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涨超400%,华力创通股价凭啥“飞天”?

摘要:整整五年半死不活,短短一个月却走出了股市巅峰。华为创通,作为一家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为何突然受到各路资金的追捧?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九月的华力创通(300045),漫天都是金子的味道。从5.86元/股的历史最低点,一路狂飙至31.33元/股的高点,涨幅妥妥超过400%

尽管出现了几天的短暂回调,华力创通目前依然在高位运行。截至9月28日收盘,华力创通报价26.95元/股,涨幅10.45%,总市值178.6亿元。

  

借“华为”一飞冲天

与捷荣技术相似,华力创通的疯涨始于华为Mate 60 Pro的发布。

8月29日,华为Mate 60 Pro“未发先售”,华为商城率先推出“HUAWEI Mate60Pro先锋计划”,搭载麒麟9000s处理器、且支持卫星通话功能。受此影响,市场上与卫星通信密切相关个股纷纷上涨。当天,华力创通就大涨了近15%,此后一路高歌猛进。

9月1日、4日、5日,由于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0%以上,华力创通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同日发布的还有华力创通签订日常经营重大合同公告,公司在连续十二个月内累计收到某客户采购订单总金额约为人民币2.1亿元(含税),超过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主营业务收入的50%。

在这一节骨点,上述“神秘客户”不免引起业界猜测。关于“公司产品是否供应华为新品”这一问题再次吊足了资本市场的胃口。在互动易平台,投资者多次向华力创通问及是否与华为有合作,Mate60是否用了公司产品。

对此,华力创通并未正面给出回复,而是表示“乐于同优秀企业携手共进,奋楫笃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相关产品相对成熟并向特殊机构及行业用户销售,但具体客户合作情况及产品供应情况涉及商业秘密,不便披露。

9月6日,华力创通涨停,收盘价报23.52元/股,成交量15657.87万股,成交金额340580.76万元。盘后披露交易信息显示,中信证券北京呼家楼、方正证券重庆金开大道、国泰君安证券上海江苏路等多个知名游资常用席位出现。

在被质疑蹭热度、炒作之后,华力创通股价也一度出现回调。9月18日,华力创通在上午大涨15%之后,下午疯狂跳水,收盘下跌超过5%,盘中跌幅超过20%。当天,华力创通换手率超过46%,筹码全面松动。9月19日,华力创通盘中再度大跌超过8%,收盘下跌近3%。

尽管大资金出逃迹象明显,华力创通股价依然表现得极为强势。消息面上看,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夏冰表示,近期与华为联合推出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这将进一步强化卫星频谱资源在民用领域的应用。

行业普遍认为,2023年到2024年,卫星通信或将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9月28日,6G、卫星导航板块持续走高,华力创通涨幅再次靠前。

能否厚积薄发

令人质疑的是,股价一飞冲天之后,华力创通会落得“一地鸡毛”吗?

公开资料显示,华力创通成立于2001年,2010年1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是国内首批获得完整国防军工准入资质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产品和服务主要涉及卫星导航、卫星通信、雷达信号处理、仿真测试、系统仿真、无人系统等领域。

从技术壁垒层面看,这是一只妥妥的“牛股”: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和卫星通信核心芯片技术,形成了“芯片+模块+终端+平台+系统解决方案”的较全产业链格局。全面参与了北斗导航、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的系统建设,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卫星通信+卫星导航”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从业绩层面看,却令人失望透顶。2018年,华力创通在创下了6.8亿元的营收和1.2亿元的净利润峰值后,业绩出现连续亏损。2021年和2022年,华力创通分别亏损2.28亿元和1.1亿元。受项目交付延后、成本上升、人员及研发投入增加等影响,今年上半年公司继续亏损1225万元。

从产品构成看,今年上半年,华力创通最大的产品为“卫星导航”,其次是“雷达信号处理”。其中,卫星导航营收为8798.57万元,占总体营收近40%。

华力创通表示,从业务规划来看,卫星应用是重要的战略方向,也是重点投入的业务板块,随着应用市场的不断拓展,预计未来占比会有增加的趋势。

从毛利率变动情况看,卫星导航与雷达信号处理两块业务毛利率在40%以上;机电仿真测试与仿真应用集成毛利率下滑明显;轨道交通应用处于亏损状态。

从行业大趋势看,国内卫星互联网应用侧正加速推进。2023年5月,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其中显示,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7.54%,超越研发等核心部门增速,达到3480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已达到69.50%。

有投资观点认为,板块的上涨不会一蹴而就。卫星产业在2024年之前的二级市场定位仍以主题投资为主,会随着事件催化反复表现。2024年-2025年预计正式进入行业成长期。2025年之后,随着大量商业航天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将出现板块效应与业绩共振,行业会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