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财经数据

朱韬上任一年,新网银行半年报亮了?

摘要:回溯2024年,新网银行的经营轨迹曾呈现明显反差。

来源|中访网

责编|何诗韵

近期,上市企业半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当红旗连锁在其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提及参股机构经营数据时,新网银行的业绩表现意外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这家曾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的民营银行,在新任董事长朱韬履职满一年之际,交出了营收、净利润双位数增长的成绩单,资产规模亦保持稳健扩张,其背后的经营策略调整与战略聚焦,为民营银行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观察样本。

回溯2024年,新网银行的经营轨迹曾呈现明显反差。彼时该行全年营收突破63亿元关口,同比增幅达16.07%,营收规模的持续扩大彰显业务拓展的积极性;但与之相悖的是,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9.7%,仅为8.11亿元,“增收不增利”的矛盾凸显。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净利润水平较2019年11.33亿元的历史峰值存在显著差距,此后数年的业务调整期里,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盈利质量,成为摆在管理层面前的核心课题。

转折始于2024年6月的管理层变动。因原董事长王航工作调整,新希望集团党委副书记、新希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韬正式接棒,成为新网银行第五任掌舵人。从公开履历来看,朱韬的金融从业经历为其应对复杂经营局面奠定了基础:职业生涯起步于中国银行,从基层岗位逐步晋升至浦东分行行长、上海分行副行长、苏州分行行长等重要管理职位,积累了国有大行在风险控制、区域业务布局等方面的成熟经验;2014年,他又投身民营银行领域,出任华瑞银行首任行长,六年任期内见证并参与了民营银行从起步到规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民营银行的差异化定位与市场化运作有着深刻理解。这种“国有行经验+民营行实践”的双重背景,为其重塑新网银行经营逻辑埋下伏笔。

朱韬上任后的首个完整经营周期,便交出了超出市场预期的答卷。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新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4.12亿元,同比增长14.16%,营收增速虽较2024年全年略有放缓,但增长韧性持续;更关键的是净利润指标实现突破,4.86亿元的净利润规模同比增幅高达21.55%,不仅扭转了此前的下滑趋势,更实现了盈利增速对营收增速的反超,“增收不增利”的被动局面得到根本性改变。资产负债结构同样呈现优化态势,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达1056.96亿元,较年初增长1.99%;负债总额972.57亿元,较年初上升1.65%,负债增速低于资产增速,反映出资产端扩张更为审慎,资产负债匹配度进一步提升。

业绩改善的背后,是新网银行对经营理念的坚守与业务策略的精准调整。该行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强调“长期主义、审慎原则”的经营底色,这一理念在朱韬上任后得到进一步贯彻。与部分银行追求规模快速扩张的路径不同,新网银行选择聚焦“小而美、专而精”的特色定位,将资源集中于数字普惠金融领域——这一选择既契合民营银行在资金成本、网点覆盖等方面无法与大型银行直接竞争的现实,也顺应了国家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导向。

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中,科技赋能成为提升服务质效的核心抓手。新网银行依托股东背景与自身技术积累,搭建起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风控体系,能够更精准地识别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普惠客群的信用状况,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同时,通过线上化、自动化的业务流程改造,该行大幅缩短了贷款审批周期,部分小额信贷产品实现“分钟级”放款,既满足了普惠客群“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也降低了自身的运营成本。这种“科技+普惠”的模式,不仅帮助新网银行在下沉市场建立起差异化竞争优势,也为其盈利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支撑——相较于传统对公业务,数字普惠业务的风险定价更精准,资产收益率更高,且通过规模化运作可有效摊薄固定成本。

从行业视角来看,新网银行的业绩改善具有一定代表性。近年来,民营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一方面要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息差收窄压力,另一方面要满足监管部门对风险防控、合规经营的更高要求,部分银行曾陷入“规模扩张难盈利、盈利难防风险”的两难境地。新网银行通过聚焦细分领域、强化科技赋能实现业绩破局,为同类机构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一是避免“大而全”的同质化竞争,结合自身股东资源、区域优势选择差异化赛道;二是将科技投入从“成本项”转化为“收益项”,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业务效率与风险管控能力;三是坚持审慎经营,在规模扩张与风险防控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因短期业绩压力忽视长期风险。

未来,新网银行仍需面对诸多挑战。随着数字普惠金融领域参与者增多,竞争将日趋激烈,如何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保持定价优势是关键;同时,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对普惠客群的还款能力产生影响,需进一步强化风险预警与处置机制。不过,从当前业绩表现与战略布局来看,该行已初步走出此前的调整期,若能持续深化数字普惠定位,优化经营管理效率,其业绩重返历史峰值并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值得期待。

对于整个民营银行行业而言,新网银行的案例也传递出积极信号:在监管引导与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民营银行正逐步摆脱对规模扩张的依赖,转向“质量优先、特色发展”的新阶段。这种转型不仅有利于民营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服务小微企业、助力实体经济中的补充作用,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注入新活力。


注:本文转载自中访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