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炒鞋到放贷,得物盯上了年轻人的口袋?

摘要:得物,这个坐拥上亿年轻用户的电商平台,如今正式进入了消费金融领域。

得物,这个坐拥上亿年轻用户的电商平台,如今正式进入了消费金融领域。经过一场豪掷8亿的收购,得物成功将四川瀚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收入囊中,并将其更名为四川佳物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亿元。这一举措标志着得物将正式涉足自营消费金融业务,不再仅仅是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服务。

得物从炒鞋平台起家,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逐渐拓展出了多品类的电商业务。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得物曾因炒鞋引发加杠杆质疑和提供分期付款引发诱导过度消费质疑而陷入争议,但这些并没有阻止得物的快速发展。如今,得物已经成为了全国第八大电商平台,其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亿大关。

对于此次拿下小贷牌照,得物似乎早有准备。据禾木财经透露,得物与数禾COO文嘉达成了高达500万的年薪协议。文嘉是消金圈的资深高管,此次出任得物金融CEO也是众望所归。在消费金融领域,得物将面临一场硬仗。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的消费金融平台,竞争异常激烈。得物想要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就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得物分期利息相对较高。对于用户而言,选择使用得物分期购的成本会比使用其他支付方式要高一些。这或许将成为得物自营消金业务的一个短板,需要得物在未来的发展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从炒鞋到放贷

得物,这个在国内潮鞋市场独领风骚的平台,其成长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毒APP到得物,这个过程中充满了球鞋文化的交流、社区的互动以及交易平台的转型。得物从小众的球鞋市场走向大众视野,离不开炒鞋热的推动。

那几年的炒鞋狂潮,让得物成为了一个充满套利空间的生意。例如,一款名为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官方售价仅为1499元/双,但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却被炒到了12000元,甚至在2019年达到了70000元的高价。这种官方价与二级市场之间的巨大价差,让炒鞋成为了一门具有巨大利润的生意。

得物在2019年4月完成A轮融资后,估值达到了十亿美元。这个估值不仅仅是对得物商业模式的认可,更是对其在国内潮鞋市场地位的肯定。2020年1月1日,“毒”更名为“得物”,寓意着“得到美好事物”。这一更名不仅体现了得物对于自身定位的转变,也预示着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得物不再仅仅是一个球鞋交易平台,而是逐渐拓展了品类,增加了服装、配饰、手表、美妆、手办等潮流消费品类,成为了一个针对年轻人的潮流电商平台。

数据显示,得物APP上“90后”在全平台用户中占比超过80%,这充分说明了得物对于年轻用户的吸引力。 

得物的金融梦想也早已实现。早在2020年末,得物就推出了第一款消费分期产品“佳物分期”,现更名为“分期购”,最高授信额度达到了50000元。该服务合作的机构包括360数科、浦发银行、无锡锡商银行、顺丰速运、重庆富民银行等。

除了信用消费服务,得物还推出了线上借款服务,既满足APP消费用户的需求,也适用于广大借款人。借款额度最高是200000元,年化率(单利)7.2%-24%,放款方由平安银行、马上消费、百信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和银行组成。

如今,得物又拿下了小贷牌照,正式开启自营金融业务。 

然而,得物的商业模式一直饱受争议。由于炒鞋的不理性消费行为以及一系列证券化操作,得物曾被监管点名批评。尽管得物提出了“鞋穿不炒”的口号,但在2020年末,得物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出消费分期贷,欲最大限度挖掘年轻人能为平台提供的价值,再次引发了争议。

此次拿下小贷牌照后,得物又陷入了业务合规性的争议。有观点认为,得物虽然拿下了小贷牌照,但是没有支付牌照,这一行为或许并不合规。据了解,用户在得物购买商品后,货款的收款方是得物账户。这就意味着货款必须先经过得物才能到商家手中,这实际构成了“二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217号文件将“二清”定义为两类,一种是收单型二清:“以平台对接或‘大商户’模式接入持证机构,留存商户结算资金,并自行开展商户资金清算”;另一种是网络支付型二清:“采取平台对接或‘大商户’模式,即客户资金先划转至网络平台账户,再由网络平台结算给该平台二级商户”。按照这个定义,得物属于第二类。监管部门之所以要防范“二清”,是因为这让资金结算多出了一道流程,而无证机构又对这笔结算资金的管理占据主导地位,便会增加挪用资金或者经营不善的风险,最终导致损害平台商户利益。 

总的来说,得物作为一个针对年轻人的潮流电商平台,如果开展高利率的贷款是否会损坏自身的客户利益,导致因为利率过高而导致客户的投诉给主营业务是否带来影响目前尚且未知。

内容来源:消金财经


注:本文转载自消金财经,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