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富豪接力减持背后

摘要:经历十余年的“明争暗斗”,姚小青终于拿回了公司的控制权。

姚小青是红日药业的创始人。

红日药业全称是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制药企业。

目前,该公司已发展成一家横跨现代中药、化学合成药、生物技术药、药用辅料和原料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及基因检测等诸多领域的医药集团。

公开资料显示,红日药业从2006年到2021年15年的时间营收累计增长135倍,净利润15年累计增长92倍。

公司业绩不断增长的同时,公司实控人董事长姚小青以及其子姚晨却在近两年多次减持公司股票。

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01

姚小青是一位非常低调的亿万富豪。

关于他的早年经历鲜少出现在媒体报道之中。

资料显示,姚小青1965年出生在天津,传言称,他出生在一个普通职工家庭。

1988年,姚小青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当了一名医生。

在从医工作当中,姚小青发表过很多关于医学方面的学术论文。

随后他获得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学位,百度百科虽显示他是博士学历,但未查询到具体院校。

在EMBA期间姚小青认识了不少商界的同学,在与同学的交谈中,姚小青对下海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个世纪90年代,正是“下海”的黄金年代,媒体上、报纸上都是关于创业致富的内容。

在同学以及媒体的渲染下,姚小青终于耐不住寂寞,选择了离开人人羡慕的医生职业。

1996年,姚小青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红日制药厂。

彼时的红日制药厂是一家只有二三十人的部队家属工厂,因经营不善已面临破产倒闭。

看到药厂破烂不堪的窗户以及返碱腐化的地砖,姚小青陷入了沉思。

不过,在内心一番争斗下,下海创业的决心战胜了一切。

在姚小青看来,医药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行业,自己在医学制药方面也有天然的优势。

最终,姚小青下定决心以100万的价格收购了红日制药厂。

有传言称,姚小青收购红日制药厂的资金一大部分来之大通集团的李占通。

也有传言称,大通集团曾是姚小青创业为解红日药业危机而引入的“白衣骑士”。

无论是以哪种方式入股,都为日后双方争夺控制权埋下了伏笔。

公司成立后,姚小青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02

创业之初为了能在医药行业站稳脚跟,姚小青将目光瞄准了风险小、见效快的仿创药。

凭借对脑复康注射液和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这两种普药的创新,濒临倒闭的红日制药厂开始有了起色并实现了盈利。

1998年,公司利润达800万元。一年后,利润再次翻倍创下了1700万元的佳绩。

然而,到了2001年,红日药业迎来了第一个严冬。

彼时,国家发改委开始对药品价格进行调整,红日药业的脑复康注射液价格降幅达到80%。

以仿创为主导的红日药业受到重创,公司陷入绝境。

最困难时期,红日药业负债高达4600万元,账面仅剩5万元。

“生存下去”成为了姚小青最大的心愿。

“为了节约资金,公司取消了供暖。为了取暖,办公室所有人开始穿着军大衣办公。”

这次政策的转变也让姚小青明白,想在激烈的竞争之中生存,公司必须拥有坚硬的基石,构建一条护城河。

为了红日药业拥有技术壁垒和自主的核心优势,姚小青经过朋友介绍,结识了医药领域的多位专家,并与他们达成了合作。

在共同努力下,红日药业终于研制出血必净注射液技术,面对危重患者常见的脓毒症和多脏器衰竭病症有效率超过85%。

当然,该领域研发并不止红日药业一家,想获得血必净注射液技术绝非易事,但正处于生死边缘的姚小青只能放手一搏。

2002年,姚小青带领公司举债融资。

经过一番百折不挠的洽谈,红日药业最终战胜了多个大型制药企业,获得了血必净注射液20年专利权。

次年,“非典”突袭,这让正经历至暗时刻的红日药业等来了转机。

由于“非典”治疗与其产品吻合,血必净注射液被列为首选的治疗药品之一,并顺利进入食品药品审批的”绿色通道“,成为同类中首款允许上市的新药。

凭借着该技术,红日药业顺利度过危机。

2006年,红日药业营业收入达到5622万元,利润再次拉升至736万元。

此后的几年,红日药业逐渐在全国6000多家制药企业中脱颖而出,跻身制药领域“第一梯队”行列。

随着公司经营进入正轨,红日药业进入资本市场也被提上了日程。

2009年10月,姚小青迎来了人生高光时刻。

红日药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并以每股60元的定价创下了中国A股市场的定价记录。

红日药业成功上市,身为公司创始人的姚小青也迈入了“亿万”富翁的行列。

根据首日发行价计算,姚小青身价接近8亿元。

03

不过,招股书的公开也掀开了一场长达十余年的控制权之争大戏。

根据公司招股书,2000年红日药业整体变更设立时,大通集团就已经是持股60%的第一大股东,而姚小青持股仅为15%。

经过几次股权转让,到了2009年公司上市后,大通集团持有37.1%的股份(大通集团实控人李占通通过大通投资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48.24%的股份),李占通拥有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席位的二分之一,姚小青持股上升到33.93%。

然而,两者之间的股权之争并没有因公司上市而终止。

此后,红日药业有过三次增发和一次股权激励,增发后两者的股权均有所减持。

截至2016年末,大通集团直接持有21.19%的股份,姚小青持有18.22%的股份。

2018年,一直牢牢掌握红日药业控股权的大通集团开始退出。

同年6月,大通集团与北京高特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高特佳)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拟向后者转让占公司总股本10%的股份,转让后大通集团仍持有11.19%的股份。

同时,大通集团也将拥有21.19%的表决权转让给高特佳。

不过,由于期间发生变故,经过几番运作后,大通集团将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了天津星泽睿成投资合伙企业。

而对于姚小青来说,无论谁接盘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股权变更后姚小青成为了公司实际控制人,并得到了大通集团声明支持。

为了加固控制权,姚小青与多年的合作伙伴孙长海组成控制同盟,并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

彼时,姚小青持有红日药业18.23%股权,孙长海持有0.9%,姚小青之子姚晨持有1.57%股权,三人合计持有红日药业20.7%股份。

然而,在姚小青拿回控制权不到半年后,红日药业股权再次发生变故。

2018年11月27日,红日药业公布关于股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及第一大股东拟发生变更的消息称,兴城集团将持有公司16.195%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姚小青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15.952%股权。

股权穿透显示,兴城集团则由成都国资委全资控股。

至此,成都国资委接盘结束了红日药业长达十余年的实控权“拉锯战”。

04

此后,姚小青便开启隐身模式,消失在媒体大众的视野。

2022年6月,红日药业(300026)公告称公司股东姚小青于2021年7月19日至2022年6月7日期间,累计减持公司股份约3289.94万股,减持比例为1.10%。

一个月后,姚小青再次宣布减持计划。

据深交所官网,2022年7月12日,红日药业董事姚小青通过竞价交易,减持公司31.43万股,成交均价7.47元/股,减持234.78万元。

有趣的是,红日药业内部还上演了减持接力赛。

在减持方面,其子姚晨持股从最初的1.57%降至0.39%。

在董事长父子的带动下,红日药业的其他高管们也开始频繁减持套现手中股票,2022年伊始,包括陈瑞强、李春旭、郑丹在内的5名高管先后减持公司股票。

姚小青的减持一直延续到今年。

今年6月,姚小青再次宣布减持计划,将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0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套现约1.7亿元。

据媒体统计,仅2022年6月7日至今年2月15日,姚小青就合计减持了近0.59亿股股份,套现超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红日药业营收从2006年5622万元到2021年增长至76.71亿元15年的时间营收累计增长135倍,净利润从200年的736.2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6.873亿元,15年累计增长92倍。而红日药业2009年上市后,累计涨幅仅为3倍。

事实上,近两年红日药业业绩增长大不如前。

财报显示,2021年红日药业进入鼎盛期,营收达76.71亿元。

到了2022年,则下降至66.50亿,利润从2021年的6.873亿元下降至6.242亿。

而红日药业销售毛利率自2008年至2023年一直在55%-85%左右徘徊,近几年处于低值区域。

其中,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57.73%,到了2023年公司毛利率再次下降仅有55.33%。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半年报数据,红日药业仍有14.88%股份处于质押状态。

其中,第一大股东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质押2.44亿股公司股份,占其全部持股的40.10%。

截止目前,红日药业目前市值133.38亿元,截止今年6月发布减持计划前,姚小青持有红日药业股份约为3.07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约为10.24%。

内容来源: 栗滴科技

作者:郭超


注:本文转载自栗滴科技,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