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8日,渤海银行(股票代码:09668.HK)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
来源|读商时代(中访网旗下品牌)
8月28日,渤海银行(股票代码:09668.HK)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这份“中考”成绩单不仅展现了该行盈利指标的稳步攀升,更凸显出其在服务实体经济、布局科技金融、赋能区域发展等领域的深度突破,为银行业在转型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从核心经营数据来看,渤海银行上半年呈现出“规模稳增、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42.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4%;净利润38.3亿元,同比增幅3.61%,营收与净利的“双增长”的背后,是该行对“稳规模、调结构、增营收、降成本”战略的精准落地。截至6月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82万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达9424.2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0.66亿元,增幅1.84%,信贷资源的稳步投放为服务实体经济筑牢了根基。
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渤海银行将有限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展现出鲜明的战略导向。截至6月末,该行公司贷款总额达69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2%,增速显著高于整体贷款增幅。尤其在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涉农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贷款投放更是实现“快马加鞭”——科技创新领域贷款同比增幅达51.28%,制造业贷款增长12.36%,绿色贷款提升15.02%,涉农贷款增加3.45%,均大幅跑赢一般性贷款增速,切实为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注入金融活水。
与此同时,渤海银行通过强化负债成本管控,为服务实体经济“减负增效”。上半年,该行成本收入比降至32.17%,较去年同期下降4.10个百分点;本外币存款付息率2.02%,较上年末下降32个基点。在负债结构优化上,截至6月末,该行负债总额1.71万亿元,吸收存款规模稳定在1.03万亿元的万亿级水平,通过多渠道拓展稳定负债来源、引导低成本合意存款发展,为持续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风险管控是银行业稳健经营的“生命线”,渤海银行上半年在这一领域表现同样亮眼。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稳定在1.81%,资产质量保持平稳;贷款减值准备达275.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05亿元,金融投资减值准备、其他减值准备分别为99.19亿元、16.69亿元,各类风险准备金充足。从风险抵补能力来看,6月末该行贷款拨备率2.89%、拨备覆盖率159.7%,较上年末分别提升0.16个百分点和4.51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为应对潜在风险筑牢了“安全垫”。
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被置于首位,渤海银行上半年在这一领域的布局成果显著,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渤海样本”。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该行将科技金融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支点,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截至6月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712.5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1.53亿元,增幅超五成,贷款覆盖商业航天、脑机接口、合成生物、AI等前沿科技全赛道。
在科技创新债券领域,渤海银行更是实现“政策响应快、业务规模大”的突破。今年5月,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后,该行第一时间发行5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业务;在承销端,截至6月末,已累计承销15只科创债,金额达31.47亿元,不仅参与全市场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承销,还主承销5单首批科创债,并为天津地区落地天津医药、渤海化工两只首批科创债,成功推动全国首批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先发优势持续凸显。
作为立足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将赋能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重要战略方向,尤其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特色金融建设上成效显著。上半年,该行“九大银行”转型战略进一步落地,其中公司银行业务聚焦“行业银行、交易银行、轻型银行”打造,以交易银行为例,6月末交易银行业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超7.5亿元,同比增长5.36%,表内外业务余额、累计发生额均同比增长近两成。
围绕天津供应链产业优势,渤海银行通过“客户工厂+产品工厂”模式,输出14个主流行业战略客户方案,“渤银E链”“易宝通”等产品服务核心客户超400户、链属企业超1300户,投放额达967.7亿元;在车生态领域,推出“车销易”汽车金融特色品牌,覆盖平行进口车、经销商、二手车出口全链条,实现业务投放超197亿元,解决企业一站式金融需求。
在服务企业“走出去”方面,该行推出“渤银跨境通”品牌,带动跨境供应链业务规模达580亿元,国际业务总量增长逾30%;今年5月,还获批天津市首家法人银行CIPS直接参与行资格,进一步完善国际业务服务能力,为区域企业跨境经营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