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刺激楼市成“常规动作”,义乌何以两天抢光8000万?

摘要:2025年3月28日,义乌市发布了《关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购房的通知》,推出购房补贴新政,涵盖首次置业补贴、多孩家庭补贴、住房公积金政策优化等多项措施。

来源 | 中访网

作者 | 一杭工作室

2025年3月28日,义乌市发布了《关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购房的通知》,推出购房补贴新政,涵盖首次置业补贴、多孩家庭补贴、住房公积金政策优化等多项措施。

政策一经推出,8000万元的补贴额度在两天内被抢光,引发广泛关注。义乌的购房补贴政策,既是地方政府应对房地产市场压力的短期手段,也是吸引人口、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长期布局。

1

2025年全国楼市政策密集出台

今年以来,各地稳楼市政策持续加码。据中指院监测,今年以来,全国超110省市(县)出台政策超170条,其中两会后落地政策超60条,政策优化主要集中在调整公积金贷款、加大购房补贴力度、推动税费优惠、创新探索购房模式等方面。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公积金政策成为撬动市场的第一杠杆。3月中旬,深圳突破公积金贷款上限,通过首套上浮、多子女叠加等组合拳,使保障房贷款额度达到231万元的行业新高。北京试点公积金直付房租,济南等18城将二套房公积金首付降至20%,政策工具箱不断丰富。在公积金贷款政策优化方面,超30省市进行了首付比例下调、提高贷款额度等调整。

购房补贴更加精准且更具创新性。例如,郑州对顶尖人才开出300万元补贴,无锡将购房优惠与马拉松赛事挂钩,苏州、南京则推出“低月供”“青鑫贷”等金融创新产品。

此外,多地还在探索多种创新购房模式,包括通过金融工具减轻购房者还款压力等。3月10日,苏州推出了“三低一宽”特色化金融产品(低首付、低利息、低月供、宽期限),创新设置了低月供方案,缓解购房者初期资金压力。此后,南京也推出类似的“鑫青贷”,支持降低前期还款压力。

而在一系列大力度政策推动下,各地楼市出现好转迹象。楼市整体延续止跌回稳态势,中指院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深圳新房网签成交面积同比增长超80%,上海、广州、杭州、宁波、南京等城市同比增长均超20%。

2

义乌新政有何不同?

全国各地都在紧锣密鼓的“救市”,力度也只增不减,为何偏偏义乌的新政引人关注?

2025年3月28日,义乌市正式发布《关于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购房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内容,义乌市不仅为首次购房者提供一定额度的补贴,还特别针对多孩家庭推出了专项购房补贴政策。具体而言,符合国家全面两孩、三孩政策实施后生育的家庭,在购买一手新建商品住房时,两孩家庭可享受每套10万元的补贴,三孩家庭则可获得每套20万元的补贴。尤为引人关注的是,首次置业补贴与多孩家庭购房补贴可叠加使用,但每套房屋的补贴总额度不超过25万元。此次补贴总额度设定为8000万元,遵循“先购先得,用完即止”的原则。

从短期效果来看,义乌的购房补贴政策迅速显现了其市场拉动作用。

据报道,此政策一经推出,8000万元的补贴额度在短短两天内即被抢购一空。这种先购先得的机制极大地激发了购房者的紧迫感,促使市场迅速作出反应。数据显示,2024年义乌新房库存去化周期长达18个月,部分乡镇楼盘甚至面临滞销困境。而此次补贴政策精准聚焦于总价350万元以下的房源,这些房源正是当前库存的主力军,因此政策的实施在短期内有效缓解了库存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义乌的购房补贴政策并非仅仅着眼于短期的市场刺激,而是地方政府在吸引人口、优化城市结构方面所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布局。

政策设计中,义乌市取消了户籍和社保限制,使得补贴政策能够惠及大量外来人口。同时,通过推出多孩家庭购房补贴,将“生育补贴”巧妙转化为“买房折扣”,不仅降低了生育成本,还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积蓄了消费潜力。这种“以房留人”的策略,深刻体现了地方政府在吸引人口、优化人口结构方面的深远考量。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在人口红利逐渐下降、城市发展转向存量时代的背景下,每一个城市能否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吸引并留住人口,特别是年轻人。而义乌的购房补贴政策,正是通过降低住房和生育成本,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将前期发展红利让渡给购房者、降低生活成本的举措,无疑具有极高的眼光和长远意义。

AI财评
**财经视角点评:义乌购房补贴新政的短期刺激与长期博弈** 义乌购房补贴新政以“精准滴灌”方式激活市场,两天内消化8000万元额度,短期去库存效果显著。其政策设计有三重深意:一是通过“首次置业+多孩补贴”叠加(上限25万元),定向撬动350万元以下刚需盘,缓解结构性库存压力;二是取消户籍限制,吸引外来人口,对冲本地人口红利衰减;三是将生育激励嵌入房产政策,降低家庭综合成本,形成“以房促生”闭环。 当前地方财政承压背景下,义乌此举实为“以短期让利换长期税基”。8000万元补贴若带动约30亿元房产交易(按每套25万补贴测算),可拉动土地出让金、契税等收入,同时培育未来消费人口。但需警惕两个风险:一是补贴退坡后的需求断层;二是低总价房源集中去化可能加剧区域房价分化。这一案例折射出三四线城市在“抢人大战”中从“给户口”到“给资产”的策略升级,后续效果取决于产业配套与公共服务能否同步跟进。
注:本文转载自一杭工作室,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