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内第五大诊断外包服务提供商云康集团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并于2月21日更新了聆讯后招股书;由招银国际和浦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据悉,这已是云康集团的第二次递表。
近日,国内第五大诊断外包服务提供商云康集团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并于2月21日更新了聆讯后招股书;由招银国际和浦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据悉,这已是云康集团的第二次递表。早在去年2月26日,云康集团就曾向港交所递表,现已显示失效。一年内两次冲击IPO,云康集团对于上市的迫切之心可见一斑。
成也疫情,败也疫情
招股书显示,过去两年,提供新冠肺炎病毒检测服务的云康集团,在疫情的催化下成功扭亏为盈。疫情爆发前的2018年以及2019年,云康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96亿和6.78亿,同期净亏损6152万元和2116万元。惨淡的财务状况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起死回生。2020年至2021年8月31日,云康集团来自COVID-19检测的收益分别为5.47亿元及6.12亿元,贡献了云康集团当期总营收比重的45.6%、56.7%。由于承接了大量新冠病毒检测业务,云康集团2020年营收翻倍至12亿元,净利润也翻红至2.76亿元。截至2021年8月31日,云康集团实现营收10.79亿,盈利高达2.68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期国内疫情有所反复,但随着新冠疫苗接种人数的进一步攀升,国内疫情恶化几率渺茫,市场对新冠检测服务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削减,云康集团新冠检测业务也将逐渐萎缩。招股书显示,云康集团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8个月的毛利率分别为40.3%、44.1%、54.6%和54.6%,毛利率增长已呈放缓趋势。随着新冠试剂纳入政府集采,新冠检测费用进一步下调,云康集团新冠检测业务的毛利率预计也将下探。
销售依赖第三方市场服务商
虽然毛利率较高,但云康集团面临着销售成本过高的问题,拉低了营业净利率。招股书显示,自2018年至2021年前8个月,云康集团的销售开支分别为1.87亿元、1.93亿元、2.19亿元及1.74亿元,分别占到同期总收入的31.4%、28.4%、18.2%及18.4%。作为对比,行业龙头金域医学的2020年的销售费率为12%,2021年前9个月的销售费率为11.4%。
为何排第五的云康销售费率高于行业龙头,原因就在于其长期依赖第三方市场服务商。虽然云康共聘用257名销售及市场推广人员,但其长期委聘独立的第三方市场服务商进行市场开发活动。2018-2020年度以及2021年前8个月,公司向第三方市场服务商支付的营销及推广开支金额分别为1.05亿元、1.18百万元、1.4亿元及1.1亿元,约占同期销售总开支的55%-65%。
与达安基因关系暧昧
云康集团脱胎于达安基因和张勇控股的高新阳光,招股书显示,目前,达安基因全资子公司达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云康开曼46.96%的股权,张勇为实控人的YK Development持股50.02%。而达安基因不仅是云康第二大股东,还是最大的供应商。2018年至2021年前8个月,云康集团从达安基因集团的采购额分别高达人民币8010万、5240万、8190万及1.19亿,分别占同期总采购额的15.4%、9.9%、11.7%及18.3%。云康集团之于达安基因颇有些自产自销的意味。
与行业龙头差距明显
招股书显示,云康集团拟将IPO募集资金用于未来四年扩大并深化公司医联体网络;将于未来三年内分配用于升级并提升公司医学运营服务提供商的营运能力;用于扩大公司的诊断能力及丰富公司的诊断检测组合;用于寻找潜在投资及收购机会等等。扩大规模当然是好事,但也不容易。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中国医学运营服务市场预期将由2020年的30,694.9百万元增长至2025年的47,946.1百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3%。然而按2020年收益计算,云康集团市占率仅为3.7%,在同行业竞争中处靠后位置。不仅如此,2020年其在COVID-19检测中市场份额仅4.8%,距离头部公司金域医学25.6%的市场份额差之甚远。此外,2020年云康就医联体市场于中国诊断检测服务的市场份额也仅为12.5%,与此同时,最大市场参与者占市场份额约68.6%。随着未来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公司或面临业务拓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