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观察|中国人寿“八大工程”布局 白涛看好2023年人身险市场


年报数据彰显业务发展韧性。从中国人寿亮眼的年报数据可以看出,在行业深度调整阶段,中国人寿表现出较大的业务发展韧性,规模价值继续引领行业。


文/每日财报 吕明侠


2022年可谓云诡波谲。资本市场波动较大、保险业踏入深度改革期,发展面临重重挑战。


作为寿险业的“头雁”,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更是承受着保险行业内外的挑战,不仅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在寿险深度调整的阶段,寻求高质量发展,为行业树立改革的标杆。


在近日发布的2022年业绩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寿稳重向好的一面。3月29日,该公司发布的202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报”)显示,2022年中国人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0.82亿元,内含价值达12305.19亿元,较2021年底增长2.3%。从投资端来看,2022年中国人寿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突破5万亿元。


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人寿表现不利的一面: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36.8%;保费收入增速下滑5%,一年新业务价值360亿元,同比下滑19.6%。


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也是着重强调:“过去三年,寿险行业增速从双位数大幅滑落至个位数,去年更是遭遇罕见的负债端和投资端两方的压力,但是我们认为行业已经见底,行业复苏已经有积极的信号,我们对于2023年的中国人寿业绩增长充满信心。”

三大理由看好2013年人身险市场


让董事长白涛下乐观判断的是几个方面。


一是行业复苏正在加快,国寿3月以来的保费收入要比2月份好很多,比去年同期更是大幅度提高。去年四季度以来,保险指数已经累计上涨40%以上,这或许意味保险行业的发展态势将发生改变。


二是行业转型在加快,保险公司都在加快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一个趋势体现在保险+健康管理和保险+养老服务的管理,现在延伸的速度和幅度很大。另外保险公司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进销售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转型,由人海红利转为人才红利。


三是支撑行业价值增长的积极因素也在增加,全行业新单增长由负转正。虽然销售队伍在减少,但核心骨干的基本产能、人均产能稳定增长,为行业奠定了基础,银保渠道的价值贡献度也在提高。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保费市场,保费收入是美国四分之一,保险密度仅为美国6%。随着未来十年我国人均收入的翻番,根据经济发展规律,保险需求尤其是寿险的保险需求会有较大提升。随着社会生产活动恢复正常状态,白涛对未来人身险市场充满信心,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更是对2023年中国人寿的业绩增长充满信心。


“八大工程”布局高质量发展


从财报可以看到,中国人寿有三项指标均保持行业领先,分别是保费规模居行业首位、新单保费1847亿元继续上升、公司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突破5万亿元,公司发展仍然稳中有进。


而深究其背后的缘由,与中国人寿的“八大工程”、深化改革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寿正是通过这些努力,在渠道转型与探索、数字化转型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业绩带来驱动力,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人寿总裁赵鹏在业绩发布会上着重肯定了“八大工程”的重要性。2019年中国人寿推出“鼎新工程”,重点在于组织架构调整和经营模式的变革。2022年底,中国人寿启动布局引领未来发展的新经营策略——“八大工程”,着重点在于如何高质量发展。


“八大工程”聚焦党建引领、机制优化、营销改革、资源整合、管理创新、生态驱动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以“党建引领筑基工程”为统领,以“人才建设固本工程”为支撑,以“销售渠道强体工程”“综合营销聚力工程”“客户经营金山工程”“政企合作民心工程”“健康养老生态工程”为主体,以“金融科技数字化工程”为基础,深入实施基础再造和难点攻关,积极瞄准新客群、新模式、新能力,全面升级公司发展动能,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其中的“健康养老生态工程”,赵鹏表示他亲自挂帅。中国人寿的养老布局,将以城市中心区域的养老公寓或者机构养老为主,以此前已布局的郊区机构养老(包括天津、苏州、三亚等地已经布局的养老机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为辅,形成 " 一主多辅 " 的大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希望通过一两年的时间,在 20-30 个中心城市形成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下一步,赵鹏表示将继续围绕营销体系改革、数字化转型、综合化经营、产品+服务的模式创新等方面,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不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信达证券认为,规模和价值指标领先同业,渠道改革继续推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转型, 负债端或有望进一步企稳,投资端有望继续稳健表现。公司已正式启动 “八大工程”战略,继续深入实施基础再造和难点攻关,有望推动形成 新的高质量发展增长点,维持“增持”评级。


科技焕发新貌 数字化进程提速


恰逢数字化时代,传统服务正向智能化演变,追求久期价值和长期主义的保险公司相信,在这轮转变和升级中,能够把科技应用转化为服务体验的企业将获得长久的红利。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保险作业价值链,中国人身险公司纷纷走进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新时代”,特别是中国人寿,作为保险行业的头部企业,一直引领整个行业推进科技变革。


在业绩发布会上,白涛董事长重点强调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这也是八大工程的重点方向,对于科技投入,他表示会要人给人,要钱给钱。2022年,在“科技国寿”发展战略下,中国人寿正在加速推进公司全方位数字化转型,推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


年报显示,中国人寿全面完成核心业务系统架构转型,成功构筑全新自主掌控的分布式数字基座,实现数据处理能力提升2倍,单位空间存储利用率提升3倍,单位空间计算利用率提升266%。


在数字能力深化拓展方面,中国人寿全面优化数据管理体系,细化数据分类分级管控,强化数据融合驱动。


在智能应用方面,中国人寿加速深化拓展,运用AI技术构建“数字员工”,人机协同取得突破,创建“智核”“ 国寿视通”“智能客服”等各类智能服务,国寿“智核”上线以来,累计为客户节约承保审核时间约30万小时。截至2022年底,中国人寿全系统共完成视频面访72.6万次。


中国人寿依托数字化平台,以多样化场景为驱动,进一步增强企业协同能力,扩大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社交生态圈,提供标准化服务组件近1.5万项,合作开展服务与活动超40万项,广泛延伸至线上线下、企业内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服务。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中国人寿不断推进保险服务价值链重塑,寻求数字经济转型新的发力点和增长点,持续打造寿险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范本。


业绩会直击:2023年投资展望


请问中国人寿如何看待2023年的投资市场?会有哪些资产配置?


中国人寿刘晖:展望2023年资产配置计划,中国人寿拟任副总裁刘晖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呈现复苏态势,在扩内需政策推动下,预计利率中枢会小幅上行,股市也存在结构性机会。针对这一市场情况,中国人寿在2023年依然会在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的长期投资者定位做好长期投资、稳健投资,同时实现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


对于2023年具体的品种配置。刘晖表示,固收方面,中国人寿将做强固收底仓,重点是提升票息收益和资产久期。权益投资方面,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将做稳权益投资,统筹好收益增强和波动管理。今年的特点是,公司会在权益方面做“三维组合”:一是交易盘股票;二是偏股型基金;三是高股息股票。通过“三维组合”,特别是将加配高股息股票,提升整个收益的同时最重要的是降低波动性,增加安全垫。在另类投资方面,中国人寿今年致力于做优另类投资品种,增加多元化、分散化的配置,特别是会加大期间有稳定现金流的另类投资品种的配置,通过这样的配置能够让组合更有韧性。


近日远洋集团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度可能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150亿元至人民币180亿元。远洋集团计提减值对于公司会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人寿刘晖:远洋集团是公司的联营企业。公司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审慎性和上市公司的审慎性要求和上市公司的规定,规范的开展了相关工作。目前,远洋集团计提减值后,账面价值占公司总资产比例低于0.05%,不会对公司产生持续影响。


作为大股东,公司高度关注远洋的经营情况,将持续通过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手段,进一步推动远洋集团加强战略制定、运营管理和风险管控,协助其稳健经营。当前,地产行业的基本面也迎来了积极的变化,市场也在筑底修复中,公司将积极支持远洋集团走出低谷,实现平稳发展。


中国人寿在另类投资上有什么样的计划?


中国人寿刘晖:今年中国人寿将做优另类投资品种,增加多元化、分散化配置,加大期间有稳定现金流的另类投资品种配置,让投资组合更有韧性。譬如继续创新pre-REITs产品以及固收+产品,通过这样的产品,布局优质资产和优势赛道,增加相关性比较低、能够抵御波动穿越周期的实物资产。


中国人寿持有很多优质不动产,既有新经济地产,包括物流资产、产业园资产,也有商业综合办公体,也将列入公募REITs的范围。中国人寿既是优质资产提供者,又是经验丰富的运营管理人,也是长期价值的投资者,下一步将进一步支持中国公募REITs市场的发展,同时通过分散化投资,丰富公司超额收益的来源,让投资组合更有优势。


请问如何看待海外市场区域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国寿的境外投资有没有受波及?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针对近期海外市场区域性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公司已第一时间认真梳理排查,目前公司在境外的资产投资不超过总资产的1.5%,没有对这些银行的直接风险敞口,将密切关注全球市场环境,做好境外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