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零碳产业园正成为这座城市新名片
文 | 萧田
10月26日,鄂尔多斯人潮涌动,全世界的目光因为一场零碳产业大会,再次聚焦到了这座塞北小城身上。
鄂尔多斯,坐落在内蒙古中西部、黄河“几”字弯腹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丰沃的自然资源,所以其金字招牌也一直被概括为——“羊煤土气”( 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
尤其是煤炭,2000年后,国际能源价格不断攀升。鄂尔多斯在短短几年内,凭借煤炭开采一跃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摘下了中国人均GDP最高的桂冠。
居安思危,“一煤独大”的鄂尔多斯也在积极寻找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丰富的风光资源就是鄂尔多斯手里的另一张王牌。
2022年4月,鄂尔多斯政府与绿色科技企业远景科技集团共同建成投产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鄂尔多斯终于找到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道路。
如今,当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聚于此,转型成功的鄂尔多斯,正在摆脱“一黑一灰”的城市形象,掀起了一场绿色新工业革命。
1、零碳产业园,鄂尔多斯的“新名片”
鄂尔多斯一直有两张名片,一个是“暖城”,另一个则是“中国小迪拜”。
何谓“暖城”?其实不难理解。数据显示,2022年,鄂尔多斯市煤炭产量超过8亿吨,约占全国产量的1/6,为全国25个省(区、市)解决了能源供应的“燃煤之急”。
有人说,在北京每5盏灯里,就有1盏是鄂尔多斯点亮的,足以描绘出鄂尔多斯在电力供应上支撑地位。
而作为我国著名的亿吨级产煤大市,当煤炭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型产品,由此也带来了让人惊艳的人均GDP。
2022年,鄂尔多斯人均GDP达到25.69万元,不仅高于全国人均GDP的8.57万元,还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人均19万、18.04万元的GDP。
但无论是“暖城”,还是“中国小迪拜”,背后都离不开对传统化石能源煤炭的依赖。当下,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却受“碳”所困。
如何跳脱天赋的“舒适区”,实现可再生能源转型?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应运而生。
走进位于伊金霍洛旗的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远处转动的风力发电机为园区的企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绿电,园区内一旁是优美的厂区和智能化的新能源产品生产线,另一旁则是火热的厂房建设现场,一派活力的景象。
“零碳园区”的核心在于园区内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园区内拥有“ 风光储氢”绿色能源供应体系,80%的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20%的能源通过电网回购绿电,从而实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
远景能源方面透露,零碳产业园正在建设增量配电网,以实现更大的绿色电力直供,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园区一期电池工厂已在去年4月投产,电池生产涉及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以及电池组装这三个最主要的能源和电力消耗产业,现已全部落地。当前满负荷生产下所使用的绿色电力的占比超50%,在2025年将实现80%的绿电直接供给。”
而作为支持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零碳产业园,绿电还可以用来制氢,支持工业脱碳。
目前,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日产电芯3万只、单晶拉棒900根、单晶切片2000万片、单晶高效电池1500万片,日产值达到1亿元。到2023年底,可实现工业产值近300亿元、直接吸纳就业1.3万人。
当地一位官员兴奋的表示,“我们在零碳产业园构筑的一个新型电力系统、一套国际标准、一个能碳管理平台、五大零碳产业链集群、八大创新示范的新能源体系构想将被实现,力争到2025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零碳产业园示范样板。”
打着“煤城”印记的鄂尔多斯,如今正在擦去过往的“煤灰”,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正在成为这座城市“中国典范、世界标杆”的新名片。
2、谁把中国绿色工业革命向前推了一把?
一场推动实体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产业革命正在鄂尔多斯加速推进,而助推这场的革命的,除了鄂尔多斯资源丰富、政策扶持、自身开放程度高等加持外,更离不开远景科技集团这位零碳“领航员”。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及地区已经规划出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间点。我国也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对于企业而言, 碳中和是挑战,是责任,是能力,更是机遇。
早在2021年,远景就宣布国内最具挑战的碳中和目标——将在2022年底实现运营碳中和,2028年底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成为中国承诺最早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的企业。
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提到,“远景仅仅做一个行业先锋是不够的,更要成为零碳技术伙伴,帮助更多的企业和政府一起实现碳中和。”
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
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远景在鄂尔多斯打造了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在沙漠里矗立起了一座绿色工业的未来之城。
但中国企业应对全球贸易中的碳关税难题和碳壁垒的需求,也带火了零碳产业园这一新业态,“零碳”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和地方政府追逐的时髦标签。
所谓“零碳”或“碳中和”园区,指的是通过技术升级和交易等方式,减少和抵消园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碳排放。
但想要建好零碳产业园却并不容易。如果从无到有的技术进步称之为“从0到1”,那么从产业园到“零碳产业园”,无疑是一道“从1到0”的难题。
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会遇到各种难题,比如碳排放数据收集难,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得不到保障,难以全面充分进行审视核查以及找不到高性价比的中和的手段。
为此,从零碳产业园实践中,远景建立了零碳产业园的三大创新体系——
一是新型电力系统 ,通过智能物联网的手段将风电、光伏、储能、氢能高效地耦合在一起,并能够将能源的需求进行实时的互动。
二是零碳的数字操作系统 ,能够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和国际碳核查和认证体系结合在一起,真正能够让零碳产业园打破日益增加的国际碳关税贸易壁垒,让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三是规划基于零碳能源的绿色工业体系。
一个以零碳为核心,覆盖新型电力系统、零碳数字操作系统和绿色新工业集群的全产业链体系轮廓渐清。 由此让风电和储能成为“新煤炭”,动力电池和氢能成为“新石油”,智能物联网成为“新电网”。
截至目前,远景在射阳、苍南、赤峰、十堰、沧州、包头等地落地以绿色能源装备、零碳工业气体、电池、绿色冶金等为核心的零碳产业园,也在西班牙、沙特、印尼等国家快速复制零碳产业园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打造“绿色新工业”体系。
在张雷看来,零碳产业园不仅仅是属于远景的减碳法宝。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它也是重要的“新基建”,是培育绿色“新工业”体系的摇篮。
而作为绿色能源系统的集成者,绿色新工业体系的赋能者,绿色新工业体系的平台型企业,可以说,远景不仅推了鄂尔多斯一把,也推了中国绿色工业革命一把。
3、为什么说零碳产业园模式全世界可复制?
碳中和转型,是一场深远的产业、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它将带来深远的绿色工业革命。也将产生新的绿色贸易壁垒,重塑新的贸易规则,改变贸易关系。
在经历了地缘政治和能源危机后,全球多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系列政策进行了调整,并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碳壁垒”。
2021年能源危机的爆发,暴露了欧洲能源体系的脆弱性。欧盟吸取了能源危机的教训,提出了欧洲能源独立法案(REPower EU),这是针对欧洲地缘政治和能源危机进行的方向性、长期性的调整。
此外,欧盟还推出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也称碳关税)。以目前该机制的覆盖范围看,包括钢铁、铝、水泥、化肥、电力和氢气等。
作为中国经济当下新的增长点,中国出口的“新三样”,光伏、锂电池和电动车也未能幸免。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碳”壁垒?远景零碳产业园许就是最优解。
一方面,基于三大创新体系,远景零碳产业园能够充分利用风电、光伏和储能的解决方案实现绿电的自发自用,提高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实际上,除了煤矿资源外,鄂尔多斯也是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的富集区,开发潜力在1.2亿千瓦以上。
在零碳产业园,风、光、氢、储、荷,已经通过智能物联网像交响乐一样通过协同和合作。绿电价格实现比内蒙古工商业电价还低20%。
另一方面,在远景零碳产业园内,远景还发挥链主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携手伙伴一起碳中和,驱动更大规模的低碳转型和远景供应链的整体变革。
远景在园内布局了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重卡、电池材料、绿色制氢等上下游集成产业链。目前该园区吸引上汽红岩、华友股份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驻。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一来,远景也在用零碳产业园的模式帮助更多像鄂尔多斯一样的城市,实现高端制造落地、推动产业升级和拉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埃隆·马斯克认为,“零碳”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建立起伟大的“零碳”企业和伟大的“零碳”产业的国家,无疑将在未来几十年里引领全球经济。
一如张雷所言,伟大的公司应该是真正能够成就社会的公司,去解决重大的社会挑战,创造重大的社会发展机遇,推动重大的社会进程。
在全球绿色转型背景下,打造零碳产业园,只是实现运营碳中和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零碳”在成为企业、绿色工业体系核心竞争力之前,也要有对接国际的标准体系。
为此,2023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大会现场,远景还携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欧盟驻华标准化专家项目、德勤中国、TÜV南德、DNV挪威船级社等国内外权威机构及企业共同启动零碳国际标准建设暨绿色贸易鄂尔多斯行动,意在打造与国际、国内接轨的零碳标准,推动国际认证互信和国际绿色贸易。
远景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自己“一骑绝尘”,也从不认为碳中和这个全人类的问题单靠自己一家企业能解决,用“全球智慧解决全球挑战”才是远景的目标。
零碳产业园就是全球智慧解决全球挑战的样本。未来,随着远景携手更多合作伙伴在全球建设100个零碳产业园,终有一天能够到达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