株”不仅是伊利综合创新硬实力的体现,同时作为航天科技攻克中国专利菌株研发难题的探索代表,也为中国乳品行业提供了一个全新样本——这是企业创新一小步,但却是行业前进的一大步。

国产强菌生态圈渐成,伊利开启乳品创新的更多可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菌。

中国人肠道菌群结构不同于西方人,必须根据中国人饮食习惯、肠道菌群结构的大数据来研发适合中国人的益生菌。

正如奶粉新国标时代,伊利一直专为中国宝宝量身打造,适合中国宝宝的专属配方奶粉。在益生菌领域,伊利不仅在研究更加适合国人体质的菌种,同时也在推动这些明星菌株尽快落地。

比如当前正在太空搭载的伊利明星菌株BL-99,该菌株源自健康中国婴幼儿肠道,具有促消化、调节肠道菌群、调节免疫力的三重健康功能,已成功应用在益消酸奶、QQ星儿童风味酸奶、须尽欢冰淇淋等系列产品。

与此同时,伊利推出的副干酪乳杆菌K56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内脏脂肪,也已在畅意100%等产品中进行应用转化。

除了传统乳制品,伊利的益生菌应用也在积极布局新品类和食品载体形式。伊利近期推出的BL-99益生菌固体饮料,同时还复配了γ-氨基丁酸和膳食纤维等功能原料,可满足中老年人的消化、骨骼、免疫、血压等多重健康需求。

如今,伊利正不断深挖乳制品的功能内涵,并基于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消费场景的市场诉求,将这些最新成果进行外延功能产品布局。

毫无疑问,伊利正点燃了国产菌株替代的星星之火,未来也将助推民族菌在终端市场快速裂变,以星火燎原之势助阵中国菌的建设。

在这之外,一个放眼星辰宇宙,一个着眼烟火人间。伊利与中国航天的强结合将诞生无限新可能——航天科技可以为伊利全产业链有效赋能,伊利也将依消费者需求进行更多样化、健康化的功能营养品开发与转化,在食品科学领域创新的锚点上,担负起下一个即将到来的中国智造时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