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阴银行(002807.SZ)于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成绩单,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投资收益成为突出亮点,
来源|中访网
责编|刘佳琪
江阴银行(002807.SZ)于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成绩单,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投资收益成为突出亮点,但个人贷款业务的持续缩水也引发关注,为其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投资收益暴增,业绩增速可观
8月16日,江阴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总资产达2075.77亿元,同比增长11.15% ,彰显出规模扩张的强劲态势。在营收与利润层面,表现更是可圈可点,营业收入实现24.01亿元,同比增速10.45%;归母净利润达到8.46亿元,同比增长16.63% ,这样的增速在行业内颇具竞争力,也使得市场对其发展前景充满期待。
仔细剖析营收结构,投资收益无疑是最大的功臣。上半年投资净收益高达8.82亿元,不仅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8.78亿元 ,同比增幅更是达到惊人的81.48%。在2024年,投资净收益占营业收入的22.16%,而到了2025年半年末,这一比例跃升至36.72% ,成为推动营收增长的核心力量。对比同处江苏的A股上市城商行张家港行和苏农银行,江阴银行投资收益占比的提升速度令人侧目,凸显其在投资业务上策略调整的成效。
江阴银行投资收益的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从市场环境来看,近年来债券市场行情波动,为银行的投资操作提供了空间。江阴银行敏锐捕捉时机,通过合理处置投资资产,将非短期持有债券集中卖出兑现,成功实现“落袋为安”。例如在2025年一季度,债券市场大跌,该行抓住机会,当期债权投资处置收益增加,一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大增143.55% ,为上半年的高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个贷业务失速
然而,在投资收益大放异彩的背后,江阴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却陷入困境。个贷规模连续两年缩水,从2023年6月末的229.76亿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216.7亿元,再到2025年上半年末的205.07亿元 ,下降趋势明显。与之相伴的是个贷利息收入的负增长,2025年上半年个贷利息收入为4.22亿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的5.17亿元 ,减少了9503万元,降幅达18.37% 。
个贷业务的萎缩,一方面与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变化相关。当前经济形势下,居民消费和购房意愿相对谨慎,贷款需求有所下降。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大型银行凭借品牌、资金成本等优势,在个贷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挤压了像江阴银行这样的中小银行的生存空间。此外,江阴银行自身在个贷产品创新、客户服务优化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未能有效吸引和留住客户。
在降息周期下,净息差不断收窄,银行业普遍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来对冲息差压力。江阴银行公司贷款规模从2023年6月末的737.61亿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949.02亿元 ,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但个贷业务的持续下滑,使其难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影响了整体业务的均衡发展。
补齐短板,稳健前行
投资收益的高增长为江阴银行带来了短期业绩的亮眼表现,但从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个贷业务的困境亟待解决。个贷业务作为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板块,关乎银行的客户基础、收入稳定性以及市场竞争力。江阴银行必须深入分析个贷业务下滑的深层次原因,制定针对性策略。
在产品创新方面,应结合当地经济特色和居民需求,开发个性化、差异化的个贷产品,如针对当地小微企业主的经营性贷款、满足居民改善型住房需求的房贷产品等,以提升产品吸引力。同时,加强数字化转型,优化线上贷款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和客户体验,借助金融科技手段精准营销,拓展客户群体。
加强风险管理也至关重要。在个贷业务扩张过程中,要严格把控贷款质量,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避免不良贷款率上升。通过提升风控水平,增强市场对其个贷业务的信心,为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