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胜算几何?

摘要:4月5日,市场传言华为终端公司总裁余承东将赴小米汽车任职。随后,小米集团对这一消息表示否认。巧合的是,就在消息传出的几天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发公告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此言一出,负责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余承东立刻成为舆论焦点。


4月5日,市场传言华为终端公司总裁余承东将赴小米汽车任职。随后,小米集团对这一消息表示否认。巧合的是,就在消息传出的几天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发公告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此言一出,负责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余承东立刻成为舆论焦点。向来高调的小米汽车此时跟余承东传上绯闻,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呢?

众所周知,贴在小米身上的最大标签就是“极致性价比”。在智能手机还是卖方市场的年代,雷军曾就凭借这一点给同行们上了一课,并收获一众铁杆“米粉”。但在造车路上,小米却不想走手机的老路。早在小米宣布造车之初,雷军就在微博上发起过小米汽车定价的投票。网友的票选结果显而易见,10万以下相比其他选项有着压倒性优势,但雷军对此的解读却是:10万-30万元。很明显,小米汽车瞄准的是中产群体。

然而,大部分车企都“卷”在了这个价格区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10万至30万元车型销量在乘用车总销量中占比达到7成。而自从特斯拉等车企开启降价大赛后,这一价格带的车企竞争更加白热化。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公开表示,“过去三年,已经有75个品牌倒下。”预计3-5年后,或将还有60%-70%的品牌会面临关停并转。

造汽车跟造手机不同,汽车产品更复杂,小米汽车想要在这片红海中脱颖而出需要的不仅是钱、人、还得有技术和创新。

从小米造车的投入来看,在提出造车计划之初,雷军就表示要10年投入100亿美元,初期投入100亿人民币。年报显示,2022年,小米围绕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投入31亿元,占小米整个研发开支19.38%。31亿元汽车研发开支主要集中在二季度后。2022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投入6.11亿元,上半年电动汽车研发开支达到10亿元,第三季度这一费用支出达到8.29亿元。

在巨额资金的支持下,小米不仅招揽了包括原宝马i品牌外观设计师李田原、原北汽极狐总裁于立国在内的一系列人才,还将手伸向了整条汽车产业链。在2021年11月,北京经开区就宣布,小米将在经开区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销售总部以及研发总部。此外,小米还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芯片、传感器等方面产生了超20亿投资,国内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纵目科技最近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小米产业基金持有纵目科技股份约4.73%,为其第五大股东。

而从研发进度来看,雷军在近期透露,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成了冬季测试,预计将会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此外,雷军表示,自己有二分之一的时间花在汽车业务上,汽车研发团队超2300人。有观点认为,顺利完成冬季测试的小米汽车,已具备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的条件。

另外,在创新层面上,小米汽车相对“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还是嫩了一点。截止3月28日,小米汽车共申请专利401项,涉及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充电装置以及动力系统等方面的专利。但仅蔚来一家,研发人员就超过1万人,并已经获得6000多项专利,涵盖整个智能电动汽车的全栈技术。

不过在宣传这块,作为小米野生代言人的雷军还从没输过,从一开始,雷军就放话,小米造车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争取15-20年进入世界前五”。不过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世界前五的车企集团分别是丰田、大众、现代起亚、雷诺日产和Stellantis,连作为电车风向标的特斯拉都只排在第15位。

面对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双重压力,起步较晚的小米汽车,能否复制手机奇迹,仍得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内容来源|商业华观)

注:本文转载自商业华观,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