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青海银行高层人事调整尘埃落定。
来源|中访网
责编|刘佳琪
近日,青海银行高层人事调整尘埃落定。据青海海西州银行业保险业协会披露,应海峰以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人选身份,吴存寿以行党委副书记、行长人选身份,同副行长张锋共同赴海西州分行开展调研座谈。这一动态标志着青海银行新一任“掌舵者”团队正式亮相,待完成监管报备等法定程序后,两人将全面执掌该行经营管理工作,为这家青海省唯一的城市商业银行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回溯此次人事调整的脉络,早在今年7月,青海省委组织部发布的省管干部任前公示公告便已释放关键信号。公告显示,时任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副主任的吴存寿,拟提任省管企业领导班子正职;而时任青海银行行长的应海峰,则拟进一步使用。从公示到调研亮相,短短数月内,人事调整流程高效推进,既体现了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治理的重视,也凸显了对青海银行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规划。
此次履新的两位核心管理者,履历背景呈现出“内部深耕”与“跨界回归”的鲜明特点。新任董事长人选应海峰是土生土长的青海银行人,自入行以来深耕二十余载,完整经历了该行从业务拓展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应海峰出生于1970年11月,拥有在职研究生学历和助理经济师职称,早年曾担任西宁市商业银行(青海银行前身)团委书记、科技处副总工程师等职,在金融科技领域积累了扎实经验。随后,他历任青海银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总经理、首席信息官,以及党委委员、副行长等关键岗位,2023年2月起担任执行董事、党委副书记、行长。长期的内部任职经历,让应海峰对青海银行的业务架构、客户基础和发展痛点有着深刻理解,为其接任董事长后推动战略延续与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与应海峰的“内部提拔”不同,新任行长人选吴存寿的任职路径呈现出“跨界调任+回归本行”的特殊性。吴存寿出生于1973年11月,拥有在职大学学历和高级经济师职称,早年曾在工商银行城中支行担任副行长,积累了国有大行的风险管理经验。2010年后,他加入青海银行,先后担任合规风险部副总经理、授信审查部总经理、信贷管理部总经理、行长助理等职,深度参与了该行信贷体系搭建与风险防控机制完善。2022年4月,吴存寿调任青海省联社任副主任,此次回归青海银行出任行长,不仅是对其过往工作能力的认可,更有望将省联社在县域金融、普惠服务方面的经验与青海银行的城市金融资源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吴存寿时隔三年多再度回归,其对青海银行的业务熟悉度和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推动该行转型发展的重要优势。
随着应海峰、吴存寿的履新,原青海银行董事长蔡洪锐正式卸任。作为监管出身的管理者,蔡洪锐的任职经历见证了青海银行近年来的重要发展阶段。公开信息显示,蔡洪锐出生于1967年9月,拥有高级经济师职称,早年曾在证监会西宁证券监管特派员办事处、青海银保监局(原青海监管局)、青海省金融工作办公室等监管及金融管理部门任职,积累了丰富的金融监管与政策解读经验。2018年,蔡洪锐从海东市副市长岗位调任青海银行行长,2022年起出任董事长。在其任职期间,青海银行完成了多次战略调整,逐步夯实了地方法人银行的定位,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青海省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银行的发展历程与地方经济紧密相连。该行成立于1997年,前身为西宁市商业银行,2008年正式更名为青海银行,成为青海省首家地方法人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目前省内唯一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该行通过四次增资扩股及分红送股,注册资本已增至25.57亿元,股权结构呈现“国有控股”特征——国有股份占比35.73%,国有法人股份占比24.90%,合计国有股权占比超60%,这一股权结构既保障了地方金融稳定,也为其服务地方经济、支持实体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撑。
从经营业绩来看,青海银行2024年交出了一份“止跌回升”的成绩单,为新任管理层的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开局。截至2024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达到1128.54亿元,规模保持稳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31亿元,同比增长19.40%;实现合并口径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4.19%。这一业绩表现不仅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的营收、净利润下滑趋势,更凸显了该行在业务结构优化、成本控制方面的成效。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末,青海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22亿元,不良贷款率2.65%,虽高于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但较此前有所改善;拨备覆盖率为157.18%,风险抵御能力保持稳定,为后续信贷投放和风险处置预留了空间。
对于新任管理层而言,如何在现有业绩基础上推动青海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从外部环境看,青海省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为地方银行提供了广阔的业务空间,如何围绕盐湖化工、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等地方支柱产业设计金融产品,将是青海银行服务地方经济的核心方向。从内部管理看,尽管2024年业绩回暖,但该行仍面临不良贷款率偏高、盈利水平有待提升等挑战,未来需在风险管控、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拓展等方面持续发力。
应海峰的内部任职背景,有望推动青海银行在现有业务体系上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在金融科技应用、公司业务拓展等领域延续优势;而吴存寿兼具银行与省联社的任职经历,或将为该行带来县域金融服务、小额信贷风控等方面的新经验,助力其下沉服务重心,填补农村金融市场空白。两人的分工协作,既保障了战略的连续性,也注入了新的管理思路,有望形成“1+1>2”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