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财经数据

苏州银行让财政局"掌舵",城商行在赌什么?

摘要:6月30日晚间,苏州银行发布一则公告:公司将由无实控人状态变更为有实控人,



来源|中访网

责编|李晓燕

6月30日晚间,苏州银行发布一则公告:公司将由无实控人状态变更为有实控人,公司第一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发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东吴证券,合计持股比例从14%攀升至15%,成功触及5%整倍数这一关键节点。自此,国发集团荣升为控股股东,背后的苏州市财政局则成为苏州银行的实际控制人。



城商行中的“另类”选择

在当下的上市银行阵营里,尤其是上市城商行,苏州银行的这一转变显得颇为“另类”。目前,大多数上市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倾向于保持无实控人状态。监管部门对上市银行实控人的监管规定向来严格,实控人与银行之间的交易存在诸多红线限制,这使得许多银行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无实控人模式。

苏州银行却反其道而行之。与杭州银行的发展路径对比,这种差异更为明显。杭州银行上市时实控人为杭州市财政局,可在2023年2月,杭州市财政局及其一致行动人解除一致行动关系,杭州银行摇身一变成为无实控人银行。而苏州银行上市时无实控人,如今却走向了有实控人的道路。两座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城市的城商行,实控人路径却背道而驰,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国发集团与苏州银行的不解之缘

国发集团与苏州银行的渊源,可追溯至2009年,彼时国发集团就出资入股了苏州银行的前身江苏东吴农商行,自此开启了长达十多年的紧密合作。2019年8月2日苏州银行成功上市,国发集团以9.00%的持股比例成为重要股东之一。此后,通过分红、增持、划转等一系列资本运作手段,截至2025年6月26日,国发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苏州银行总股本的14.73%。2025年6月27日,国发集团再度发力,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苏州银行股份,使得合计持股比例稳稳达到15.00%,成功实现了对苏州银行实控权的变更。

此次增持计划其实早有端倪。2025年1月,苏州银行发布国发集团3亿元增持计划,最终国发集团超额完成任务。2025年1月14日至6月26日期间,国发集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可转债转股的方式,累计增持苏州银行股份1.18亿股,占最新总股本的2.63%,增持资金高达8.56亿元。增持完成后,国发集团直接持有苏州银行6.55亿股股份,占最新总股本的14.65%。



实控权变更的背后逻辑

苏州银行变更实控权,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有着充足的理由支撑。从股权结构来看,苏州银行股权较为分散,国发集团持股比例显著高于其他股东,且前十大股东中不存在其他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这为国发集团掌控大局奠定了基础。在对股东(大)会的影响上,国发集团也具备足够的话语权。统计显示,2023年1月1日至今,苏州银行股东大会的平均有表决权出席率为39.2462%,以国发集团增持后的15.00%持股比例计算,再结合苏州银行股权分散的特点,国发集团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在董事会层面,国发集团同样影响力非凡。目前苏州银行董事会由13名董事构成,国发集团通过苏州银行领导班子和党委成员组织关系管理4名执行董事,又通过所持股权对2名非执行董事进行提名,其管理或提名的董事占苏州银行董事总数的6/13,占非独立董事的3/4,能够对苏州银行董事会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此次权益变动事前已取得苏州市财政局批复同意,国发集团持股中资商业银行15%以上股东资格也事前经过江苏金融监管局核准,一切程序合规合法。

对苏州银行未来发展的影响

实控权的变更,无疑将给苏州银行的未来发展带来诸多影响。从积极方面来看,苏州市财政局成为实控人后,苏州银行在获取政府资源、政策支持等方面或许将更具优势,有助于其在当地市场进一步深耕细作,拓展业务版图,提升市场份额。例如在参与地方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中小企业和民生领域时,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源配套,从而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然而,这一转变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如何在新的实控人架构下,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避免行政干预对银行市场化运作的影响,将是苏州银行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同时,在监管日益严格的大环境下,如何平衡好与实控人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业务合规稳健发展,也考验着苏州银行的管理层智慧。


注:本文转载自中访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