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开始逐渐注意健康饮食,奶酪的营养价值也逐渐被中国消费者所认同,中国奶酪的消费市场逐渐扩大。以纯正奶酪作为原料的零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奶酪有望在日后发展为像酸奶一样从乳制品中细分出来的大市场。
哪怕是在疫情下的大环境下,乳制品行业也是少数保持屹立不倒反而销量增加的行业。在2022年9月5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奶业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比疫情前的2019年多了6.5公斤,特别是国内奶酪消费快速增长,再制干酪品类2年市场总量翻倍。
数据显示,我国奶酪市场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25%之间,其中消费人群以儿童和青年群体为主。依据市场需求来看,目前儿童奶酪的消费占据大头,所以大部分企业主要是致力于儿童奶酪市场的开发。近日,奶酪博士因宣传语“宝宝的第一口奶酪”冲上热搜。
“宝宝的第一口奶酪”,奶酪博士究竟是不是虚假宣传?
近日在多家电商平台上发现,奶酪博士科技有限公司宣传旗下某款产品为“宝宝的第一口奶酪”,适合1岁甚至8个月以上的宝宝食用。
据京东平台关于该产品的介绍显示,适用年龄为“8个月以上”。奶酪博士京东和抖音官方旗舰店的客服表示,这款产品适合1岁以上的宝宝食用,执行的标准是干酪标准,即GB5420-2010。
但业内人士分析,奶酪产品酪蛋白含量很高,不适合给婴幼儿食用。而有律师认为,其“宝宝的第一口奶酪”的宣传或缺乏佐证。对于“宝宝的第一口奶酪”的宣传语,北京企研会企业诉讼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全瑞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黄启瑞称此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规定。黄启瑞表示,奶酪博士所谓的“第一口”并没有统计调查资料为依据,涉嫌虚假宣传。
对此,奶酪博士CMO张善强回应记者采访称:“个别渠道存在的产品宣传方式失当,公司高度重视,并已进行严格整改,对此已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
除此之外,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奶酪产品的酪蛋白含量较高,不适合给3岁以下的婴幼儿食用,容易加重其胃肠道负担,导致宝宝消化不畅。中国奶业协会原常务理事王丁棉也表示,奶酪不好消化,不建议两岁以下的宝宝食用奶酪相关产品。
奶酪博士方面称,在国标中,食品钠含量120mg/100g以下即达到低盐的标准,奶酪博士的小圆奶酪钠含量是60mg/100g,远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于1岁以上宝宝选择奶酪的要求,适合作为宝宝的第一口奶酪的选择。
据官网显示,奶酪博士是中国宝妈和荷兰宝妈的跨国合作推出的奶酪零食品牌。奶酪博士不仅在生产和卖奶酪,还想做中国奶酪文化的推动者,是让更多中国孩子吃到100%无添加的非再制天然奶酪。
奶酪博士成立于2019年,创始人为陈昱桦,定位“专研0-6岁宝宝真奶酪”,当下主打儿童奶酪棒、小圆奶酪、冻干奶酪块、奶酪夹心海苔脆等产品。2021年奶酪博士双十一线上全渠道总销售破1亿元,销售量为2020年同期的15倍。
2020年,奶酪博士获得挑战者资本2000万元投资。2021年,其获得来自红杉资本、星纳赫资本、万物资本等机构的新一轮融资,其中红杉资本领投1.5亿元。陈昱桦是奶酪博士实际控股人,持股比例35.6955%,最终受益股份45.9959%,任职董事长。
奶酪博士因不正当宣传被罚,奶酪行业究竟怎么了?
近年来,乳制品企业纷纷布局奶酪赛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营销上虚假宣传、损害竞争对手商业声誉等被有关部门处罚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近日,奶酪博士因宣传不当而被罚处十万元。
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书显示,经查,2022年7月22日至2022年8月25日,奶酪博士通过实际控制的DrCheese666、DrCheese、DrCheese888三个短视频账号发布自有“奶酪博士奶酪棒”产品的宣传视频。视频中,含有以下误导性信息:
“你买过这种水酪棒吗?不要再买这种一晃就掉的奶酪棒了,里面大部分都是水,像我们奶酪博士的奶酪棒,口感就绵密多了”“原来奶酪棒之间的区别可以这么大,我以前吃的只能叫果冻吧,果冻在超市买都得这个价,你们再看看他的价格,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时展示了“百吉福棒棒奶酪”产品及棒体、“妙可蓝多奶酪棒”包装及价格标签。上述视频由奶酪博士自行设计、制作、发布。
2023年2月,市场监管部门调查认为,奶酪博士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决定对其罚款10万元。2月9日,奶酪博士回应称,该事件属于个别渠道存在的产品宣传方式失当,公司已进行严格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奶酪博士这种案件在行业里也不是个例。
2022年5月,上海高夫食品有限公司因网店虚假宣传奶酪“低钠”,被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管局罚款1050元。相关政府处罚信息显示,当事人(上海高夫食品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1日起,为了宣传其公司销售的“多美鲜瑞士大孔奶酪 德国进口 低钠高钙 儿童老人 口感温和”商品,在其公司的抖音网店“上海高夫奶酪专营店”进行宣传,发布含有“低钠”字样的宣传语,该产品标签营养成分表标注“每100g纳含量为400g”。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的要求,钠含量小于等于120mg/100g(固体)方可声称“低钠”,当事人将不符合低钠标准的产品宣传为“低钠”。经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管局核查,当事人委托他人制作上述广告,广告费用为350元。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管局依法对当事人处以罚款1050元的处罚。
2022年2月,乐纯在其电商平台店铺销售的“乐纯新鲜奶酪原制儿童乳酪棒”宣传视频中,称“妙可蓝多奶酪棒”“百吉福成长奶酪”等竞品含有“大量的添加剂”,暗示“乐纯儿童乳酪棒”更新鲜健康。经监管部门调查,相关宣传内容没有充足的事实依据,极易造成误解,具有明确的攻击性、他向性,侵害了竞争对手的商品声誉,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对乐纯公司予以行政处罚并罚款10万元。
如今,虚假宣传,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在奶酪行业已经屡见不鲜,奶酪行业究竟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