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大仍未走出“财务造假”阴影

曾因连续五年财务造假,累计虚增营收230多亿,虚增净利润20多亿而带上ST帽子的金正大在整改3年后于2023年7月顺利摘帽,然而,让投资者没想到的是,“正名”一年后的金正大股价仍在一块五上下徘徊,甚至还不如摘帽前夕。截至6月26日,金正大收盘价为1.31元/股,而在摘帽前的2021年6月,金正大的股价并未低于1.4元。

这是怎么回事呢?

从基本面分析,“摘帽”后的金正大业绩依然萎靡不振。年报显示,2023年金正大实现营业收入85.49亿元,同比下降了约14%,扣非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近70%。到了2024年一季度,营收状况进一步恶化,一季度营收仅19亿元,同步下滑超27%。利润方面,虽然金正大报告期内成功实现扭亏为盈,但2600万元的净利润里有将近一半是政府补助。

值得注意的是,在营收下滑的情况下,金正大2024年一季度的营销费用却反而大增43.15%,同时管理费用也增长了21.23%。对此,金正大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销售费用较同期增加主要原因为本期市场投入增加;管理费用较同期相比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一季度开机率较低,停机车间费用较同期增加。”

事实上,金正大不止一季度开机率低,2023年整体的产能利用率都远远不及同行。今年5月,曾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易上提问,“年报显示,公司复合肥产能利用率为40%,新型肥料产能利用率仅为12%。而史丹利复合肥的产能利用率为57%,新洋丰复合肥利率为50%。为何公司的产能利用率比同行公司相比差距如此之大。”对此,金正大董秘回复称“受非标事件影响,公司销量出现下滑,产能利用率降低,近两年公司产销量已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增长率较低,尚未恢复到前期水平,下一步公司将以营销突破为中心开展工作,提升产品销量,增加开机率。”

雪上加霜的是,金正大的2023年财报又被会计师事务所出示了保留意见。中兴华事务所指出,截止2023年年底,金正大因出具承兑汇票和开展保理及保兑仓业务而承担付款责任形成其他应收款13.46亿元,公司对此计提了10.68亿元坏账准备。但中兴华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判断上述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坏账准备计提的充分性及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这可吓坏了投资者,难道又是财务造假?正当大家以为证监会的问询函已是板上钉钉的时候,金正大的反馈意见来了,公司董事会、管理层表示高度重视保留意见,已经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消除上述事项的影响。

2024年4月30日,公司收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2024)鲁民终 462 号),经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就原告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与公司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纠纷一案进行了裁定,驳回原告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的起诉。公司根据裁定结果冲回相关挂账的应付票据和其他应收款 3.48 亿元,同时转回针对该笔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

3.48亿有了着落,剩下的9个多亿也被股东大会核销。2024年5月24日,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核销因出具承兑汇票和开展保理及保兑仓业务而承担付款责任形成的其他应收款 9.98亿元。

至此,13.46亿元的应收款都有了去处。5月28日,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报告称金正大公司2023 年度审计报告保留意见所涉及事项的影响已消除。

然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投资者们对于屡次被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意见的金正大还能重建信任吗?

出品|华博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