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5日和9月30日,相继有投资者到苏州银行采访调研,了解苏州银行的发展状况。
9月25日和9月30日,相继有投资者到苏州银行采访调研,了解苏州银行的发展状况。
其中,有投资者询问苏州银行如何应对个人经营贷抵质押物价值下跌可能产生的风险,而苏州银行对此回复称,本行主动加强个人经营贷客户的风险管控,注重对客户资信、生产经营及还款稳定性的持续监测,加强对经营主体、借款人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情况的跟踪分析,持续关注第一还款来源的稳定性。对于第一还款来源不足的,及时采取追加担保、逐步压降授信金额等方式防范风险。抵质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是风险缓释的重要手段,本行持续加强对抵质押物价值的跟踪监测,综合第一还款来源情况分析整体业务风险,加强相关业务的跟踪监测和检查频率,积极化解客户潜在风险。
苏州银行并未直接回答投资者的提问,而是整体讲述了苏州银行对个人经营贷客户的风险管控政策。事实上,该投资者的提问恰好切中了苏州银行发展经营的一个痛点。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苏州银行不良率为0.84%,与年初持平。但是从贷款构成来看,苏州银行的资产质量分线是。其中,次级类贷款从2023年同期的11.95亿元下降至5.89亿元,在贷款中的占比从0.41%下降至0.18%;可疑类贷款从3.19亿元上升至11.06亿元,占比从2023年同期的0.11%大幅上升至0.34%。
而从贷款种类来看,截至2024年6月末,苏州银行的公司贷款不良率0.64%,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但是个人贷款的不良率却从年初的1.02%上升至1.33%,其中,个人经营贷款的不良贷款余额增长了6.61亿元,不良率从1.51%大幅上升至2.27%,是苏州银行所有类型贷款中不良率最高的。
该投资者之所以关注个人经营贷抵质押物价值下跌的风险或许正是因为该类贷款的不良率大幅上升,对苏州银行能否收回贷款表示担忧。
不仅如此,苏州银行的业绩表现也存在隐患。2024年上半年,苏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3.88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归母净利润29.53亿元,同比增长12.1%。
自2020年以来,苏州银行的营收增长速度就跌破10%,到2023年更是下滑至0.88%,苏州银行进入了低速发展期,部分原因与银行业整体萎靡有关,净息差下行导致银行创收困难。
不过即便如此,苏州银行此前利息净收入还是保持了若干年的正增长,但是在2024年上半年却出现了下滑。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苏州银行实现实现利息净收入41.50亿元,同比下降3.04%;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74亿元,同比下滑19.95%。
苏州银行尽管两大主要业务下滑,营收和净利润却能实现正增长,主要是因为投资收益的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增加,以及信用减值损失下调。2024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苏州银行的投资收益为11.82亿元,同比增长19.04%;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2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849.06%;信用减值损失为4.99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5.74%。但是,这也导致外界怀疑苏州银行存在调节净利润的嫌疑。
此外,苏州银行近几年频繁的人事变动也引发了外界对苏州银行长远发展的担忧。据统计,2022年苏州银行高管发生了27次人事变动,2023年发生35次人事变动,2024年以来发生了10次人事变动。据悉,自2023年以来,苏州银行的高层领导仅副行长李伟一人未发生变更,但是已经不再兼任董秘,该行董事长、行长、监事会主席、其余三名副行长、董秘和行助均已经完成更换。
有评论指出,管理层的频繁变更并不利于银行的长期稳健经营。
不过,苏州银行的股东还是对该行有信心。10月10日,苏州银行发布公告称,收到本行第一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国发集团于2024年9月19日至2024年10月8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增持该行股票14,775,212股,占截至2024年9月30日本行总股本的0.40%。(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