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老牌公募 中邮基金为何掉队?

摘要:从2015年至2024年这十年,中国公募基金规模实现了由8.4万亿向32.83万亿的跨越式增长,不少公募基金公司资产规模翻了几番。到2024年末已有60家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还有8家已经进入万亿俱乐部。


从2015年至2024年这十年,中国公募基金规模实现了由8.4万亿向32.83万亿的跨越式增长,不少公募基金公司资产规模翻了几番。到2024年末已有60家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还有8家已经进入万亿俱乐部。

然而,面对这样历史性的机遇,也有部分基金出现了掉队。中邮基金作为一家成立有十八年之久的老牌公募,在过去十年规模几乎没有增长。

截至2024年末,中邮基金规模为619.03亿元,这比2015年末的789.30亿元还少了170亿元。而在此期间,中邮基金的人员规模从171人增加至280人。也就是说,人员的增加并未带来相应的规模增长。

2015年中邮基金的人均创收为474.91万元,人均创利为191.11万元;而到2023年底,中邮基金人均创收降至185.73万元,人均创利更是大幅下跌至25.4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几年中邮基金管理人员大幅增加,高管人员从原先的4人增加至13人,财务人员从4人增加至10人,合规人员则从7人增加至14人。

管理团队膨胀的直接结果是导致薪酬开支的增长。据财报披露,2023年中邮基金员工人均薪酬是67.89万元,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人均为161.43万元,其中9名关键管理人员的薪酬总和高达1452.95万元,这一数字比中邮基金2024年上半年创造的归属于股东净利润1249.84万元还高出203.11万元。

不过,中邮基金在配备了百万年薪高管团队后,管理依旧是左支右绌。在中邮基金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两起经典的“老鼠仓”案例。2014年初,管理中邮核心优选的基金经理厉建超被查出利用内幕信息趋同交易金额9.15亿元,获利1682.8万元,最终厉建超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700万元。这是全国首例以“情节特别严重”定罪的老鼠仓判例。

此后,在2019年号称“中邮三剑客”之一的邓立新也被查出“老鼠仓”,涉及成交金额34.7亿元,非法获利5507万元。

两起“老鼠仓”案例暴露出中邮基金内部治理存在的缺陷。在2023年9月,中邮基金还因为公司治理、合规内控和人员管理等制度不完善等违规违法行为被北京证监局采取暂停受理公募基金产品注册六个月的行政监管措施,这也是中邮基金近年来规模不增反降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中邮基金质地并不差,股东背景更是实力非凡。2024年中报显示,中邮基金的第一大股东为首创证券,持股比例46.37%,而首创证券背后则是北京国资。第二大股东为中邮证券,持股28.61%,这是中国邮政集团的子公司,第三大股则是日本知名银行三井住友。在中邮基金前十大股东中,有7大股东均为券商。

这样的股东背景,理论上更容易发挥协同效益,做大做强。不过中邮基金业绩表现属实有些拉胯。

中邮基金成立于2006年,第二年便碰上了A股史上最大一轮牛市。2007年,中邮核心成长混合以近150亿元的首募规模横空出世,成为市场顶流,仅一个季度其规模飙升至481.74亿元,创下公募基金史上的高光时刻。不过,中邮基金未能兜住这份辉煌。

中邮核心成长混合自2007年开始至今,一共换了19次基金经理,几乎达到了每年一换的节奏,业绩却每况愈下。截至3月25日, 该基金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48.09%,同类排名106/106。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中邮核心成长已经累计亏损超过100亿元,规模已降至25亿元左右。

到2024年末,中邮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已只剩下1只产品,规模为0.59亿元,混合基金规模34只,规模为137.84亿元,主动权益投资短板十分明显。(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AI财评
【中邮基金困局:治理失效拖累规模增长的典型案例】 从财经视角看,中邮基金的问题本质是公司治理与激励机制的双重失效: 1. **规模停滞的深层矛盾**:十年间公募行业规模增长近300%,而中邮基金逆势缩水21.5%,暴露出其未能抓住资管行业黄金发展期。人员扩张(+64%)与规模萎缩的剪刀差,反映管理效率低下,人均创利暴跌87%至25万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 **治理缺陷的代价**:两起"老鼠仓"案件涉及43.85亿元交易额,暴露内控形同虚设。2023年被监管暂停产品注册6个月,直接阻断规模扩张通道,显示合规短板已实质性影响经营。 3. **资源错配的恶性循环**:高管薪酬(人均161万)超过同期净利润,说明薪酬体系与业绩严重脱钩。股东背景(北京国资+邮政系+日资)的协同效应未兑现,反映战略执行能力薄弱。 启示:公募行业马太效应加剧背景下,治理失效的机构将加速边缘化。中邮案例警示:牌照红利褪去后,合规内控与绩效文化才是资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注:本文转载自远见资本局,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