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亚洲最大的AI软件公司和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提供商,商汤科技却在最近遭遇水逆。
作为亚洲最大的AI软件公司和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提供商,商汤科技却在最近遭遇水逆。
11月28日,美国做空机构灰熊(Grizzly Research LLC)发布针对商汤科技的做空报告,认为商汤科技正在通过高度可疑的收入循环的方式来人为地夸大收入。这些指控导致商汤股价在当日大幅下跌,盘中一度下跌9.7%,触及年内新低——1.3港元/股。对此,商汤反应还算迅速,同日便作出回应,称其毫无根据和误导性,缺乏对本公司业务模式及财务报告结构的基本理解,缺乏对本公司公开信息的全面解读。但奇怪的是,商汤并没有在公告中一一驳回灰熊报告中的负面内容,也没有提及要“追究对方法律责任权利。”
事实上,面对机构的做空,最好的回击就是良好的业绩和坚挺的股价。但显然,商汤在这方面还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营收下滑,股东急套现
业务方面,商汤在2019年就被列入美国贸易黑名单,尽管推出了新的消费产品,商汤仍面临着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竞争加剧的不确定性。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的营收分别同比增长63.30%、13.86%、36.39%、-18.97%、1.26%。在经历2018年至2021年营收的快速增长之后,商汤科技从2022年起业绩增长停滞,不仅当年营收出现下降,今年上半年营收也依旧原地踏步。与此同时,受逐一场景下的交付成本和开发成本影响,商汤科技的毛利率也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大幅下滑,从2020年最高的70.6%下降至45.3%,创下历史新低。
当商汤的营收和规模上限失去想象力,嗅觉最为灵敏的资本纷纷跑路,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阿里逐步清仓减持所持商汤科技股份,软银亦是同步减持。大股东清仓的同时,商汤的股价也一路下跌,从上市初期最高点9.7港元跌至目前1.38港元。即使在这次事件中,商汤第一时间发了澄清公告,其股价也没有大幅抬头的趋势,自11月28日开盘至12月1日收盘,商汤累计下跌4.17%。
频繁裁员却获雇主大奖
尽管商汤在半年报中表示“财务水平保持稳健”,但在半年报发布不久,《财新》就曝出商汤开启了新一轮的裁员。而这已经是商汤过去12个月内第二次大规模裁员,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商汤有5016名员工,而去年同期商汤员工总数为5943人,一年减员927人,减幅超过15%。
让人疑惑的是,这样一家持续“对组织和人才结构进行优化”的公司却在今年斩获了8项国内国际雇主荣誉。据“SenseTime商汤招聘”公众号12月1日发布的文章,今年8月,商汤科技获得福布斯中国「2023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及「2023中国年度最具数字责任雇主」双项大奖,11月商汤又荣膺领英「全球人才吸引力雇主」奖项,此外商汤还在年内获得了「2023中国十佳健康雇主」、「极帜奖2023最佳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等5项人力资源相关奖项。
为何裁员了还能获奖,或许与商汤高额的员工薪资支出有关。2018年至2023年上半年,商汤的研发支出分别为8.49亿元、19.2亿元、24.5亿元、36.14亿、40.14亿,其中70%以上的费用用于给研发人员发工资。然而,商汤对员工大方,对高管更加大方。2020年,商汤科技核心创始团队徐立、王晓刚、徐冰三人的薪酬总计分别为3.56亿元、1.62亿元、1.61亿元,2021年三人薪酬分别为5.22亿元、3.81亿元、3.1亿元,合计12.13亿元。但是,2022年年报中,商汤不再披露上述三位高管的薪酬,而是以“获最高薪酬的五位个别人士”代替,巧合的是,5人名单中不包括董事徐立、王晓刚、徐冰三人。
这何尝不是新时代的“掩耳盗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