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业绩大暴雷后,三元股份日前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4%到142%,达到1.9亿元至2.25亿元。
2022年业绩大暴雷后,三元股份日前发布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4%到142%,达到1.9亿元至2.25亿元。
在2022年净利润巨幅下滑的基础上,三元股份今年上半年实现增长也算意料之中。不过,相比2022年同期,三元股份今年上半年的扣非净利润却在继续下滑,预计减少7208万元到7708万元,同比下降80%到86%,实现1300万元到1800万元。
作为北京液态奶区域龙头,始终走不去的北京市场一直是三元股份的“痛点”所在。为此,公司过去几年一直致力于资产收购,试图靠投资完成版图扩张。不过从结果来看,三元股份的收购之路非但没有为其带来新的业绩增长,反而使得公司负债累累,严重时还拖垮了公司业绩。
对三元股份来说,要想实现全国化并完成业绩突破,恐怕并不容易。
快转快卖,亏损的资产收购
对于今年上半年业绩变动的原因,三元股份给出了三点解释。
其中一个是:公司于2023年5月转让首农畜牧部分股权,取得股权转让收益约1.9亿元,增加当期净利润;本次转让首农畜牧股权取得收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不增加当期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关于这笔交易给三元股份带来何种影响?大公快消了解到,首农畜牧是一家种牛培育、奶牛养殖、原料奶生产及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农牧企业。其与三元股份的关系最早可追溯到一年多前。
2021年11月,三元股份以现金方式收购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元种业")及星实投资分别持有的首农畜牧41.74%和4.63%、合计46.37%的股权,成为首农畜牧的第一大股东。收购完成后,三元股份将首农畜牧纳入合并报表,投资金额为11.29亿元。
彼时,三元股份认为,将优质奶源资产注入三元股份,能够加强产业链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持续增强,有利于三元股份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抗风险能力、提高上市公司长期行业竞争地位。
三元股份还称:“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充分利用首农畜牧优质原料奶优势,持续生产高品质乳制品,内部交易抵销后,预计增加公司营业收入5亿元或以上。”
不过可惜的是,这笔收购并没有为三元股份带来想象中的收益。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及2021年1-5月,首农畜牧的净利润(合并口径)还分别为2.08亿元、8043.76万元。但到2022年,首农畜牧已经净亏损1537.98万元,这也给三元股份带来相应的损益影响;2023年一季度,首农畜牧又出现7116.54万元的亏损,更是增加了三元股份的亏损程度。
于是,在将三元股份买到手还不到两年后,三元股份就不得不将其紧急“踢出”财务报表。2023年4月21日,三元股份按6.58亿元的对价,转让了首农畜牧的27%股权至关联方三元种业。交易完成后,三元股份持有首农畜牧股权比例由51.00%变更为约19.26%,公司不再对首农畜牧合并报表。
对于这笔失败的买卖,三元股份也曾在公告中坦言:“首农畜牧资产负债率接近70%,后续发展所需资金迫切需要股东的增资补充。”“鉴于公司对首农畜牧已有投资,参考乳品同行业公司参股奶源企业相关案例,公司拟向三元种业转让所持首农畜牧部分股权,并于三元种业同步对首农畜牧增资时,不参与增资。”
版图扩张,不见回报的并购路
事实上,这并不是三元股份第一次收购不顺利。
2022年7月,新华联曾将其持有的太子奶40%股权公开拍卖,估价1.25亿元,起拍价为8756.76万元,相当于7折转卖。而作为太子奶的大股东,三元股份在拍卖前就放弃了优先购买权,表示不参与第一次拍卖,最终拍卖以流拍告终。
同年8月,三元股份又表示,综合考虑湖南太子奶未来发展,董事会同意公司参与第二次拍卖并行使优先购买权。最终,三元股份以7005.40万元的价格竞得太子奶40%股权,加上公司本就持有的60%股权,太子奶自此成为三元股份的全资子公司。
在一波三折的拍卖背后,大公快消了解到,太子奶作为初代乳酸菌“龙头”,经历破产重整后,在2012年至2021年这十年间,一直处于亏损的低谷。数据显示,除了在2015年盈利5万元和2019年盈利5058万元之外,太子奶于其他年份都实现了亏损,10年来亏损金额超2.4亿元,或许这也是三元股份此次出手前犹豫再三的原因。
不过尽管尚未摆脱亏损,三元股份仍认为,本次投资有利于湖南太子奶未来发展,但仍然可能面临市场、经营等各方面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以及标的资产完成过户登记进度存在不确定性、运营结果不及预期等风险。
在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看来,三元股份收购湖南太子奶,非常明确的目的就是中南地区市场。在收购湖南太子奶后,三元股份在中南地区便有了一个发展的平台,来为它开发湖南、湖北、包括西南、四川这些市场打下基础。朱丹蓬也认为,通过太子奶的渠道,三元股份能将销售网络铺向全国,进行互相资源整合。
可从三元股份自身的负债趋势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公开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1年,五年时间里,三元股份的负债总额就从25.82亿元增长到97.74亿元,翻了近4倍。期间在2018年,三元股份以近50亿的价格收购了主营植物基产品的法国百年健康企业StHubert,为此公司长期借款直接从2017年的3.45亿元飙升至2018年的32.45亿元,并导致三元股份资产负债率从2017年的33.84%升至2018年的55.75%。
截至2022年末,三元股份的短期借款达到15.66亿元,再加上2.57亿元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公司的短债规模已超18亿元。而同期内,三元股份的货币资金只有9.5亿元,资金缺口巨大。
总体来看,上述几起收购案不仅没有让三元股份迎来大幅度增长,反而让其深陷负债的旋涡。不得不说,对于并购这条路,三元股份的“运气”着实差了些。“在短期内如果被收购企业业绩没有出现爆发式增长,会给收购方带来比较大的财务负担。”宋亮表示。
不过,对于资产重组这种扩张方式,三元股份并没有打算放弃。针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日前三元股份总经理唐宏就曾公开表示,公司会加快外延并购的步伐,希望用外延并购方式,对公司整体经营规模有着助力的作用。
长期来看,这些被收购的企业究竟能否为三元股份带来收益,还需时间验证。但是短期内,一系列收购带来的资金压力将化为“定时炸弹”横亘在三元股份眼前。
饲料成本持续上涨,低温奶还有发展空间吗?
对于造成三元股份今年上半年业绩变动的原因,三元股份给出的另外两个解释是:受市场因素影响,首农畜牧原料奶售价下降,饲料成本仍在高位震荡,导致首农畜牧较去年半年度增加亏损约6700万元。
此外,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帮助合作牧场缓解奶源压力,公司将多余奶源生产工业奶粉,上半年针对自产工业奶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约1.1亿元,减少当期净利润;剔除此因素,公司上半年主营业务(乳制品及冰淇淋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约80%。
对于这两个方面,宋亮表示,2021年至2022年,整个原料市场价格大幅上涨,企业面临巨大成本带来的压力;同时,在消费下行期,加之疫情管控、人流减弱等因素,企业在整个市场的动销能力变弱,终端市场面临萎缩,进而造成企业的业绩下滑。
玉米和豆粕是最重要的奶牛养殖原料。联合国粮农组织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世界玉米价格创历史新高,较2021年平均价格上涨24.8%;据Mysteel统计,2022年全国豆粕价格高位运行,一年内两次创下最高历史价格,最高点为11月20日的5702元/吨。
原料成本的上涨影响到了整个奶牛养殖行业。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十个主产省的生鲜乳平均价格维持在每公斤4.13元左右,同比下降4.9%,环比下降0.7%。
不过谈及市场远景,唐宏公开表示:“近几年乳制品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透过数据是可以预期未来乳制品是有不错的增长的空间。尤其是乳制品本身又带有健康属性,同时它又是一个民生产品,所以基本上可以判定它的增长空间还是不错的。”
如今的乳制品市场,常温奶的增长已经明显放缓,但对于低温奶,唐宏指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低温鲜奶因为能更好保留牛奶中活性成分,营养价值更高,应该会获得更大的增长预期。”
不过朱丹蓬认为,当前三元股份的基地并没有实现全国化发展,而低温奶对基地距离要求较高,所以三元股份在低温奶这个领域,基本受限于整个华北地区。
“现在整个县域的低温鲜奶市场,还是以区域品牌为主,全国化品牌为辅的品牌格局,未来,随着巨头的供应链,以及生产基地不断完善,等到它们的品牌效应及规模效应大幅上升之后,中国低温鲜奶会陷入相对内卷的发展前景,将会导致区域品牌整体的发展空间、增长空间进一步受限。”朱丹蓬表示。
宋亮也分析称,三元股份奶粉业务发展停滞不前,中高端产品销售不畅,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弱。未来,三元股份需要加快奶粉业务和新品业务的拓展,稳定价盘。
在宋亮看来,三元股份想要走出北京地区,不仅要跟当地乳企竞争,同时还要跟伊利、蒙牛这些龙头企业竞争,而它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很难在当地立足。
就太子奶未来的盈利计划、液态奶在京外市场的发展规划、基地扩张计划、未来收购计划等问题,大公快消向三元股份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没有回应。(内容来源|大公快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