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被罚近亿元,丢掉“城商行老二”宝座,上海银行怎么了

摘要:最近的4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开出一张“天价”罚单:对上海银行在结售汇、外币理财、内保外贷、外汇市场交易等领域的八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警告,合计罚没款9854.4万元。同时,对三名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警告及罚款。高达8项违法违规行为、近一个亿的处罚金额,给曾经的城商行样板上海银行敲响了警钟。

文 | 芳芳

来源 | 新经济观察团

上海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集结了无与伦比的资源配置。依托此地成长起来的上海银行,也毫无意外地发展为城商行中的标杆。然而,由于内控问题漏洞频出,上海银行近年来不仅连遭监管处罚,业绩也逐渐被后来者超越。

最近的4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开出一张“天价”罚单:对上海银行在结售汇、外币理财、内保外贷、外汇市场交易等领域的八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警告,合计罚没款9854.4万元。同时,对三名相关责任人分别给予警告及罚款。

高达8项违法违规行为、近一个亿的处罚金额,给曾经的城商行样板上海银行敲响了警钟。

01

罚单屡见不鲜

仔细拆解4月28日这份“天价”罚单,上海银行共计发生了八项违法事实。包括:

无结售汇业务资质的分支机构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

已批准停止营业的分支机构违规办理结售汇业务;

违规向境外个人销售外币理财产品;

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

违规办理备用金结汇;

未按规定报送结售汇统计数据;

虚增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

使用未经授权的通讯工具开展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以及未按规定保存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记录。

针对这次处罚,上海银行回应表示,上述处罚涉及的业务发生在2019-2021年期间,部分业务按办理的时间进行了追溯。回应的潜台词不言而喻,就是上述处罚发生在“过去时”,不会对现有经营状况造成影响。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实际情况是,上海银行早已多次接到天价罚单处罚。在2019-2022年,上海银行密集发生多起违法违规行为,遭受到的处罚金额更是从百万级到千万级。

2019年,上海银行市北分行因授信管理未尽职、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未尽职等违法违规行为被上海银保监局罚款250万元。

同年,上海银行还因为违反清算管理规定,与无证机构签订渠道合作协议,为其提供支付通道,被央行罚款176.2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76.28万元,罚没合计352.56万元。

2020年8月,上海银行因在2014年-2019年间存在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虚增存贷款、关联交易管理严重不审慎等高达23项违规行为被没收违法所得27.16万元,罚款1625万元,罚没合计1652.16万元。

同年11月,上海银行又因绩效考评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分行下属支行某员工私售理财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被上海银保监局处罚180万元。

2021年,上海银行被各级银保监部门处罚达到11次,累计罚款金额740万元,其中7月因贷款管理违反审慎经营规则、部分个人贷款违规用于购房等六项违法违规,被上海银保监局罚款460万元,是11笔罚款金额中最高的一笔。

2022年2月,上海银行因同业投资业务违规接受第三方金融机构担保被上海银保监局处罚24万元。

同年7月,上海银行天津分行还因违反支付结算、反洗钱、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相关管理规定,被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合计59万元。

粗略统计,2019年至今上海银行已累计被罚超1.3亿元,在业内也十分突出。身为城商行曾经的典范标杆,上海银行虽然在每次被罚后均声称积极整改,但依旧被罚不断。

不仅如此,在网上公开投诉平台上,并不缺少上海银行的身影。截至发稿,黑猫投诉有超过800条投诉信息,涉及非法盗取本人信息开通贷款业务、暴力催收、信用卡私自扣款等诸多问题,进一步消磨了银行的口碑。

02

“阴阳合同”往事

而上海银行卷入的风险事件还远远不止于此。就在2018年,“阜兴系”私募基金暴雷,上海阜兴集团旗下存续规模超270亿元的私募基金跑路,涉及产品达到159只。而上海银行作为托管银行,掌控着该集团73只私募基金产品,深陷其中。有投资者直指上海银行“托而不管”,并未起到监督作用。

但上海银行对此回应称,上海银行仅是“阜兴系”上海多家托管银行之一,以此“回避”责任。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年,浙江绍兴的投资者操某投入200万元,购入深圳崇融资管的私募基金产品。然而,在收到首期收益10.5万元后,其余本金及收益再未收回。这一投资案例的托管银行正是上海银行南京分行。

操某很快将崇融资管及实控人赵亮告上法庭,并很快胜诉。法院判决崇融资管及赵亮支付操某回购款232万元及合同约定的收益,但崇融资管和赵亮已无可执行财产。

此后,操某又将目光对准该私募基金产品的托管行,并将上海银行南京分行列为被告再次走入司法程序。根据操某叙述,当初购买该基金,主要还是看中托管人上海银行南京分行盖章确认,目前基金暴雷,托管人没有尽到监督责任及披露信息义务,导致基金资产流失,应有责任。

然而公开信息显示,此案开庭审理时,上海银行南京分行出具的三方基金合同,与操某所持的三方合同中关键内容竟然不一致。操某手中合同对拟收购的资产有明确投资标的,而银行持有的那份合同却只划定了投资范围,没有具体的投资标的。

据上海银行方面透露,为了便于基金管理人与批量投资者签订合同,允许管理人扫描银行的印章提供给投资人,然后再返还给托管行。也就是说,基金管理人大可以在返还托管行的过程中对这份合同进行掉包,而银行是否能够察觉到问题,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显而易见,这种“阴阳合同”再次暴露了上海银行管控漏洞。

03

丢掉城商行老二“宝座”

巨额罚单之下,上海银行的业绩也在受冲击。

一季度财报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2.15亿元,同比下降7.12%;实现归母净利润60.43亿元,同比增长3.25%。尽管净利润确实同比有所增长,但银行营收增速却在下滑。而这,已经不是上海银行业绩增速初次出现颓势。

2022年全年,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31.12亿元,同比下降5.5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80亿元,同比增长1.08%。也就是说, 2022年全年和2023年一季度,上海银行的营收增速已经由-5.54%进一步下探至-7.12%,银行“增利不增收”的发展态势明显。

而一季度尽管银行归母净利润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也微乎其微,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为219.94亿元,同比下滑0.01%。

与此同时,上海银行还面临着负债不断增长的窘况。截至2022年底,上海银行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3045.93亿元,同比上年末增长6.61%,占资产总额比重达到45.32%。

营收下滑、负债增长,上海银行的业绩持续走低,重要原因还是息差过低。2022年底,上海银行净息差仅为1.54%,远低于同期商业银行1.91%的平均水平。虽然一季度平均净息差尚未公布,但这0.37个百分点的差距着实不太好追。

为何净息差走低,对于银行业绩影响如此之大?这主要是因为上海银行过于依赖息差获利。以2022年为例,该行利息净收入达到380亿元,占据到总营收的七成以上。因此,过低的净息差就直接影响到上海银行的营收和净利表现。

而上海银行一季度已公布的核心指标里,数据不理想的项目却不止净息差这一项。2023年第一季度,上海银行拨备覆盖率同比下滑4.77%,至286.84%。同时贷款拨备率同比下滑0.06%,至3.58%。这两个指标在2022年也呈现下滑态势,下滑幅度分别达到9.52%和0.12%。

此外,一季度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则维持在1.25%,与2022、2021年持平;资本充足率13.22%,一级资本充足率10.1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25%,多项指标均未有明显提升迹象。

如果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上海银行曾经屈居“城商行千年老二”的安慰之语,那么如今,这样的安慰也已经无济于事。

截至2022年末,江苏银行营业收入705.70亿元,同比增长10.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4.94亿元,同比增长29.45%。也就是说,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江苏银行已经全方位超越了上海银行。

而这样的对手还不止一家。同期,宁波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78.79亿元,同比增长9.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75亿元,同比增长18.05%。无论是从业绩规模还是盈利能力表现来看,宁波银行都甩掉了上海银行不止一条街。

进入一季度后,这样的差距依然存在。江苏银行一季度实现营收188亿元,同比增长10.35%,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24.83%;宁波银行一季度实现营收166亿元,同比增长8.45%,归母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15.35%。而江苏银行的资产总额更是达到31892亿元,远高于上海银行的29701亿元。

整体来看,上海银行不仅丢掉了“城商行老二”的宝座,更有被后来者继续超越的趋势,亟待反思和进步。

为了进一步提振业绩、持续稳健向前发展,上海银行也在不断创新升级,并着力完善自身业务流程。

业务层面,上海银行正从养老金融、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等领域寻求突破口,致力于面向城市居民提供财富管理和养老金融服务,并借助数字赋能,不断升级产品质量。

在近日,上海银行还发布了202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上海银行积极探索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实践,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持续深化价值创造。2022年全年,上海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80亿元,年末不良贷款率1.25%,每股社会贡献值6.5元,入选福布斯中国首次发布的“中国ESG 50”榜单。

监管层面,经历“天价”罚单过后,上海银行表示,将“通过健全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流程等措施,强化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机制。”

但至于未来上海银行的表现究竟如何,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注:本文转载自新经济观察团,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