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卷毕业季,来了?

图片


希望就在不远处。



1

“史上最卷毕业季”



一串数字揭开了毕业季的残酷。


几个月前,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透露了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


预计达1158万人。


这什么概念?要知道,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仅114万。时间再拉长一点,198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人数仅为14.7万人。也就是说,43年来,这个数字——


翻了整整78倍!


图片


与之一同增多的,还有考研人数。202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74万人。仅仅三年前,这一数字还只有341万。在北京,甚至已经连续三年出现“预计研究生毕业人数超过本科生”的现象。


如此壮观的高等教育浪潮,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一场“内卷”。考研之外,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将求职目光投向体制内。


去年,有一张图在网络上到处流传。网友们说,这就是他们心目中的“十大铁饭碗”。在很多老一辈人眼中,铁饭碗是有魔力的。若捧得此碗,便可衣食无忧,生活幸福。捧不得此碗,便意味着颠沛流离,生活困苦,一生不得安宁。


图片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史无前例地突破了200万,报录比达到68:1。28年间,国家公务员招录人数从490人增长到31242人,增长了64倍。报名人数从4400人增长到212.3万人——


增长了482倍。


数字背后,一些魔幻的场景开始出现。


温州机场集团发布的2023年春季招聘拟录用名单上,一位浙大毕业生,拟被录用为“场务及驱鸟员”;好几个海外留学生拟录用为“普通安检员”。倒也不一定是“大材小用”,但“浙大毕业来赶鸟,海外归来当安检”总让人觉得魔幻。


图片


更早些时候,在河南,漯河卷烟厂的招录公告上,出现了985/211的金融学毕业生,他们的应聘的岗位,全是一线生产操作岗,也就是卷烟丝。


在杭州余杭区的街道办,坐着十几个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不是硕士就是博士。


更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名校硕士博士,开始加入到房产中介、外卖员、保姆甚至是城管的队伍中……


图片


为什么越来越多高学历的人,正在走向底层岗位,与基层人士进行惨烈厮杀?



2

这些行业,撑起一片天



从经济学视角来看,这背后是日益严峻的劳动力供需矛盾。


我们之前讲过,在一个科技没有跨越式大发展的环境下,高端岗位永远是有限的。换句话说,一旦高端行业的扩张速度跟不上劳动力的供给速度,就注定会有人被挤到下一个层级——这是人才供给过剩的宿命。


另一方面,这几年,随着房地产、互联网、教育培训等行业的下行,一大批人重新涌入就业市场,和毕业生们硬刚。


但机会真的越来越少了吗?其实未必。《2022秋季招聘校园白皮书》数据显示,在调研的7539家企业中,2023年春招计划扩招的企业占比35%,计划缩招的企业占比25%,招聘岗位量无变化的企业占比40%。


也就是说,从整体来看,计划扩招的企业依然多于缩招企业。在一片“裁员”的哀嚎之中,很多行业其实都在“增员”,走出了别样的行情。


此前,《财经》旗下的“财经十一人”曾做过一个专题,统计了2022年增员的十大行业。


图片

▲图源:财经十一人


这些行业,也许能给迷茫和内卷的毕业生们,还有刚高考完的准大学生们,提供一点方向。我挑选几个重点行业,并梳理一下该行业的代表性上市公司,供大家参考。


先来看医疗器械行业,近年来发展稳健。财经十一人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80%的医疗器械样本公司都实现了员工数量增长。代表性上市企业有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鱼跃医疗等。


图片


再看半导体行业,直接和芯片有关,市场具备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所以发展迅猛。2022年,74%的半导体材料样本公司实现了员工数量增长;94%的半导体设备行业样本公司出现了雇员增长。代表性上市公司有沪硅产业、北方华创、韦尔股份等。


图片


还有生物医药行业,不仅是传统的药物、疫苗等,还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诊断试剂等。2022年,78%的生物医药样本公司实现了增员。代表性上市公司有复星医药、智飞生物、云南白药、恒瑞医药等。


图片


还有近年大热的光伏行业,2022年,87%的光伏行业样本公司出现了雇员增长。代表性上市企业有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阳光电源等。


图片


最后讲一下锂电池行业,新能源汽车的火热无需多言,甚至有人给燃油车列出了倒计时。根据财经十一人的统计,这也是2022年增员最多的行业,增员幅度达到38.4%。代表性上市公司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


图片


不难发现,这些行业基本都属于高端制造业,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可谓前景广阔。



3

“第四次工业革命”,打破魔咒



每一个行业的兴衰,都有着自己的规律。


上个世纪末,以宝洁为代表的消费品外企如日中天,但到了2020年,我国家庭日化产品市场前三位全部是本土产品,当年独霸天下的外资品牌已经黯然失色。


再看互联网行业。依靠着10亿级别的庞大人口红利,中国互联网迎来了高速生长的20年。2014年,阿里巴巴的上市诞生了一万多名千万富翁,阿里P9们买房子就像买白菜。那时候,毕业生能进互联网大厂,几乎等同于光宗耀祖。但时至今日,这种好运已经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流量见顶,是收入下滑,是剧烈转型。


更近一点的例子是跨境电商。2021年,全球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曾进行一场持续3个多月、波及5万中国商家、涉及资金或超千亿的封杀行动,目的是整顿“刷单”行为。年销售额近50亿的大麦,亚马逊说封就封,昨天还盆满钵满,今天就全员解散,玩的就是刺激。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背后是一个个周期。目前的学术界,有四大公认的周期理论,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康波周期。无论哪一个周期,都会经历起步—上升—衰退—再起步的循环。


图片


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每一轮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带来了一次次人类文明的大跃升。


也可以说,不断更迭的科技革命是我们这个世界生生不息的源动力。大萧条时期,同时也是新技术的孕育期。


对我们来说,打破内卷局面的机会,就藏在“第四次工业革命”里。


早在2020年,全球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经达到32.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的43.7%,已然接近半壁江山。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这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之一。而数字经济背后,正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广泛应用。


图片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理解很多事情。回过头来看,上面我们提到的“十大增员行业”,不正是聚焦于健康、数字化、新能源等领域吗?


一个国家,哪怕自然条件再好,也终有资源枯竭、人口红利结束的一天。唯有知识和科技,才能永不枯竭,越用越多。


根据《2019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早在几年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就突破了2万亿元,且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此外,开设北交所的核心意义之一,也正是对高精尖技术的支持。由此衍生出来的市场,每个都不比当初的互联网小。


新时代的浪潮,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